奇瑞智能化“满汉全席”背后,是创新体系“后厨”在撑腰

“继‘新能源不客气’‘智能化不客气’之后,今年,我们要响亮地喊出: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10月18日,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第三次提出不客气”的目标。

奇瑞智能化“满汉全席”背后,是创新体系“后厨”在撑腰-有驾
图片

这是奇瑞港股上市后举办的第一场发布会,也是奇瑞第四次举办全球创新大会。作为登陆资本市场后的首次发声,这场大会被赋予了“向全球市场秀肌肉、向投资者亮底牌、向行业生态谋协同”的多重意义,因此在规模、规格与内容密度上均实现全面升级。

本次大会,奇瑞筹划了20多场高规格活动,现场采用了8种语言同传,汇聚了来自全球的3000多位嘉宾。与往年相比,此次大会不仅针对瑶光大技术领域,发布10项+全球领先技术,更是公开了打造智能化“满汉全席”的硬核后厨——全球化创新体系。正是有了这种体系化创新能力做后盾尹同跃才有了持续“不客气的”资本,奇瑞技术成果的“美味佳肴”才能源源不断上桌

瑶光战略“再提速”,“满汉全席”添硬菜

2022年奇瑞发布“瑶光2025”战略,正式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灵犀智舱、猎鹰智驾、银河生态五大核心领域作为关键技术支柱。2025年“瑶光2025”战略的收官之年,本届大会也成为奇瑞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成果的阅兵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CTO高新华博士在大会现场表示,瑶光五大技术领域技术树再生长,包括飞鱼底盘EMB、方舟两栖系统、鲲鹏天擎48%热效率发动机、伯牙之音、猎鹰智驾大模型、凌霄飞行平台等10项全球领先技术。

以火星架构中的方舟两栖系统为例,这一系统采用了双动力推进,搭载了800V高速推进器,推力可达到3000N。水舱密封设计让其核心零部件实现IP68级防水,可浸水120分钟。这些领先技术造就了首款车型G700从太平湖“游艇式畅游”到长江“横渡挑战”的成功。

10月16日,搭载方舟两栖技术的奇瑞纵横G700从芜湖境内的长江水域黑沙洲渡口启航,克服了密封、浮水姿态、水上驱动及航行控制四大核心挑战,顺利抵达对岸的南垄汽渡渡口,成为百年汽车工业史上首款成功横渡长江的越野车。横渡长江的首秀不仅为奇瑞的创新大会拉满氛围感,而且也是在告诉大家,“瑶光”旗下的各种突破性技术都可以装车量产

奇瑞智能化“满汉全席”背后,是创新体系“后厨”在撑腰-有驾
图片

在动力领域,奇瑞通过26:1超高膨胀比双曲三联动机构35% EGR率绝热涂层技术等黑科技,实现了鲲鹏天擎发动机48%热效率突破。数据显示,‌热效率每提高1%,整车油耗降低2.5%‌。有这样的发动机加持,未来混动汽车有望进入油耗“1时代”,无限逼近纯电动车的能耗成本。

在动力电池领域犀牛电池高功率系列放电倍率80C,高比能三元锂版本能量密度310Wh/kg,更通过3倍国标强度的隔膜与结构件设计,实现挤压变形50%+100%浸水后仍正常放电的极致安全。在固态电池方面,奇瑞完成材料、电芯、系统集成全产业链突破,一期3000㎡试制线已投用,犀牛S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首批装车验证。

灵犀座舱、猎鹰智驾、银河生态三大板块的技术成果同样夺目。

灵犀智舱以旗舰级硬件与AI智能体为核心,构建灵犀/灵犀Pro/灵犀Max三级产品矩阵,搭载CPU 630K DMIPSGPU 8.1G FLOPSNPU 320 TOPS(稠密)的下一代座舱芯片,为沉浸式体验奠定硬件基础。

猎鹰智驾以“AI驱动+场景落地”为核心,完成从感知智能、行为智能到通用智能的技术演进,依托奇瑞1700万+全球用户积累的2000万Clips高价值数据(星海大数据平台)与4000 PFlops基础算力、16000 PFlops联合算力的天穹智算中心,构建全域数据闭环与算力支撑2026年,奇瑞还计划全球首发L4级运营。

奇瑞智能化“满汉全席”背后,是创新体系“后厨”在撑腰-有驾
图片

银河生态以“补能、能源、智能、出行”四大维度为核心,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出行生态。迅龙秒充技术以1.2MW兆瓦级功率实现“充电5min续航500km”,墨甲机器人成为全球首个完成软硬件欧盟认证的人形机器人,凌霄飞行平台涵盖4002400kg多机型,凌霄312样机已首飞成功。

以瑶光战略为创新引擎,奇瑞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构筑了琳琅满目的“技术货架”尹同跃表示:“我们根据用户的需求,像转动万花筒一般,对各类技术进行创新组合,打造出适应‘海陆空’全场景的、安全可靠的超级产品。

高科技生态集团,创新“后厨”不怕晒

在现场展示一道道新技术产品“硬菜”的同时,奇瑞还大方地晒出了这桌盛宴背后的级后厨”——全球化创新体系。

尹同跃将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概括为技术创新体系、文化创新体系、管理创新体系三大核心模块。

技术创新体系是全球化创新体系中的核心板块,通过“瑶光实验室”与“开阳实验室”两大全球范围的实验室体系,奇瑞不断鼓励创新,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尹同跃介绍对内,我们拥有300多个瑶光实验室,攻坚了500多项近期重大课题。对外,我们具备无边界的、开放的开阳实验室集群,与全球100多所顶尖高校合作,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开展1779技术工程,有17个大方向,79个子项目,已经发掘了前沿课题4000多项。”

瑶光与开阳,一主内,一主外,在奇瑞集团自身3万人研发团队的基础上,聚拢并拉动了全球超过5万名的“编外”院士、工程师和科学家,让奇瑞的技术创新体系24小时不间断、365天不停转,新技术、新专利源源不断地“下线”并产业化。

文化创新体系则是奇瑞为创新风险“兜底”的关键机制“创新之路,一定是九死一生。”尹同跃直言,“我们推行‘成果共享、风险我担’的机制,成则给予股权,推动产业化;败则给‘车马费’,奇瑞承担损失。”为了全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实干的文化土壤,奇瑞在产学研合作中,以各种灵活机制,吸引全球人才加盟。奇瑞为加盟者提供思路、市场、资金、管理、团队,给政策、出平台,点燃创新热情。

奇瑞智能化“满汉全席”背后,是创新体系“后厨”在撑腰-有驾
图片

以奇瑞创新周为例,通过组织青年学术前沿论坛、全球青年科学家汽车文化交流会、院士闭门会、车能融合与智慧生态发展论坛、全球创新开阳论坛等十余场前沿技术交流活动,奇瑞与全球专家学者共同深入研讨行业趋势,展现奇瑞“全球共研+技术开源+生态共生”的创新综合体实力,让世界感知中国汽车创新的“聚能效应”。

在管理体系创新方面,奇瑞的目标不止于销量领先,更立志成为全球质量标杆、管理经营标杆,打造全球一流品牌。尹同跃强调“奇瑞始终坚持——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

开启资本市场全球化新征程后,奇瑞正在按照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化上市公司的标准全面提升企业治理与经营水平。“现在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已经接近一半,未来海外市场的营收贡献、海外属地的员工数量,会远大于国内。”尹同跃看来,奇瑞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化企业,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全球化运营能力——组织更敏捷、决策更精准、风控更前瞻、跨文化融合更深入。管理创新,就是要让奇瑞这艘全球化的“航母”不断消除浪费,提高运营质量,会挣钱,能自我造血。

尹同跃笑称,奇瑞喜欢“吹牛”,但从来不“瞎吹牛”。技术、文化、管理三大创新体系托底尹同跃下一个“吹牛”的目标也浮出水面——把奇瑞打造成为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