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太能打!东南亚大街小巷都在跑,日本车节节败退!

论中国车企有多厉害?

把日本车打的,连最后的东南亚阵地也要守不住了。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丰田、本田、日产、三菱等车企大举进军东南亚,以可靠、省油、保值的形象迅速占据市场。

到 2010 年前后,日系车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主要市场的份额一度超过 70%,形成了难以撼动的霸权。

中国电动车太能打!东南亚大街小巷都在跑,日本车节节败退!-有驾

在泰国,丰田几乎年年都是销量冠军,长期稳坐车王宝座,在印尼,丰田和本田合起来的份额高达九成,让美系、韩系和本土品牌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有人甚至调侃:“东南亚就是日本车的第二故乡。”

然而,这样的铁王座也要保不住了。

过去三年,中国品牌如潮水般涌入东南亚,不仅广告牌、展台面积占据半壁江山,更直接在销量榜上向日系车发起挑战。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在印尼市场份额已突破 10%,而在电动车细分市场,市占率更是高达 93%。

日系车的地盘,正在肉眼可见地被中国车企蚕食。

01

十年前,中国车企还只能吃点东南亚市场的“边角料”。

在泰国车展这样的重要场合,过去展台最大的永远是丰田、本田和日产,但到了 2024 年,26 家大型参展商中,中国车企就占了 10 席,展台面积甚至超过了一半。

在预订量 TOP10 榜单上,一半都是中国品牌。

而且,这并不是某一家企业的偶然成功,而是中国车企整体发力的结果。

中国电动车太能打!东南亚大街小巷都在跑,日本车节节败退!-有驾

在泰国,上汽名爵一步步稳扎稳打,通过 SUV 和新能源车型逐渐打响知名度;比亚迪凭借 ATTO 3、Dolphin 等车型迅速成为电动车市场的领跑者;广汽埃安则选择与本地集团合作,直接在泰国投建工厂,为长期发展做准备,与此同时,长安和哪吒也在泰国、马来西亚扩张,销量已经进入主流品牌行列。

再看印尼,五菱依靠小巧灵活的 Air EV 把握住了城市拥堵环境的痛点,这款车甚至被当地人称作“国民电车”;而奇瑞和小鹏则在近两年相继宣布投资建厂,从“卖车”转向“本地化生产”,进一步加快了布局。

可以说,这股潮流算得上中国车企一次系统性的突破。

中国电动车太能打!东南亚大街小巷都在跑,日本车节节败退!-有驾

从广告营销,到渠道网络,再到工厂建设和供应链落地,中国车企正在全方位蚕食日系车长期把持的护城河。

02

中国车企取得如此战绩,除了自己努力,也离不开同行的“衬托”。

首先,是日系车在电动化转型上明显落后。长期以来,丰田、本田等日本车企把重心放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上,不愿彻底放弃燃油车的传统优势。这种犹豫让他们错过了纯电动快速普及的窗口期。

中国电动车太能打!东南亚大街小巷都在跑,日本车节节败退!-有驾

丰田直到 2022 年才推出首款纯电车型 bZ4X,但在泰国市场的月销量一度跌到个位数,存在感几乎为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车企早已在东南亚铺开了完整的电动车产品线,从入门小型车到中高端 SUV,应有尽有,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更大。

其次,产业链控制权正在被改写。过去几十年,东南亚汽车产业链几乎完全被日系车掌握,从零部件供应到经销网络,都牢牢拴在日本企业手里,但如今局面正在快速变化。

根据泰国工业部的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泰国注册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达到 420 家,占外资企业的 22%,和日系企业平分秋色。

随着中国车企在当地建厂投产,越来越多的中国供应商随之落地,产业链的主导权正在悄然转移。

中国电动车太能打!东南亚大街小巷都在跑,日本车节节败退!-有驾

最后,是消费者心态的变化。新一代东南亚年轻人对汽车的需求,早已不只是代步工具。他们希望汽车更智能、更有设计感,而这恰恰是中国品牌的优势。

相比父辈们偏爱的日系车,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比亚迪、埃安、五菱这样带有科技标签的新选择,代际的更替,让日系车赖以生存的品牌忠诚度正在被削弱。

综合来看,电动化迟疑、产业链松动、消费者认知转变,这三股力量叠加在一起,正在把日系车一步步推离东南亚的舞台中心。

03

如果说泰国的失守是前哨战,那么印尼,这个日系车的最后堡垒,也要保不住了。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汽车市场,年销量 80 多万辆,长期 90% 被丰田、本田、三菱等日系车垄断,可如今,情况变了。

2025 年上半年,印尼电动车销量同比大增 267%,达到 3.57 万辆,其中中国品牌占据 93%。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丰田在印尼的市场份额从 2023 年的 36% 掉到如今的 33%,三菱、本田、铃木则普遍出现两位数的下滑。

中国电动车太能打!东南亚大街小巷都在跑,日本车节节败退!-有驾

更致命的是政策。

印尼政府明确提出,到 2030 年电动车保有量要达到 220 万辆,并且 2050 年只销售电动车。这意味:坚持燃油和混动的日系车,未来在印尼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中国车企为什么敢大举进军东南亚?

底气有离不开资源优势与政策扶持。

首先是资源。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而镍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印尼政府禁止原矿出口,要求车企必须在本地建厂,结果,宁德时代、比亚迪、现代、LG 纷纷在印尼投建电池工厂,形成完整的本地供应链。

中国电动车太能打!东南亚大街小巷都在跑,日本车节节败退!-有驾

其次是政策。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为了推动电动车发展,纷纷出台补贴与税收优惠:

泰国消费者买电动车可享最高 10 万泰铢补贴;印尼对本地生产的电动车征收的销售税仅为 1%;马来西亚对电动车进口免关税。

这些政策,基本等于直接向中国车企敞开市场大门。

04

当然,面对中国车企的冲击,日系厂商并非完全没有动作。

丰田宣布将在印尼投产纯电车型 bZ4X,试图在当地电动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三菱则追加 6.7 亿美元投资,用于扩建产能;本田选择关闭部分老旧工厂,把资源集中到新工厂以提升效率。

甚至有消息称,日产和本田正考虑合并,意图通过“抱团”形成全球第三大车企来抗衡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

然而,这些动作看起来更像是“亡羊补牢”般的自救,在电动车销量上,日系车几乎完全被压制,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

六十年来,东南亚汽车市场一直是日系车的天下,但随着新能源浪潮袭来,中国车企用电动车打破了旧秩序。

中国电动车太能打!东南亚大街小巷都在跑,日本车节节败退!-有驾

日本媒体感叹:“我们教会了中国人造发动机,他们却用电动车反攻我们的后花园。”

未来十年,东南亚汽车市场的剧本将彻底改写,但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这只是起点。

销量领先并不意味着胜利,真正的胜利当东南亚的消费者愿意像信赖曾经的日系车一样,信赖“Made in China”的汽车。

#百度带货夏令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