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国内车市迎来一波SUV上市小高潮。
7款全新改款SUV在11月陆续上市,价格横跨9.99万到89.49万。
从平民家用车到豪华旗舰全覆盖,这些车型包括智己LS9、奇瑞第五代瑞虎8、东风奕派eπ007+、蓝电E5 PLUS、AION i60、星途ET5、沃尔沃XC90 2026款。
更关键的是,2025年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已突破七成二。
合资品牌压力山大,这波SUV上新到底是国产车继续攻城略地还是合资品牌反击战。
9.99万到89.49万全包圆 这7款SUV到底葫芦里卖的啥药
先说说11月10日上市的奇瑞第五代瑞虎8,官方指导价9.99万到12.99万元。
限时购车权益价低至9.29万到12.29万元,这价格直接杀进了10万级家用车的核心战场。
第五代瑞虎8定位燃油中型SUV,轴距达到2825毫米,比同价位竞品长出一大截。
全系5座布局配合可放倒座椅,后备箱容积能在546升到1453升之间灵活调整。
这款车首次采用虎款与豹款双前脸设计,车机系统全系标配高通8155芯片。
要知道,很多合资品牌同价位的车型还在用老旧的车机系统,连个像样的大屏都没有。
再往上看,11万到15万这个区间还有蓝电E5 PLUS和东风奕派eπ007+。
蓝电E5 PLUS预售价13.98万,限时焕新价11.98万,纯电续航从165公里提升至230公里。
更关键的是新增了四驱版本,这对于北方用户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福利。
东风奕派eπ007+在11月10日上市,限时焕新价13.99万到14.99万元。
这款车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增程版纯电续航308公里,综合续航1308公里。
一箱油加满电能跑1300多公里,基本上告别了续航焦虑。
这几款车的共同特点就是主打插混或增程技术,油耗低、续航长,配置还比合资燃油车高出一大截。
11月还有AION i60和星途ET5这两款紧凑型SUV,都是增程和纯电双版本。
星途ET5匹配1.5T增程系统,纯电续航165公里,适合城市上下班代步。
这个价位段的车型主要瞄准的是年轻家庭用户,既要空间够用又要油耗经济。
现在国产新能源SUV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合资燃油车的优势越来越小。
再看看高端市场,11月12日上市的智己LS9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
这款车正式售价32.28万到35.28万元,比之前预售价便宜了14000元。
智己LS9定位大型SUV,车长超过5米2,轴距3160毫米,妥妥的六座大块头。
采用增程系统,1.5T发动机搭配大电池组合,前后电机总功率390千瓦。
百公里加速只要4秒多,纯电续航最高402公里,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500公里。
这个配置水平已经直接对标甚至超越了宝马X3、奔驰GLC这些豪华品牌。
关键是价格便宜,宝马X3的起售价是34.99万元,智己LS9便宜了近3万块。
而且智己LS9配备了800V架构,充电速度比传统豪华品牌快得多。
车机芯片用的是高通骁龙8295,算力吊打宝马奔驰那套老系统。
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是11月11日上市的沃尔沃XC90 2026款,售价63.89万到89.49万元。
这是传统豪华品牌在坚守阵地,7款车型覆盖了不同细分市场。
沃尔沃主打的是北欧豪华和安全性,跟国产新能源走的完全是两条路。
有意思的地方来了,这7款车的价格分布正好形成了三个战场。
9.99万到15万是国产插混增程的天下,主要挤压合资燃油车的生存空间。
15万到35万是国产新能源SUV的主力市场,小米YU7在10月卖出33662辆,直接把特斯拉Model Y拉下马。
特斯拉Model Y 10月只卖了19488辆,环比暴跌六成多,这数据够狠的。
32万到89万是传统豪华品牌和国产高端新能源的正面交锋,智己LS9对标宝马X3就是最好的例子。
为啥这7款SUV集中在11月 背后藏着哪些小心思
很多人可能好奇,为啥偏偏是2025年11月这么多SUV扎堆上市。
这背后其实藏着车企的精心算计,首先是政策红利到位了。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报废符合条件的旧车购买新能源车能补2万元。
买2.0升及以下的燃油车也能补1万5千元,这对消费者来说是真金白银的优惠。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渗透率在2025年10月已经达到五成七,中国品牌新能源渗透率更是接近八成。
这意味着每10个买车的人里面,有将近6个选择新能源车,国产新能源占了绝对主力。
SUV市场在10月的占比大约在五成左右,1到10月SUV销量排名前十的生产企业共卖出853万多辆。
这个庞大的市场蛋糕谁不想分一杯羹,车企自然要赶在年底冲刺的关键节点推新车。
11月正好处于第四季度的中间位置,既能赶上双11购物节的热度,又能为年底冲量做准备。
消费者手里有补贴政策,市场情绪也比较高涨,这时候上新车最容易打开销路。
其次是技术成熟度已经到位,插混和增程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非常稳定。
纯电续航能做到200公里以上,综合续航轻松破千公里,这解决了消费者最担心的续航问题。
车机芯片也从以前的老旧芯片升级到高通8155、8295这种高性能芯片。
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城市领航、自动泊车这些以前只有豪华车才有的配置现在10多万的车也能配上。
技术成熟了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车企才敢放开手脚去打价格战。
再看看竞争形势,2025年上半年就有20多个品牌发布了新车预告,其中SUV占比超过七成。
如果不赶在这波上新潮里露脸,很可能就被消费者遗忘了。
小米YU7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款车7月6日开始交付,到10月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7万辆。
10月单月卖出33662辆,直接把特斯拉Model Y挤下了全品类SUV销量榜首的位置。
小米YU7连续三个月蝉联中大型SUV细分市场冠军,这速度快得吓人。
这说明市场机会转瞬即逝,谁能抢先一步占领消费者心智谁就赢了。
最后一个原因是精准打击对手的软肋,这7款车可不是随便上的。
奇瑞瑞虎8、蓝电E5 PLUS、东风奕派eπ007+这几款9.99万到15万的插混增程SUV,瞄准的就是合资燃油SUV的客户群。
本田中国2024年全年终端销量大约85万辆,同比下滑三成左右。
从2024年2月开始,本田在华销量已经连续11个月同比下滑,有3个月跌幅超过四成。
本田CR-V在2025年5月销量是17987辆,1到5月累计销量71352辆。
虽然CR-V还能保持在SUV销量榜第七名的位置,但跟国产新能源SUV比起来已经明显落了下风。
智己LS9对标的是宝马X3、奔驰GLC这些豪华中大型SUV,价格便宜配置还更高。
沃尔沃XC90 2026款则是传统豪华品牌在坚守自己的细分市场,主打北欧豪华和安全牌。
每款车都有自己的目标客户群,这波集体上新其实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市场攻防战。
7款SUV混战 谁的压力最大 谁在偷偷捡漏
现在问题来了,这7款车同时冲进市场,到底谁最慌谁又能笑到最后。
压力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合资燃油SUV品牌,本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本田中国2024年销量下滑三成,2025年前几个月的销量依然在走下坡路。
本田CR-V虽然还能保持月销万辆以上的成绩,但跟国产插混增程SUV比起来已经没啥优势了。
同样是15万左右的价格,国产车能给你纯电续航300公里、综合续航1300公里。
而本田CR-V的燃油版百公里油耗还要6到7升,这对比一出来高下立判。
更要命的是配置差距,国产车标配高通8155芯片、大屏车机、智能驾驶辅助。
合资燃油车很多还在用老旧的车机系统,连个像样的大屏都舍不得给。
年轻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强,谁的车机好用谁就占优势。
丰田RAV4、日产奇骏这些合资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销量都在走下坡路。
以前靠着省油耐用圈粉的合资品牌,现在遇到了比它们更省油、配置更高、价格更便宜的国产新能源车。
这仗还怎么打,只能靠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了。
最有可能逆袭的是15万到35万区间的国产新能源SUV,小米YU7已经证明了这个市场有多大潜力。
10月单月卖出33662辆,把特斯拉Model Y的19488辆远远甩在后面。
特斯拉Model Y还环比暴跌六成多,这说明消费者对国产新能源SUV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智己LS9虽然刚上市,但凭着32.28万起的价格和超高的配置,很有可能在豪华SUV市场分一杯羹。
宝马X3的起售价是34.99万,但配置比智己LS9差了不少。
智己LS9有800V架构、双电机增程、综合续航1500公里,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核配置。
宝马X3的低配版连空气悬挂都没有,车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比不上国产车。
对于那些想要豪华感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智己LS9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花32万多就能买到比宝马X3配置更高的大型SUV,还要啥自行车。
意外捡漏的可能是30万级的豪华平替,智己LS9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款车比宝马X3便宜近3万块,配置还更丰富,对那些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很大。
传统豪华品牌的品牌溢价虽然还在,但国产高端新能源的产品力已经不输甚至超越它们了。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追求BBA的车标,而是更看重实际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沃尔沃XC90 2026款虽然售价高达63.89万到89.49万,但它坚守的是另一个细分市场。
追求北欧豪华和极致安全的消费者,愿意为沃尔沃的品牌理念买单。
这个市场虽然不大但很稳定,沃尔沃也不指望跟国产新能源打价格战。
2025年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七成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两个多百分点。
1到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679万多辆,同比增长两成一,市占率接近七成。
这组数据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市场格局的变化,国产车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被挤压,这波SUV上新之后这个趋势还会加速。
网友吵翻了 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这7款SUV上市之后,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都炸了锅。
最多人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9.99万的SUV质量靠不靠谱,会不会是廉价货。
其实这个担心完全没必要,奇瑞第五代瑞虎8轴距2825毫米,在同级别里算是比较大的了。
全系搭载1.6T发动机,最大功率147千瓦,动力够用配置也不低。
车机系统标配高通8155芯片,这可是很多20万级车型才会用的高端芯片。
奇瑞在国产品牌里技术积累算是比较深厚的,质量控制也相对成熟。
9.99万的起售价虽然不高,但该有的配置一样都不少,性价比确实很高。
第二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是32万的智己LS9对标宝马X3,是不是在吹牛。
这个还真不是吹牛,智己LS9的正式售价32.28万到35.28万元。
宝马X3的起售价是34.99万,智己LS9比宝马X3便宜近3万块。
配置上智己LS9有800V架构、双电机增程、综合续航1500多公里、百公里加速4秒多。
宝马X3的低配版是2.0T燃油发动机,百公里加速要8秒多,综合续航也就600多公里。
车机智能化水平更是没法比,智己LS9用的是高通骁龙8295芯片,算力吊打宝马的iDrive系统。
虽然宝马X3有品牌溢价,但论产品力智己LS9确实不输甚至某些方面还更强。
适合那些要面子更要里子的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配置。
第三个问题是合资品牌会不会降价应战,现在买会不会被背刺。
这个大概率会发生,2025年已经有不少合资品牌开始降价促销了。
大众途岳、本田CR-V这些车型在经销商那里都有不小的优惠幅度。
宝马X3部分地区的终端价甚至低到24万多,但需要走金融方案。
合资品牌现在只能靠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但光降价是不够的。
国产新能源SUV的技术优势太明显了,智能驾驶辅助、车机系统、动力性能都比合资燃油车强。
即使合资品牌降价,消费者也会算账,同样的钱为啥不买配置更高的国产车。
建议想买车的朋友别急着下手,等这波新车上市1到2个月后看看市场反馈。
哪款销量好、哪款优惠大,到时候再决定买哪款更划算。
年底通常是汽车销售的旺季,车企为了冲量肯定会有各种优惠政策。
现在有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加持,报废旧车最高能补2万元,这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再加上车企的促销活动,年底买车的性价比可能会更高。
还有人问国产新能源SUV的保值率怎么样,这个确实是个现实问题。
新能源车的保值率普遍不如燃油车,这是技术迭代太快导致的。
但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保值率问题也在逐步改善。
而且买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炒的,只要用车成本够低、使用体验够好,保值率差一点也能接受。
国产新能源SUV的用车成本确实比燃油车低很多,充电比加油便宜,保养费用也更低。
插混和增程车型还不用担心续航焦虑,没电了加油继续跑,这个使用体验比纯电车好很多。
结语 7款SUV大战 国产车继续收割市场
从2025年11月的这波SUV上新就能看出来,国产新能源品牌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中国品牌市占率超过七成,合资燃油车只能靠降价求生存。
9.99万能买到2825毫米轴距的奇瑞瑞虎8,配置比同价位合资车高出一大截。
32万能开上800V增程的智己LS9,配置不输甚至超越宝马X3。
这才是真正的用户福利,消费者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
合资品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光靠品牌溢价已经撑不住了。
技术迭代太快,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谁的产品力强谁就能赢得市场。
小米YU7用三个月时间就把特斯拉Model Y拉下冠军宝座,这速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国产新能源车企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领先全球,这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只会更激烈,车企要么拼技术拼产品力,要么就被市场淘汰。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竞争越激烈产品越好价格越便宜。
最后问一句,如果预算20万内买SUV,你会选插混增程的国产新势力还是降价后的合资燃油车。
反正市场用销量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国产新能源SUV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这波11月上新的7款SUV,每一款都瞄准了不同的细分市场。
从9.99万的家用代步车到89.49万的豪华旗舰,国产车和合资车都在这场战争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产品力和市场表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定是国产新能源品牌唱主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