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现代汽车在国外发布了一款新车,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款车叫Stargazer Cartenz,是一款紧凑型的MPV,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不大不小的七座家用车。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它的价格,在印尼市场起售价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只要12万块钱。
很多人看到官图和介绍后,第一感觉是这车长得挺精神,配置也不错,但随之而来的一个大疑问就是:这么一款看起来性价比挺高的车,为什么现代汽车似乎完全没有要把它拿到中国来卖的意思呢?
这背后其实不是车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和世界上很多地方,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咱们先花点时间,仔细看看这台Stargazer Cartenz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车。
这次发布的是中期改款,可以说变化非常大,几乎等于换了一张脸。
老款车的设计比较圆润,有点像个太空舱,但说实话,看久了会觉得有点憨。
新款车就完全不同了,整个设计风格变得棱角分明,硬朗了很多。
特别是车头部分,换上了一个没有明显边界的大格栅,里面是像碎钻一样密密麻麻的细节,配上那条贯穿整个车头的细长日间行车灯,科技感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晚上开出去辨识度肯定很高。
现代还很聪明地给这台车分成了两个版本,一个叫Stargazer Cartenz,走的是精致家用路线;另一个叫Stargazer Cartenz X,加了个“X”字母,就代表了跨界风格。
这个X版本,明显就是为了迎合那些喜欢周末带家人去郊外玩的用户。
它加了黑色的轮眉,前后保险杠下面有银色的护板,轮毂也是黑色的,车顶行李架也从贴着车顶的变成了镂空的,整个车看起来就多了一股子“野性”,更有SUV的味道。
这种细分市场的做法,说明现代对家庭用户的需求研究得很透彻。
坐进车里,变化同样让人惊喜。
老款的内饰现在看已经有些过时了,但新款直接跟上了潮流,用上了一整块长条形的双联屏,就是把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大屏幕连在一起的设计。
这么一改,整个中控台看起来就简洁、高级多了。
而且在那个跨界版的X车型上,现代还用上了怀挡,就是把换挡杆从传统的中央扶手区移到了方向盘后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原来放换挡杆的地方就空出来了,多了一大块储物空间,还能放个手机无线充电板,实用性大大增强。
配置方面,这台车也给得很足。
像什么驾驶座电动调节和座椅通风、BOSE品牌的音响、360度全景影像、自适应巡航、盲点监测这些功能,放在几年前都得是二三十万的车才有的待遇,现在都出现在了这台十几万的MPV上。
空间布局上,它标准是七座,前面两个,中间三个,后面两个。
如果觉得中间坐三个人挤,还可以花钱选装六座版,变成2+2+2的布局,这样第二排就成了两个独立的座椅,坐起来更舒服,中间还有个过道方便进出第三排。
第二排甚至还给配了小桌板,方便孩子在车上写作业或者放个平板电脑看动画片。
可以说,从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来说,这台车为了讨好家庭用户,几乎把能想到的都考虑进去了。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车真不错啊。
外观时尚,内饰有科技感,配置高,空间还灵活,卖12万起,要是真拿到中国来,肯定能卖得很好吧?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大家看不到,但一开起来就能立刻感受到的地方——动力。
这台Stargazer Cartenz,全系搭载的是一台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84.4千瓦,换算成我们熟悉的马力,大概是115匹。
115匹马力是个什么概念呢?
在咱们国内市场,这个动力水平的发动机,通常是用在那些几万块钱的小型轿车或者小型SUV上的。
现在要让它去拉动一台车身更大、更重,而且经常需要满载七个人的MPV,结果可想而知。
在城市里平路上慢慢开可能还感觉不出来,可一旦坐满了人,打开空调,再遇到个上坡路,或者想在高速上超个车,那发动机声嘶力竭的吼叫声和车子有气无力的加速感,会让驾驶体验大打折扣。
这就好比让一个小学生去背一个成年人的登山包,虽然也能走,但肯定会非常吃力。
这就是这台车没有被引入中国的最根本原因。
它在印尼、在东南亚市场,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三菱的Xpander、丰田的Avanza这些车型,大家用的都是类似的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上谁也不比谁强多少,竞争的焦点就放在了谁的样子更好看、谁的配置更高、谁的空间更大上。
在那个环境里,Stargazer Cartenz凭借新潮的设计和丰富的配置,确实很有竞争力。
但是,如果把它放到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咱们可以想一下,同样的12万到15万的预算,我们能买到什么样的国产MPV?
比如吉利嘉际L,全系用的是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有181匹马力;广汽传祺M6 PRO,也是1.5T发动机,有177匹马力。
光看数字,115匹和180匹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更何况,我们还有比亚迪宋MAX DM-i这样的插电混动车型,它既有发动机又有电动机,动力更强劲不说,日常在市区里用电开,一公里花费不到一毛钱,比坐公交车还便宜,而且在很多城市还能直接上新能源的绿牌,不受限行影响。
这么一比较,答案就非常清晰了。
当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涡轮增压带来的那种随叫随到的动力,习惯了插电混动带来的那种安静、平顺又省钱的驾驶体验后,再拿一台动力孱弱的1.5L自然吸气MPV过来,即便它的内饰做得再漂亮,屏幕再大,也无法弥补核心驾驶感受上的巨大落差。
现代汽车自己心里非常清楚,这台车在东南亚是优等生,但拿到中国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考场”里,恐怕连及格都困难。
所以,现代不把这台车引进来,不是它傻,反而是它太精明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事实:我们的汽车工业,特别是自主品牌,发展得太快了。
正是因为有了像吉利、广汽、比亚迪这些国产品牌的努力,它们用实打实的技术和更亲民的价格,不断推出更好的产品,才把整个市场的标准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这种激烈的“内卷”,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普通消费者,我们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技术更先进、动力更强、配置更高的车。
一款在海外市场看起来还挺不错的车,却连进入中国市场的“门票”都拿不到,这本身就是对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实力最好的证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