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年国庆高速上电车趴窝这件事,已经不是新闻了,是连续剧,而且是那种又臭又长的家庭伦理剧。主角永远是某个叫“老张”的倒霉蛋,配角是永远排不上队的充电桩,而反派,就是所有车企老板那张在发布会上吹牛逼的脸。
但我们都搞错了。国庆高速服务区的拥堵,从来不是车不行,也不是桩不够,而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级别的“信仰筛选”。
你以为车企宣传的六百公里续航是让你跑高速的?不,那是给你在市区里建立信仰用的。在市区,电车就是神,安静,丝滑,一脚油门把旁边的油车崩成狗,用车成本低到让你产生一种“我每天都在赚钱”的幻觉。车企用这些甜头,把你喂养成一个忠实的信徒,让你相信电力是未来,是光,是唯一的真理。然后,国庆节到了,他们微笑着把你送上高速这个“大试炼场”,让你去渡劫。
渡劫的第一关,叫“续航大逼兜”。车企标的那个续航,是在一个恒温恒湿,没有上坡,甚至没有风的真空球形鸡宇宙里测出来的。你一旦上了高速,以一百二的时速狂奔,那电耗就不是往下掉,是往下跳崖。风是敌人,空调是敌人,连你多踩一脚电门都是敌人。冬天一到,这个“能量罐头”就变成了压缩毛巾,看着大,一用就没。北京车主实测四百公里掉到二百二,这哪是掉电,这是车里藏了个逆变器在给国家电网反向充电。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说好的技术爆炸呢?爆了个寂寞。
渡劫的第二关,叫“充电桩大逃杀”。服务区那个充电桩,就是修仙小说里的天材地宝,几十号嗷嗷待哺的电车围着它,眼神里充满了对力量的渴望。车企PPT上吹的“5分钟闪充200公里”,那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看了都要拜师的技术,现实呢?几辆车一分流,功率直接梦回诺基亚。你眼睁睁看着充电速度从120kw掉到60kw再掉到30kw,心态也跟着一起崩。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老板说面可以无限续,但从来不说续的面要等半小时。一个道理。排队一小时,充电一小时,你不是在充电,你是在赛博上香,求电母保佑你下个服务区还有桩。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技术这玩意儿,在实验室里个个都是金钟罩铁布衫,一到现实里,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现实里,就变成了纸尿裤。什么自动驾驶,什么智能座舱,讲真,决定自动驾驶成败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山东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几十个激光雷达,几百T的算力,能防住一个横穿马路还不讲武德的大爷吗?防不住。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懂。买某些品牌,买的根本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身份,一个标签,一个信仰。特斯拉的车主,你跟他聊续航虚标,他跟你聊“人车合一的驾驶乐趣”;你跟他聊内饰简陋,他跟你聊“极简主义的终极审美”。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需要做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维护信仰。高速上趴窝,不是车的问题,是我修行不够,是我没有合理规划路线,是我对“主的考验”理解得不够深刻。
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车企,他们也卷得快疯了。当下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存量竞争,而是黑暗森林。不存在什么体面和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后来者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为了把车卖出去,价格打骨折,配置堆到顶。续航?加大加大加大!冰箱?装上装上装上!彩电?越大越好越大越好!他们不是在造车,是在造一个移动的KTV包房。他们把所有成本都花在了你看得见的地方,至于那些看不见的,比如电池在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比如充电协议的兼容性,谁在乎呢?反正把你骗上车,这局就赢了。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这他妈的到底是谁的错?
错在我们太天真了,总觉得一个新技术能像任意门一样解决所有问题。电车这个东西,它的出厂设置就是为了城市通勤。晚上回家插上电,早上满电出门,完美。你非要开着它去跑一千公里长途,去翻山越岭,去挑战人类迁徙的极限,这不叫用车,这叫驯兽,还是地狱难度的。
所以,别再问电车高速趴窝谁背锅了。没有锅,只有坟。在这场掀桌子的游戏里,不存在解决方案,只存在下一个自爆的倒霉蛋。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别在国庆上高速。或者,开你的油车。那个三分钟就能加满血,让你说走就走的铁疙瘩,虽然不智能,虽然不环保,但它能让你在节假日,像个人一样,回到家。这,才是最大的修行。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