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汽车双雄崛起:央企重组如何引爆千亿资本盛宴
如果要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谁能在资本的牌桌上直接摸到“王炸”?答案显然正在悄悄转向西部的山城重庆。三年前,也许没人能想到,这个曾靠摩托车扬名的地方,正因央企重组、民企并跑、技术突围而成为一场千亿级盛宴的主舞台。
先别急着羡慕。在这个汽车江湖里,故事总有反转。时间拨回三年前,长安汽车内部会议室里,工程师们为了混动路线吵得面红耳赤。有人力挺增程技术,也有人觉得这无异于“脱裤子放屁”,是典型的内耗与犹豫不决。但正是这条被嘲笑的“岔路”,搭上了央企新能源基金的快车道。这逻辑听起来有点像《黑客帝国》式的“红药丸”——别人不看好的东西,也许在风口时变成金矿。由此,长安联手华为的阿维塔横空出世,这个曾经的老国企瞬间披上新势力的马甲,2025年上半年销量暴涨287%,成了央企混改案例的活教材。
当然,行业风口总不只给一家“食神”。真正的戏剧性转折发生在“二号主角”赛力斯身上。2024年初,创始人张兴海一声令下,公司总部从江苏空降重庆,本地政府出手即“秒批”土地和税优政策。这速度,堪比重庆火锅的翻桌率。有了官民合力,问界M9豪车一骑绝尘,紧接着宁德时代、曹德旺等配套巨头呼啸入场。2025年上半年,600亿投资像甘霖一般砸到产业链上,七成又都流向长安、赛力斯阵营。资本就是这样现实,只认得“人多势众”和“干净利落”。
守得云开见月明,重庆汽车产业的逆袭关键还在于产业生态的“闭环”搭建。广汽、吉利等南方劲旅眼看着重庆越做越大,也坐不住了,北上设能公司布局本地,试图分一杯羹。更吊诡的是,如今重庆不仅锂电池、智能驾驶和车载鸿蒙OS一应俱全,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直接飙升超240%,一举超越广州、长春这些老汽车重镇。谁还记得三年前的摩托车“老气横秋”?这里,真的“一夜成了新势力”。
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每根产业神经都连着普通人命运。比如,46岁的王师傅,是赛力斯工厂焊装线的“元老”。回忆当年新车年产仅剩300辆,如今变成3万辆,王师傅感慨“工人得排队领安全帽”。每隔40秒,一台问界新车从渝A号牌闪电下线,不仅在中国上演“堵车堵到怀疑人生”,连德国慕尼黑的街头也闪现身影。普通人见证了企业的起落,也成了产业升级的最好注脚。
在资本与产业的交响乐里,数据永远比口号更响亮。深创投分析师一语道破“三高”秘诀——高价值车型比例高于行业20个百分点,供应链本地化率飙到81%,研发投入远超一众“新势力”同行。央企的背书能力加上民企的高效执行,像双引擎一样驱动长安和赛力斯,成为资本市场争抢的金疙瘩。目前,围绕重庆汽车,17家上市公司都成立了五十亿级基金,俨然一派“钱多人傻、项目好”的激昂气氛。
如果说重庆汽车的崛起有什么启示,大概就是凡事不怕起于微末,只怕没有顺势而为的智商和胆量。当夜幕下的长江索道还在运行,工厂灯火未眠,重庆人用一辆辆问界、阿维塔的下线,奏响了中国汽车产业资本与技术的新时代序曲。这座山城从摩托到新能源,从被调侃到让人抢占,靠的不是天命,而是稳稳地摸到了属于自己的“底牌”。
或许,正如那辆驶向欧洲的问界M9,重庆人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这场大赌局上,不小心打出了一手“王炸”。剩下的,就是等其他玩家反应过来,继续跟不跟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