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车市落下帷幕,一份价值与销量的“双榜单”引发热议。长城汽车以735.72的价值指数登顶,却只排在销量第九;比亚迪则以35.2万辆的单月销量稳居榜首,价值指数屈居第二;特斯拉中国价值指数第五,销量却滑至第十。这场看似“错位”的排名背后,透露出自主与合资品牌竞争逻辑的悄然变化。
自主阵营“两极分化”:
长城汽车:技术传播“声量领跑”,销量短期滞后。通过柠檬混动、咖啡智能座舱等技术可视化传播,强化品牌认知,为后续产品放量埋下伏笔。
比亚迪:销量“王者”,价值指数稳步提升。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车型在10-20万元市场持续霸榜,高端车型腾势N7、仰望U8稳步上量。“油电同价”策略和“天神之眼”激光雷达等场景化传播,将技术价值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
吉利汽车:走“均衡路线”,销量与声量并重。全品类覆盖策略见效,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市场均有建树,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
合资品牌“守中求进”:
大众汽车:电动化与燃油车双线发力。ID.系列纯电动车继续放量,燃油车市场稳住基本盘,通过“油电同店”模式推动用户转型。
丰田汽车:稳扎稳打,混动技术优势明显。价值传播围绕“可靠性”展开,精准击中家庭用户“求稳”的需求,守住细分市场。
“错位”现象的背后:
用户需求分层:不同用户群体关注点不同,有人为技术买单,有人为销量保障,有人为可靠口碑,有人为未来感支付溢价。
价值传播精准化: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抓住目标用户眼球,实现价值传播的精准匹配。
未来展望:
这场“价值与销量”的博弈还将继续,消费者将面临更多选择。你更愿意为“声量”买单,还是为“销量”下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新车预报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