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天籁PLUS搭载华为鸿蒙座舱,这可能是传统燃油车史上最大胆的一次跨界合作。 在电动车席卷市场的今天,一款燃油B级车竟敢用上智能座舱系统,它到底是想逆天改命还是垂死挣扎? 数据显示,2024年B级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35%,而天籁今年1-8月销量同比下滑12%。 鸿蒙座舱能否成为天籁的救命稻草,我们直接看细节。
天籁PLUS的前脸彻底告别了“大叔车”形象。 4920mm的车长比现款多出14mm,悬浮式车标和贯穿式灯带让车头看起来宽了10公分。 格栅两侧的三条镀铬饰条像鹰爪般犀利,19英寸双色轮毂转动时会产生刀锋般的视觉残影。 尾灯,点亮时像科幻片里的能量矩阵,连中间“NISSAN”字母都会发光。 这种设计在蹭新能源车的热度,比如比亚迪汉的龙颜前脸或小鹏P7的光剑尾灯。
天籁PLUS的溜背造型保留了一丝克制,C柱倾斜角度比大众CC更缓和,确保后排头部空间不受影响。 车漆新增的哑光灰配色,在阳光下会呈现金属颗粒质感,这种工艺以往只在保时捷选装包里出现。 不过也有网友吐槽,说这套设计语言和长安深蓝SL03太过相似,缺乏原创性。
华为鸿蒙座舱5.0系统首次下放至燃油车,这比手机厂商造车更值得玩味。 中控台取消了90%的物理按键,15.6英寸悬浮屏搭载了麒麟990A芯片,开机速度仅需2.3秒。 实际体验中,语音助手能准确识别“打开车窗三分之一”这类复杂指令,比丰田的“你好小悦”聪明三个等级。 鸿蒙的分布式能力让手机导航路线自动同步到车机,这种无缝流转功能以前只有蔚来ET5能做到。
燃油车架构给鸿蒙出了难题。 没有电动车的大容量电池,天籁PLUS无法支持长时间驻车空调观影,座舱芯片的算力也被限制在15TOPS,不及问界M5的12TOPS。 最鸿蒙主打的V2X车路协同功能在燃油车上形同虚设,天籁PLUS缺乏必要的传感器硬件。 有工程师透露,这套系统其实是从问界M7阉割而来,砍掉了自动泊车和高速领航辅助。
动力系统暴露了日产的保守。 2.0T VC-Turbo发动机沿用2019款的技术,可变压缩比虽然能让油耗保持在6.6L/100km,371N·m的扭矩在2024年已不够看比亚迪海豹DM-i的电机扭矩都有310N·m。 这台发动机的国六B排放标准需要加装颗粒捕捉器,后期保养成本直逼宝马330i。 CVT变速箱在急加速时仍会出现打滑现象,有媒体测试显示0-100km/h加速时,转速指针会像抽风一样上下跳动。
2.0L版本更是鸡肋,156马力的最大功率比雅阁1.5T少了40匹,却要卖到18万价位。 实测百公里加速12.3秒,比网约车常用的轩逸还慢0.5秒。 唯一优势是92号汽油就能喂饱,对比秦PLUS DM-i的3.8L油耗,这点优势显得苍白。 有经销商透露,2.0L版本其实是为了拉低起售价而存在,厂家排产比例不足20%。
B级车市场的残酷超乎想象。 雅阁混动终端优惠3万后只要18万,凯美瑞的丰田智能互联虽不如鸿蒙,THS混动系统口碑坚挺。 国产阵营,比亚迪汉DM-i冠军版把起售价打到16.98万,还标配L2级辅助驾驶。 深蓝SL03增程版用200公里纯电续航精准打击燃油车软肋,年轻人宁愿选它的无框车门也不看天籁的真皮座椅。
天籁PLUS的定价陷入两难。 如果定在19-25万区间,会直接与降价后的奥迪A4L重叠;要是敢卖17万起,又会伤及自家轩逸的市场。 东风日产经销商反馈,现款天籁库存车已积压到2.5个月销量,清库优惠高达4.2万。 有业内人士测算,鸿蒙座舱的单车成本增加约8000元,这笔钱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
日产自己的困境更令人担忧。 2023财年财报显示,中国区营收下降28%,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60%。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解散后,日产失去技术共享平台,连新款奇骏都要靠比亚迪提供三电系统。 天籁PLUS搭载鸿蒙被视作无奈之举,就像诺基亚当年用安卓系统做垂死挣扎。
消费者反馈呈现两极分化。 70后群体认为鸿蒙系统花里胡哨,更看重天籁的“大沙发”座椅和静谧性;95后则吐槽其智能程度不如10万元的国产电动车。 有车评人实测发现,鸿蒙车机在连续使用半小时后会出现卡顿,燃油车的12V电瓶难以支撑高性能芯片持续运行。 而日产经典的CVT变速箱冷保护问题,在北方冬季依然无解,零下10度环境需要热车5分钟才能正常行驶。
经销商渠道也在拖后腿。 调查显示,全国日产4S店只有23%完成了鸿蒙系统的培训考核,很多销售顾问仍用“手机投屏”来敷衍智能座舱的介绍。 某二线城市4S店甚至出现展车车机系统长期不更新的尴尬情况,页面还停留在三个月前的测试版本。
供应链问题同样棘手。 华为车BU独立运营后,鸿蒙座舱的零部件交付周期从45天延长到70天。 有供应商爆料,天籁PLUS的智能域控制器实际由德赛西威代工,而非华为嫡系供应商。 这导致系统适配优化落后于问界车型,例如无法实现鸿蒙4.0带来的数字钥匙共享功能。
竞品的反应耐人寻味。 丰田宣布2024款凯美瑞将搭载与腾讯联合开发的TAI4.0系统,本田雅阁改款车型则选择与百度Apollo合作。 大众直接放出消息,称下一代帕萨特将采用高通8295芯片和OLED柔性屏。 这些对手的智能化路径更彻底,要么全栈自研,要么与科技巨头深度绑定。
市场数据已经给出预警。 2024年1-8月,B级燃油车市场份额萎缩至28%,而天籁在该细分领域的占有率不足5%。 ,汽车之家调研显示,计划购买B级车的消费者中,62%的人将智能座舱列为必选项,其中82%的人首选新能源车型。 易车网的对比测试中,天籁PLUS的鸿蒙车机在语音识别率上落后小鹏P5的8个百分点,导航路径规划速度比理想L7慢1.5秒。
终端销售情况折射出现实困境。 广州某日产4S店经理透露,天籁PLUS预售订单中,85%集中在2.0T顶配版本,该版本售价已触及26万元天花板。 有潜客直接表示:“加点钱能买特斯拉Model3,为啥要买不能OTA升级发动机的燃油车? ”区域经销商联合向厂家施压,要求提供鸿蒙系统的终身流量免费套餐,日产中国至今未作回应。
产品细节上的割裂感愈发。 天籁PLUS一方面保留着机械挡把和实体空调旋钮,另一方面又强推需要触屏操作的鸿蒙系统。 车机界面同时存在日产传统的蓝色主题和鸿蒙的星空壁纸,像是两套系统生硬拼接。 最让人困惑的是,用户手册里用整整8页说明手机无线充电板的使用禁忌,对鸿蒙多屏协同功能只字未提。
消费者的实际使用场景暴露更多问题。 有测评博主发现,当车辆行驶在隧道等信号弱区域时,鸿蒙系统会频繁提示“网络连接中断”,而新能源车普遍采用5G+C-V2X双链路保障。 燃油车缺乏电池包平整底盘,天籁PLUS的GPS天线被布置在A柱位置,导致导航定位误差比电动车平均多出3米。 某汽车论坛出现大量吐槽帖,反映鸿蒙车机与CarPlay连接不稳定,iPhone用户需要反复插拔数据线。
售后体系尚未做好技术储备。 日产维修技师承认,鸿蒙系统的故障诊断需要专用设备,目前全国只有北上广深的3家技术中心具备维修能力。 常规保养时,4S店仍然用传统OBD接口读取数据,无法对智能座舱进行深度检测。 有车主抱怨,车机死机后只能通过拔电瓶负极复位,这种操作在2024年的智能汽车圈堪称行为艺术。
市场竞争的维度早已超越硬件参数。 比亚迪汉DM-i用快充技术实现25分钟补能80%,雅阁插混提供6年15万公里质保,而天籁PLUS的三大件保修政策还停留在3年10万公里。 ,新能源竞品普遍支持V2L外放电功能,这对露营爱好者形成降维打击。 某垂直媒体进行十车横评时,天籁PLUS在智能化项目得分垫底,甚至落后于价格低5万元的长安UNI-V。
产品定位的模糊性加速了口碑分化。 追求驾驶质感的人嫌弃CVT变速箱缺乏激情,科技爱好者吐槽鸿蒙系统不够原生,家用消费者又觉得价格不如国产混动实惠。 社交媒体上出现戏剧性场面:同一款车在知乎被夸“合资良心之作”,在抖音却被戏称为“老年机装安卓模拟器”。 这种认知撕裂使得天籁PLUS难以形成稳定的用户画像。
渠道终端的应对策略折射出焦虑情绪。 部分经销商开始捆绑销售,强制要求加装1.28万元的“鸿蒙尊享包”,内含终身免流和专属壁纸等服务。 河南某4S店甚至推出“以旧换新折上折”活动,用2018款天籁置换可直接抵扣8万元车款。 这些激进手段虽然短期拉升了销量,二手车商反映,老款天籁的保值率已跌至53%,创下日系B级车历史新低。
供应链的隐忧持续发酵。 华为车BU战略调整,鸿蒙座舱的迭代重心转向智选车型。 天籁PLUS所使用的平台还是2022年的鸿蒙3.0架构,无法享受最新5.0版本的3D渲染引擎。 有内部人士透露,日产工程师团队曾要求开放ADAS域控制权限,华为以技术安全为由拒绝。 这种合作模式导致天籁PLUS的智能驾驶仍停留在2019年水平,全系未配备打灯变道或高速领航功能。
用户真实反馈形成鲜明对比。 车质网上,关于现款天籁的投诉集中在CVT顿挫和车机卡顿,而预售用户最关心鸿蒙系统能否后期升级。 有准车主在论坛发帖称,4S店销售承诺“未来可付费升级鸿蒙5.0”,华为官网明确表示燃油车平台不支持大版本迭代。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首批车主提车后就发现,车机应用商店只有12款软件,不及问界M5的十分之一。
产品细节的妥协处处可见。 为兼容燃油平台,鸿蒙座舱砍掉了功耗较高的AR-HUD功能,改用8英寸液晶仪表显示导航信息。 中控台虽然取消物理按键,保留了两个硕大的空调旋钮这是日产调研发现中年用户更习惯实体调节。 这种“既要又要”的设计思路,使得整车智能体验呈现割裂感。 某媒体实测发现,语音控制天窗开启的成功率仅73%,而手动按钮操作每次都能精准响应。
市场端的挤压来自多个维度。 特斯拉Model3焕新版把起售价降至22.99万,标配的HW4.0硬件支持全视觉自动驾驶。 别克君越直接放弃燃油路线,全系搭载30英寸曲面屏和VCS智能座舱。 甚至同门兄弟轩逸也构成内耗,e-POWER混动版油耗低至3.9L,价格却比天籁PLUS便宜6万元。 这种上下夹击的态势,让天籁PLUS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极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