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称王,调整产线,智驾短板显现

有人说,比亚迪是汽车圈的披头士,爆火了,又信仰电动化,谁都想当它的保镖。但最近,这位新能源巨人有点脚底发飘,踩了下“软刹车”,仿佛要从高速公路的狂飙赛道下车,换辆共享单车兜兜风。你以为它还是那个一马当先、销量压到对手抬不起头的狠人吗?现在这气氛,其实挺像“肖申克的救赎”,外头阳光普照,里头焦虑循环。

一场难得的汽车内卷,最大的赢家非比亚迪莫属。上半年卖了249万辆,把第二、第三、第四拼起来都还是比它弱鸡。比亚迪的体面,全靠混动和性价比两块砖砌出来,双手叉腰站市场门口不让别人进。但时代变了,混动技术被友商补齐,性价比反倒成了“消费降级”的遮羞布,你想冲高端,结果掉进“便宜大碗”的泥潭,仿佛二十年前的康帅傅硬要装进口香精。

比亚迪销量称王,调整产线,智驾短板显现-有驾

它聪明地发现,如果再找不到新护城河,自己就会像那些一夜爆红的脱口秀演员——观众还没换台,段子已经凉了。所以比亚迪突然扭了下屁股,打算慢点走,慢慢想新玩法。调整产线,取消夜班,推迟新车,一手减产一手经销商“松绑”,低调地发愁,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狂喊“买买买”。你听着像在做减肥,其实是在等医生确诊焦虑症。

工厂里,海鸥车型挪去别的生产线,夜班被取消,员工们松了口气——毕竟中国工人也想睡个安稳觉,卖车能养家但掉发怎么办?新车如汉L、秦L、元UP,热门得像下班高峰的地铁口,经销商要“抢货”,最多抢几辆,再等二十天,也没啥急,毕竟大家都在晃悠悠地走神。

比亚迪的“缓踩刹车”,看得懂的人都明白:市场已经不给它确信无疑的傲慢。过去四年,它是纯纯的涨停板,从42万到427万,画出直冲天际的销量曲线。靠技术早布局一步,一个“DM-i”就能砸晕一群日系德系美系小伙伴,搞得对手们像小区菜市抢低价萝卜——等你排队时人家都快卖完了。

比亚迪销量称王,调整产线,智驾短板显现-有驾

2021年,比亚迪DM-i横空出世,每公里油耗能把德系三宝踩成自行车。消费者只认“比亚迪混动”,别家出啥都“逊色”,这就是技术落地的时间差。对手“苦等半年的空窗期”,技术刚跟上,比亚迪已经“收割”完市场份额。五菱奇瑞吉利们只能捶胸顿足,“怎么又被比亚迪抢跑了?”

但时代的齿轮不会只为一个品牌转。你品,比亚迪这口饭吃得太顺了,然后就有点嘴巴麻了。垂直一体化玩得土豪似的,自己的电池电机电控全部自给,外头只剩玻璃和轮胎不用自己造。这种“工业铁幕”把成本压到地心,德国人都怀疑人生,“中国人什么时候把配件自由了?”连丰田工程师都惊了:“你们是疯狂版的乐高拼装吧?”

靠着“油电同价”,合资燃油车直接被团灭,到最后连纯电也跟着往下打,十万元区间随便买电动,合资小老板回家掏出来的是失业保险。然后,王传福就像个老虎机老板,推荣耀版,推出7万多的电车,又把市场下限拉低。比亚迪转身全靠工程师背景和老板胆识,技术信仰和赌徒气质两手抓。你要说运气,这能叫运气?明明是厚积薄发、口袋里憋了十年弹药。

比亚迪销量称王,调整产线,智驾短板显现-有驾

可到了2025年,护城河塌了。智能化成了新宠儿,比亚迪想用全民智驾再造一次神话。但友商们早不傻,长安提前一天喊发布,吉利奇瑞都挨个往“全民智驾”里投票,谁都不肯做传统车企庙里的和尚。新势力说年内推准L3级自动驾驶,搞得比亚迪没半年的独占窗口,护城河直接下泄变水沟。

说到底,也怪比亚迪自己,前些年不太当回事。不相信智能驾驶,觉得是“虚头巴脑”,等别人都开始玩了才发现落后,赶紧投入,研发连着单休,员工熬夜加班,智驾部门合并硬件,“人海战术”蹦出来,但真正端到端还没搞定。比亚迪的工程师,沦为现代“钉子户”,别人都上高楼,它还在砌地基。

不过“全民智驾”上新后倒确实吸了不少流量。有门店单周末卖出四百辆,新老用户怒拥新功能。只是,有一说一,热度和DM-i奇迹没法类比。2021年是比亚迪刚40万基础,智驾现在是400万的存量,“土豪基数”涨了十倍,智驾能拉起的新增量却“还停在昨天”。在销量“基座”变巨的情况下,热销创造的增量,早已掩盖不了行业变局里的真空。

比亚迪销量称王,调整产线,智驾短板显现-有驾

技术跟连连,市面热钱多,友商都在偷师,比亚迪暗自叹息:“我下班还得开会!”高阶智驾遇到政策管控,产品冲高端只能继续拖后腿。仰望、腾势这些高端品牌,看起来很用心,但一到工程车间就是“和性价比车型共用线”,内里豪华基因稀薄——拼的是牌子,不是DNA。

比亚迪销量称王,调整产线,智驾短板显现-有驾

你说这就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宿命”,谁都想既便宜又高端,结果就跟双十一买牙膏,商家打着“限时升级”结果涨价还缩水。比亚迪一边给汉L“加量不加价”,左手深藏降价刀,一边提高售价区间,查价格管控,不让销售随便优惠,经销商急到去煮夜宵。长远看,控价是利好,但眼前不涨薪,心里全是血海。

哪里有比亚迪,哪里就有绕道。蔚来抢高端MPV,小鹏秀科技,零跑跟理想学,激光雷达下放,各家细分市场各打各的牌。唯一敢贴身肉搏的,吉利。几款车对标海鸥、海豚、元PLUS、宋Pro、汉DM-i......你有销量我有增长,吉利新能源上半年72.5万辆,同比翻倍,但单车净利润还是被比亚迪“吊着打,一季度人家8000元,你4000元。”大碗饭抢不过砂锅粥,羡慕不来。

其实比亚迪自己也知道,继续性价比容易掉队,混动技术不再只手遮天,智能化、高端化才是未来牌桌上的千王。仰望、腾势这些品牌,要承担新一轮冲高任务,经理们白发越来越多,全员“乘风破浪的叔叔”。

你说比亚迪的缓慢微调是“战略放水”,也没错。成本利器藏着用,价格跳上调,经销商“减负”,库存周期缩短。市场慢慢变冷,大家都等比亚迪下一个奇迹。问题是,奇迹这玩意儿哪有隔三差五上线的?王传福押注电动未雨绸缪,十年一遇的创举,如今要指望“大模型自动驾驶”和“自主高端”再创一次爆炸,真得靠德云社的助力了。

站在车圈边上,比亚迪这波“果断刹车”挺像某种中年危机,自省中带点无奈。理工男的倔强、企业家的敏锐,合成一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混合体。过厚的护城河不再优势,竞争成了排队下馆子,每家都找自家地盘。市面拼命卷,技术窄路狂骚,价格成了资本家的雷区。

写到这里,你说比亚迪会不会担心自己把价格打到马路边,最后沦为“买菜车的领导”?当然会。每个巨头都有焦虑,每个王者都怕成历史笑话。比亚迪眼下既要维系销量第一的光环,又得加速升级换挡,“三道护城河”一旦塌陷,别人捡空白你捡心碎。

大概这就是中国新能源车市的底色:有人喊“弯道超车”,有人冲“高端溢价”,其实大家都是提心吊胆地做题。比亚迪慢下来,也许是为了换个角度看路,也许是为了偷会懒。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场行业里最刺激的马拉松,还远没到终点。

如果你问以后比亚迪还会不会是那个神话制造机,答案只能是:“等下,让我先缓缓,我怕踩油门开过去,路上都是坑。”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