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半年利润大涨,销量压力大,过度依赖华为

看着今年赛力斯的业绩,不得不说,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利润蹭蹭上涨,搞得市场上一片欢腾。中报一出来,半年的净利润快30个亿,同比增速还超过80%,在A股车企里是鹤立鸡群。表面上看,这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可细细琢磨下去,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先说这几年赛力斯的发展吧。其实这企业原来挺普通,做摩托、搞零配件,后来机缘巧合跟东风合了个资,才真正算踏进汽车行业的大门。后来到了新能源的风口,也跟着尝试转型,但那时候风声水起的大佬可太多,赛力斯夹缝里求生,财务账上一塌糊涂那是常态。

真正让赛力斯一飞冲天的,还是跟华为一拍即合。说实话,这段故事大家都熟:华为芯片被美国卡脖子,产品线断了一大截,又不甘心只做手机,所以盯上了造车,要搞智能汽车。可是刚开始,没有一家大车企愿意陪着冒险,赛力斯的老板倒是胆子大,干脆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全村的希望押上去了。由此才有了后来的问界品牌。

这里必须承认,华为确实厉害,营销、技术、渠道一路拉满,基本是手把手带着赛力斯做爆款。问界一上市,首年七万辆、次年几十万台销路都跟开挂了一样。数据放在一众国内新能源品牌里绝对是重磅水平。到现在为止,问界M9、M8这些高端SUV别看定价四十多万,销量也是刷刷往上冲。光今年上半年,这品牌给赛力斯拉了快六百亿收入,利润三十个亿,谁看了不觉得牛?

赛力斯半年利润大涨,销量压力大,过度依赖华为-有驾

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最明显的就是销售增长疲软。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股劲头就跑偏了。今年年初两个月新车销量几乎腰斩,新能源部分受影响尤其大。你要说中国新能源车大盘是整体收缩吧,也不是——整个行业上半年增速都在10%以上,新能源渗透更高的接近40%。反倒是赛力斯在这种大势所趋下,掉了队。

深挖原因,一来是高端新能源SUV市场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大家都想冲个爆款,分点蛋糕。比如腾势、蔚来、理想这些玩家,资本和技术储备都不差,各自都有杀手锏。传统豪华品牌宝马、奔驰等也开始电动化转型,渠道、品牌影响力一时间不会被轻易消解。新势力们有的价格低、有的体验突出,真正的肉搏刚刚开始。赛力斯问界系列尽管创下辉煌,但想持续领先,压力不小。

二来,过于依赖华为这个事,招眼。别看前两年大家关系好得很,一家独大,吃了头一口肉。可随着华为搞起“鸿蒙智行”联盟,合伙的车厂越来越多,光“界”字辈都五个了。原本赛力斯能独享的资源,如今得跟江淮、北汽、奇瑞等分。大家都是亲戚,华为不能只顾一头。资源越分越多,赛力斯想拿最大的蛋糕,也要讲点本事了。

再说说被放大的另一个问题,自身研发能力。赛力斯官方口气挺硬,宣传自己近三年往高端智能电动车砸了三百亿,研发团队有六七千号人,最近两年各种新平台新技术也频出。按理说应该自信才对吧?可一对比,发现跟比亚迪、上汽、长安那些大厂还差得远。人家比亚迪三年投了一千多个亿,平台、系统、整车一条龙;上汽这些老大哥起步早、技术积淀深,赛力斯不够看。

而且研发投入要靠真金白银砸出来。麻烦就在这儿。赛力斯账上负债率奇高,去年超过85%,今年依旧超过70%,在A股车企差不多是名列前茅。高负债一方面让企业不得不频繁融资,另一方面束缚了后续的大手笔投入,尤其是在行业卷到最后的智能化、自动驾驶、平台架构这些关键赛道,钱不够用很快会拉开差距。

这几年,赛力斯各种融资不停,有上市时融的,有控股子公司拉投的,还有战略投资、增资扩股,合起来融资已经两百多亿。又是赴港上市、又是引国开基金投资。明面上看起来口袋里有点钱,实际上很多时候这种“输血”根本抵不上前端的烧钱速度,更别说想追上比亚迪那种每年五六百亿的研发投入。

别看问界经常搞大定,M8上市两小时下单过万什么的,但这套路说白了还是押宝一两款爆款。中国车市已经卷到体系化竞争了。新能源下半场拼的是平台能力、技术壁垒和产品矩阵,而不是看谁能再搞出一个爆款——因为对手们太强了,你刚推出新车,别人马上就能做个性能、体验、价格略胜一筹的跟进版。用户也越来越精明,靠一招鲜不能吃遍天。

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品牌和口碑的积累。过去华为强灌流量、直营加渠道紧抱,能保赛力斯稳赚不赔。可现在华为对资源分配要“雨露均沾”,竞争环境是所有合作方都一视同仁,赛力斯自己真正硬核的技术积累、产品力,才是最主要的支点。这东西没得速成,只能靠时间、持续研发和行业沉淀垒出来。

赛力斯半年利润大涨,销量压力大,过度依赖华为-有驾

到这里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赛力斯利润表抢眼,但市场信心其实隐忧重重。盈利漂亮能吸引资本,但问题是后劲能不能足。销量走下坡路、持续融资压力大、核心研发拉胯,还是太依赖华为,这些现象拼在一起说白了就是:赛力斯短期靠爆款和华为合作活得很滋润,可长远来看,这锅饭不能总靠别人家送来。

说到底,这些问题没有什么秘密,全靠企业自己认清形势。新能源车时代,最终赢家不会是靠爆一两款车就能上天的厂子,而是那些真能搞定电动化、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而且得玩出体系优势的公司。研发、品牌、资金、供应链、平台,一个都不能掉队。赛力斯这几年还算是赶上了华为这班高铁,一跃而上。但未来这趟高铁跑起来,乘客会不会换人,竞争格局还真说不好。资本最看重的不是今天的爆款,而是明天有没成长性。赛力斯要想走得远,建立自己的技术护城河,减少对别人家血液的依赖,就是唯一正确的路。否则,一着不慎,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潮水退去,露出底裤。

实际来看,20多年前汽车行业搞合资追技术、追市场份额,到现在新能源拼自主创新、拼平台能力,时代真的变了。技术才是真命脉,依赖别人,特别是长期依赖大公司,迟早会被牵着鼻子走。赛力斯得未雨绸缪,把自己真实的硬实力锻炼起来,否则今天的“赚疯了”很有可能就是明天的起点。市场瞬息万变,客户永远只为最值得买单的品牌和产品埋单。

赛力斯半年利润大涨,销量压力大,过度依赖华为-有驾
赛力斯半年利润大涨,销量压力大,过度依赖华为-有驾

翻来覆去说到底,借助外力不可耻,“跟大哥混”也是条捷径。但把所有希望都押在别人身上,一旦资源稀释或者对方有变动,赛力斯还剩下什么?所以现在,最该做的不是整天报喜、拼融资,而是真真正正在研发和平台建设上卷起来,把品牌、渠道、技术、服务全都持续打磨到足够扎实。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十年长跑里,不怕风浪、不被替代,真的有资格说一句:我的未来不是梦。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