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老板猛夸华为:它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变革者!顶级水准

汇川老板猛夸华为:它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变革者!顶级水准-有驾

“别再吹什么新势力了,真正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是华为!”9 月 28 日,工业巨头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在行业峰会上的直言不讳,瞬间引爆汽车圈。这位深耕汽车供应链 20 年的 “老兵” 直言,华为用顶级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彻底打通了中国汽车智能化的 “任督二脉”,让自主车企在核心赛道上第一次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 “降维打击”。

大佬发声:没有华为,智能化至少落后 3 年

“5 年前车企谈智能化,还在纠结中控屏能不能联网;现在 L3 级自动驾驶都要量产了,这背后全是华为的功劳。” 朱兴明的发言直击行业痛点。作为为比亚迪、理想等车企提供核心部件的供应商,他的视角更具说服力:“以前我们给车企做电机控制,客户问得最多的是‘能不能降成本’;现在张口就是‘能不能适配华为 ADS’,这就是质变。”

这番评价并非空穴来风。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销量突破 320 万辆,而其中采用华为技术方案的占比高达 41%。更关键的是,智能驾驶的入门门槛从 2023 年的 15 万元下探至如今的 12 万元,朱兴明坦言:“这就是华为把技术做成‘基础设施’的威力,没有它,智能化普及至少要晚 3 年。”

技术封神:智驾能应对极端场景,座舱比 “老司机” 更懂你

朱兴明口中的 “顶级水准”,在华为最新的乾崑智驾 ADS 4 和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上得到了完美印证。这套被业内称为 “智能驾驶天花板” 的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从 “功能可用” 到 “体验惊艳” 的跨越。

自动驾驶:暴雨天 130 米外刹停,L3 高速要来了

华为 8 月发布的乾崑智驾 ADS 4,堪称 “全天候行车保镖”。它采用全新的 WEWA 架构,端到端时延直接降低 50%,在极端场景下的表现远超人类司机。在京港澳高速的实测中,夜间暴雨能见度不足 50 米时,系统能在 130 米外识别故障车并分级刹停,比人类平均反应距离多 42 米,重刹率还能降低 30%。

更厉害的是其 “AI 训练 AI” 的黑科技。云端的乾崑世界引擎能生成密度是真实世界 1000 倍的难例场景数据,相当于让系统提前 “经历” 了无数次危险状况。目前华为已完成 6 亿公里的高速 L3 仿真验证,ADS Ultra 旗舰版已经具备商用条件,这意味着不久后,高速上的 “解放双手” 将从梦想照进现实。

对比此前丰田 bZ5 搭载的 Momenta 5.0 系统(主要支持 L2 级辅助),华为的技术代差显而易见。有车主调侃:“以前开合资车是‘我辅助车’,现在开华为智驾车是‘车辅助我’,安全感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智能座舱:85% 口语指令能听懂,还能远程 “问诊”

如果说智驾是 “手脚”,那鸿蒙座舱就是 “大脑”。最新的 HarmonySpace 5 采用 MoLA 混合大模型架构,把座舱变成了 “懂你的出行伙伴”。以前开车喊 “导航到最近的加油站”,系统可能分不清柴油和汽油;现在说 “找个能洗节气门、离我 10 公里内的维修店”,85% 的概率能精准命中需求,模糊语义理解能力大幅提升。

更贴心的是 “车联网问诊” 功能。通过乾崑云鹊垂域大模型,车主对着车机说 “刹车有点软”,系统就能结合行驶数据给出专业判断,还能直接预约附近的 4S 店。配合 15.6 英寸悬浮巨幕和 JBL 音响,座舱既智能又有质感,彻底告别了早期 “大屏 = 智能” 的伪命题。

生态破局:三种模式赋能车企,不做 “独食者”

华为能改写行业格局,更关键的是其开放的合作模式。不同于某些科技公司 “要么全用我的,要么不用” 的霸道,华为设计了零部件供应、HI 模式、智选模式三种方案,让不同需求的车企都能找到适配的路径。

零部件供应:广汽、上汽等车企可以单独采购华为的激光雷达、芯片等硬件,降低自研成本;

HI 模式:北汽极狐这样的品牌能拿到全栈智驾解决方案,快速推出高阶智能车型;

智选模式:赛力斯问界则深度绑定华为,从产品定义到销售渠道全面合作,销量直接从月销千辆冲到万辆级。

朱兴明对此尤为认可:“华为不做整车,只做‘赋能者’,这才是真正的行业领袖。它把最难的技术突破了,再开放给所有玩家,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智能化水平都被带起来了。” 数据显示,目前华为已与 20 多家车企建立合作,覆盖从 10 万级到 50 万级的全价格带车型。

行业反转:合资品牌急追,华为成 “香饽饽”

华为的强势崛起,正在倒逼整个行业重新洗牌。以前合资品牌靠发动机、变速箱的优势 “躺赢”,现在却不得不主动向华为伸出橄榄枝。有消息称,大众、丰田等国际巨头都在与华为洽谈智驾技术合作,试图挽回在智能化上的劣势。

反观自主车企,已经靠着华为技术实现了 “弯道超车”。问界 M9、小鹏 G9 等车型凭借华为 ADS 的加持,智能驾驶口碑远超同价位的宝马、奔驰车型。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坦言:“以前我们说‘用市场换技术’,现在华为让我们实现了‘用技术赢市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在核心技术上掌握话语权。”

在 #华为是不是中国汽车的救星# 的话题下,高赞评论说:“朱兴明说得对,没有华为,我们可能还在为 L2 级辅助驾驶沾沾自喜。现在好了,我们有了世界顶级的智驾技术,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从零部件到解决方案,从低端市场到高端赛道,华为用智能化这把钥匙,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门。正如朱兴明在演讲结尾所说:“以前中国汽车缺的是‘心脏’,现在华为给了‘大脑’,未来的全球汽车市场,该看我们的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