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你会谢我!2025买车,这四类车,闭眼入,不后悔

对于现在打算买车的朋友们来说,2025年这个时间点确实让人有点头疼。

过去买车,我们可能就是看看品牌,比比三大件,再看看外观内饰,事情就简单多了。

可现在,站在汽车市场里,感觉就像是走进了电子产品大卖场,各种新技术、新名词扑面而来,什么纯电、插混、增程,还有那个听起来很厉害的800V平台、激光雷达,真是让人一个头两个大。

三年后你会谢我!2025买车,这四类车,闭眼入,不后悔-有驾

特别是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买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谁都怕今天高高兴兴提了新车,开个一两年就发现自己的车在技术上已经落伍了,不仅用着不舒服,将来卖二手车的时候更是亏得心疼。

这种担心,是实实在在的,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那么,在这样一个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普通老百姓到底应该怎么选,才能让自己的这笔投资更保值、更耐用呢?

首先,我们得聊聊那个最根本的选择:是继续坚守传统的燃油车,还是勇敢地拥抱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汽车?

很多人心里还是对燃油车有份特殊的感情,觉得它技术成熟、加油方便,开着心里踏实。

三年后你会谢我!2025买车,这四类车,闭眼入,不后悔-有驾

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燃油车陪伴了我们几十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那就是燃油车的发展,已经基本走到了尽头。

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已经很难再有革命性的突破了。

有人说,燃油车保值。

这在过去或许是对的,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剧变。

三年后你会谢我!2025买车,这四类车,闭眼入,不后悔-有驾

一个东西保不保值,最终看的还是市场上还有多少人想要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就在2024年的4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已经历史性地超过了50%。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它意味着在市场上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电动车,享受着更低的用车成本和更智能的驾驶体验时,未来二手车市场上,燃油车的潜在买家自然会越来越少,价格也就很难再坚挺了。

看看现在很多燃油车品牌为了销量,不得不进行大幅度的降价促销,其实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三年后你会谢我!2025买车,这四类车,闭眼入,不后悔-有驾

所以,如果现在还仅仅因为“习惯”或者所谓的“保值”而把新能源车完全排除在外,那可能会错过很多综合实力非常出色的好车,无形中也缩小了自己的选择范围。

那么,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又该重点关注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指标,普通消费者可能不太注意,但它却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年的用车体验,那就是车辆的电压平台。

在2025年这个节点上,如果条件允许,请尽可能选择基于800V高电压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

这么说可能有点专业,我们用一个大家都能懂的例子来解释。

三年后你会谢我!2025买车,这四类车,闭眼入,不后悔-有驾

大家给手机充电,以前用的是5瓦的充电器,充一次电要好几个小时;现在普遍都用上了几十瓦甚至上百瓦的快充,半个小时就能充一大半。

这背后的道理,和汽车的800V平台是相通的。

传统的电动车大多是400V平台,就像那个慢吞吞的5瓦充电器。

而800V平台,就相当于给汽车用上了超级快充。

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得惊人。

三年后你会谢我!2025买车,这四类车,闭眼入,不后悔-有驾

在配套的超级充电桩上,真的可以实现充电十几分钟,续航增加三四百公里的效果,大大缓解了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

有人可能会担心,我们身边没有那么多超级充电桩怎么办?

其实,800V平台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兼容性强。

即便是在普通的公共快充桩上,它也能比400V的车型更快地达到充电桩的功率上限,充电效率依然更高。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充电设施的完善,未来几年800V平台会成为主流。

三年后你会谢我!2025买车,这四类车,闭眼入,不后悔-有驾

现在选择它,就等于为未来的用车便利性上了一份保险,避免自己的爱车在充电技术上过早地被时代淘汰。

最后,还有一个在今天买车时必须高度重视的方面,那就是车辆的智能化硬件配置。

现在的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代步工具了,它越来越像一个长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而决定这个“智能手机”好不好用、未来能不能通过软件升级变得更好用的,不是销售人员口中那些花哨的功能,而是它出厂时就固化下来的硬件基础。

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支持智能座舱的高性能芯片,它决定了你的车载导航、听歌、看视频的系统流不流畅;另一个则是支持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高算力芯片和感知硬件,比如激光雷达。

三年后你会谢我!2025买车,这四类车,闭眼入,不后悔-有驾

很多朋友在买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一些高阶的智能驾驶功能自己平时用得不多,为了省钱就选择一个硬件配置比较低的入门版本。

这种想法在短期看是省了钱,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得不偿失。

这就好比我们装修房子,水电线路这些需要预埋在墙里的东西,一定要一步到位用好的,因为后期再想改动就非常困难了。

汽车的智能硬件也是如此。

软件功能是可以通过后期在线升级(也就是OTA)来不断增加和优化的,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车要有足够强大的硬件来支持这些新功能。

如果你的车出厂时就没有配备激光雷达,或者智能驾驶芯片的算力很低,那么无论厂家以后推出多么先进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你的车也无法通过软件升级来获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款高配车型的体验越来越好。

因此,在预算范围内,选择一个硬件配置,特别是智能驾驶硬件配置拉满的版本,就等于为车辆未来的进化潜力买了单,确保它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智能化浪潮中,不会过早地掉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