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来聊点不一样的新能源!
你们是不是觉得,现在满大街跑的都是电动车?
但今天我要给你们揭秘的,可不是那还得排队充电的纯电车,而是一个能让你跑八百里不带喘气儿的“新物种”——甲醇汽车!
这玩意儿,听名字就够带劲,是不是觉得和咱们平时喝的酒有点关系?
别急,今天咱就带你好好捋一捋,这甲醇汽车是如何悄悄摸摸地冲进新能源“主流圈”的!
咱先来点实在的。
最近,《证券日报》的记者就去昆明体验了一把甲醇冷链轻卡。
啥叫冷链轻卡?
简单说,就是那些拉着新鲜蔬果、药品,需要保持低温运输的货车。
记者坐进去一看,嚯!
这车起步那叫一个快,提速也相当给力,关键是,一点儿尾气味儿都没有,跟纯电车似的!
外观上呢,除了车身两侧多了两个看着有点儿大的甲醇油箱,其他地方和纯电车几乎看不出区别。
这车的司机王师傅,那叫一个自豪,直接给记者科普了:“这甲醇车啊,最牛的地方就是让你没续航的烦恼!加一次甲醇,咱能跑八百多公里!在云南这山路十八弯的地界,开到老挝边境的磨憨口岸都没问题。而且,甲醇比柴油便宜不少,每升能省个四块钱!你说这能省多少钱?”
兄弟们,八百公里续航,每公里还能省一块钱,这可不是小数目!
想想那些跑长途的大哥们,每天光油费就能省下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且,这玩意儿可不光在云南跑得欢,黑龙江的极寒地带、贵州的丘陵山地、山西的矿区,到处都能看到甲醇汽车的身影。
就连那种跑远洋的大船,也用上了甲醇双燃料动力,这应用范围,简直是没谁了!
为啥说甲醇汽车能给电池和氢能留下空白呢?
你想想,纯电动车有续航的担忧,充电桩也不是随处可见,冬天续航打折更厉害。
氢能源车呢,技术门槛高,加氢站更是稀罕物。
而甲醇,它就像是液态的“氢”,液体的“电”,制备起来相对简单,而且不易挥发,储存运输都方便。
最关键的是,它不像电池那么重,也不像氢气那么“娇气”。
可能有人要问了,“甲醇?那玩意儿不是喝的吗?会不会有毒啊?” 嗨!
这就说到根儿上了。
过去甲醇汽车没火起来,就是大家对它有“害怕”。
但人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甲醇汽车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秘书长姚春德说了,经过多年的检测,国家疾控中心全程参与了试点监测,结果早就证明了甲醇在接触人和环境影响方面的安全性。
而且,天津滨海公交的王欣副总经理也提到了,他们用19个月的实践数据,已经验证了从制备、储存、运输、加注到使用的整个过程的可行性。
而且,中国可是全球甲醇产量的老大,占了60%!
这意味着啥?
这意味着咱们有充足的原料,有完整的产业链。
现在,技术越来越成熟,大家的认知也在提升,甲醇汽车这块“拼图”,正要从“小众赛道”挤进“主流圈”了!
曾有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不正是甲醇汽车此刻的写照?
想想看,贵州推广了1.7万辆甲醇出租车,哈尔滨亚冬会用了1500辆甲醇网约车,天津滨海公交也投了586台甲醇公交车。
从2018年的十几万辆,到2024年的62.6万辆,甲醇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增长了52.35%!
专家预测,到2030年,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10%以上,销量突破200万辆!
这增长速度,真不是盖的!
当然了,要让甲醇汽车跑起来,光有车本身可不够,还得有“后勤保障”,就是加注站。
这就像电动车得有充电桩一样,甲醇汽车也得有甲醇加注站。
这上游的绿色甲醇产能,直接决定了甲醇汽车能走多远。
现在,各路资本也闻着味儿来了!
中国能建、中国广核、上海电气这些央企巨头,还有远景能源、吉利、金风科技这些民营企业,都纷纷布局绿色甲醇项目。
吉利尤其厉害,在甲醇汽车领域深耕了20多年,已经投入运营了5万台甲醇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30亿公里!
他们搞了一个“醇、站、动、车、捕”的循环运营模式,简单说就是,自己生产绿色甲醇,在国内铺设加注站,然后用自己的甲醇发动机和醇氢动力链。
这叫什么?
这就叫“一条龙服务”!
不光吉利,像中国重汽、潍柴、一汽解放这些商用车巨头,也都在甲醇重卡和动力链上发力。
潍柴生产的甲醇发动机,已经能用在矿卡、挖掘机上了!
这应用范围,真是开花了!
而且,资本市场也变得热闹起来。
最近,浙江醇氢科技有限公司就完成了超过2亿美元的第三轮融资,之前还拿了1.35亿美元,公司估值都超过15亿美元了!
还有那种氢醇超混电动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
就连远程和银河创新资本,都合作成立了醇氢电动首支产业母基金,规模20亿!
前不久,一个叫做“醇氢电动生态联盟”的组织也成立了,吉利、博世、采埃孚、国轩高科、滨海公交,还有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都加入了,这是要抱团发展,一起把甲醇汽车做大的意思!
这可真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景象!
但话说回来,虽然甲醇汽车前景一片光明,但要说让它真正普及,让老百姓主动选择,还是有些挑战。
为什么呢?
主要是司机们觉得,现在还是“企业要求”或者“政府试点”才开这车,不是他们自己主动想开。
为什么不主动想开?
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加注站还是不够多,出门总得想着在哪儿能加到甲醇。
第二个,绿色甲醇的产能还没完全跟上来,导致车企为了维持加注站的运营,得给一些补贴,这无形中就推高了车辆本身的定价。
你想啊,要是买车就像加油一样方便,而且车价也跟燃油车差不多,那谁还不想省那点钱呢?
好消息是,国家层面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积极推动。
最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里就提到了,要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等基础设施网络。
而且,像远程这种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甲醇加注站的企业,他们的“远醇”品牌,和中石化、中石油合作改造的加注站,单站改造费用才5万到10万,比加氢站、换电站便宜多了!
他们规划到2027年底,要在全国建成4000个甲醇加注站。
这就像古人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甲醇汽车腾飞的基石。
现在看来,中国在甲醇产业方面,有着完整的体系、领先的技术和广阔的应用场景,这优势,真是太明显了!
如果能把这些优势好好利用起来,甲醇汽车不仅能跑得安全、跑得稳,还能跑得更远,真正从政策驱动,变成市场驱动!
想象一下,未来,我们不再为“续航里程”而焦虑,也不必为寻找充电桩而烦恼。
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甲醇加注站,加满一箱甲醇,便能畅行八百公里,而且还能实实在在地省下不少开销。
这场景,简直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写照!
这甲醇汽车的“逆袭之路”,才刚刚开始。
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未来的发展,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能源汽车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甲醇汽车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