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KM,技术突破如此大_背后逻辑揭秘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智己汽车说他们要搞一个叫“超级增程”的新技术,而且宣称装上这个技术的车,光用电就能跑超过450公里。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开始琢磨了,现在市面上的增程车,纯电能跑个200公里就算不错了,智己这一下子翻了一倍还多,背后到底是什么名堂?

这不仅仅是简单加块电池那么回事,它可能代表着未来增程车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也说中了现在很多车主心里的痛点。

智己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KM,技术突破如此大_背后逻辑揭秘-有驾

咱们先得搞明白,为啥人们会去买增程车。

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都挺纠结的,一方面,纯电动车开起来确实舒服,安静、提速快,而且用电比用油便宜太多了,每天上下班能省下一大笔钱。

但另一方面,纯电车的里程焦虑也是实实在在的。

万一要出个远门,或者节假日高速上堵车,眼看着电量往下掉,充电桩前又排着长队,那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

增程车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它听起来像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平时在城里,你就当个纯电车开,享受省钱和舒适;真要跑长途了,没电了也不怕,找个加油站花几分钟加满油,又能继续跑,理论上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可现实情况是,很多买了增程车的车主,开着开着就发现新的烦恼又来了。

他们发现,为了省钱,自己还是会想尽办法用电,毕竟油价可不便宜。

但问题是,现在大部分增程车的电池都不大,纯电续航里程比较短,标称两百公里,实际开起来,尤其是在冬天开个空调,能跑个一百五六十公里就不错了。

这就导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为了保持电池有电,车主们几乎每一两天就得充一次电。

智己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KM,技术突破如此大_背后逻辑揭秘-有驾

这就好比你买了个超大容量的充电宝,结果发现充电宝本身充电特别慢,你每天都得惦记着给它补电,这不又陷入了新的“充电焦虑”嘛。

更麻烦的是充电速度。

现在很多高端纯电车都用上了800V高压平台,充电速度飞快,十几分钟就能补一大半。

但大部分增程车为了控制成本,充电技术没那么先进,充电功率也就三四十千瓦,充满一块小电池也得花上四五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

这个时间成本就很高了,每天要多花一个小时在充电站干等着,这时间陪陪家人、健健身不好吗?

有的车主还抱怨,节假日去充电站,人家一看你是能加油的增程车,甚至会不太乐意让你充,优先保障那些只能充电的纯电车,感觉自己成了“二等公民”。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增程车在没电状态下的表现。

当电池电量耗尽,车上的发动机就会启动,它的工作不是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像一个发电机一样,先发电,再把电供给驱动电机。

这个转换过程是有能量损失的,所以馈电状态下,增程车的油耗往往会比较高,甚至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还高,而且动力也会感觉有点“软”。

智己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KM,技术突破如此大_背后逻辑揭秘-有驾

所以,车友圈里流传着一句话,叫“买增程车,最好得有家充桩”。

这话听起来很怪,我买个能加油的车,怎么还得绑死在一个充电桩上?

但和真实车主一聊才发现,这都是大实话。

因为增程车的省钱和好开,都建立在电池有电这个大前提上。

可现实是,尤其是在大城市,想装个私人充电桩太难了,小区车位紧张,电容也不够,超过一半的车主根本没条件安装。

那么,这些问题车企难道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知道。

像智己汽车的联席CEO刘涛就在公开场合说过,现在的增程车在电池大小、电压平台上都有问题,不受充电站待见,而这些恰恰是他们要改变的方向。

所以,智己这次推出的“超级增程”技术,纯电续航超过450公里,配上66度的大电池和800V超快充,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瞄准了这些痛点来的。

咱们来仔细分析一下,纯电续航超过450公里,这意味着什么。

智己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KM,技术突破如此大_背后逻辑揭秘-有驾

按照一个普通家庭每天上下班通勤40到60公里来计算,这个续航里程,就算打个八折,也足够你踏踏实实地开上一个星期。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用车习惯,你不再需要天天找充电桩,可以像开油车一样,一周去“补给”一次就行了。

这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安装家充桩的用户来说,简直是解放了。

他们可以完全把公共快充站当作“加油站”来用,体验大大提升。

再配合上800V超快充技术,那就更不一样了。

以前增程车充电慢,现在也能享受到和高端纯电车一样的待遇。

下班路上拐进充电站,花个十来分钟,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充进去一两百公里的续航,足够接下来好几天的通勤。

这样一来,公共充电桩的使用体验就变得非常友好了,充电不再是一件需要特意规划、耗费大量时间的苦差事。

还有一个很多人没想到的好处,就是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智己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KM,技术突破如此大_背后逻辑揭秘-有驾

电池的寿命和它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是直接相关的。

举个例子,同样是跑900公里的纯电里程,一台纯电续航200公里的车,它的电池需要经历大约4到5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

而一台纯电续航450公里的车,只需要经历2次循环。

在整个车辆的使用周期里,行驶相同的里程,大电池的循环次数会远远少于小电池。

这意味着大电池的衰减会慢得多,车辆的性能和保值率在长期来看也更有保障。

所以,智己搞“超级增程”的逻辑其实非常清晰:它要把增程车的定位,从一台“能用电的油车”,彻底转变成一台“没有里程焦虑的纯电车”。

它把纯电体验放在了第一位,通过大电池和快充技术,让用户在95%以上的场景里,都能享受到纯电车带来的经济、安静、平顺的好处。

而那台增程器,也就是发动机,它的角色被大大弱化了,不再是日常需要频繁启动的“动力补充”,而更像是一个放在车里的“终极保险”,只在你进行极限长途旅行,或者在非常偏僻、找不到充电设施的极端情况下才会启用。

它的作用,就是让你能安心地用油开到下一个充电站,而不是让你在没电的时候凑合着用。

可以说,这种“大电池+快充+增程器”的组合,是汽车企业在听取了大量用户反馈后,做出的一个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进化。

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下消费者既想要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和低成本,又害怕长途补能不便的矛盾心理,提供了一个更为成熟和完善的解决方案。

这也预示着,未来的新能源市场,简单的“小电池增程”模式可能会逐渐被淘汰,而这种“超级增程”将成为新的主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