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4万辆逼近宝马奔驰,这台国产SUV凭什么在50万价位连续霸榜,传统豪华品牌利润集体下滑42.8%背后藏着什么信号

月销4万辆逼近宝马奔驰,这台国产SUV凭什么在50万价位连续霸榜,传统豪华品牌利润集体下滑42.8%背后藏着什么信号

上周三晚上,几个开GLE和X5的哥们儿约在老地方。酒过三巡,话题绕来绕去,最后停在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点上——有人问,你们觉得再买辆车,还会选BBA吗?桌上突然安静了几秒。这几位当年提车时恨不得发九宫格朋友圈的主儿,现在眼神里多少有点说不清的东西。角落里有人憋了半天,冒出一句:要不看看问界M9?

气氛就此微妙起来。

9月的销量榜单出来那天,我在4S店碰见个熟人。他盯着电脑屏幕看了挺久,最后摇摇头说了句:格局变了。问界品牌整体卖出去40619台,跟宝马的43351辆、奔驰的41858辆,差距已经是三位数的事儿了。这还是在50万往上的价格区间,以前这块地盘,基本就是那几个德国品牌轮流坐。

开了二十来年车,见过太多喊着“向上突破”的品牌,真正站稳的没几个。问界这回走的路子有点不一样——没去跟人家比车标历史多少年、内饰用的是不是巴西进口的桃木,直接把战场挪到了另一个维度。

上个月陪朋友去取他那台M9,顺便跟着跑了趟高速。那套华为ADS智驾开起来,感觉跟之前试过的几个品牌不太一样。具体说不上来,就是那种你敢真的把手从方向盘上拿开,低头回个微信都不慌的感觉。据说这套系统积累的实际行驶数据已经到了10位数,AEB自动刹车触发过百万次——换句话说,可能帮不少人躲过了修车的麻烦。

车机这块更直观。之前坐过几台传统豪华品牌的新车,那些车机系统吧,怎么说呢,大多停留在“能用”的阶段。问界M9装的鸿蒙座舱,流畅度是一回事,关键是那些细节:手机应用直接流转到中控屏,语音对话能连着说一分钟不卡壳,可见即可说——这些小地方攒起来,体验就是另一个级别了。

传统品牌也在调整。只是船大掉头慢,这个道理放哪儿都一样。翻今年一季度的财报,几家德系品牌的净利润数字多少有些不太好看,个别品牌甚至跌了四成多。数字背后的含义,懂的人自然懂。

月销4万辆逼近宝马奔驰,这台国产SUV凭什么在50万价位连续霸榜,传统豪华品牌利润集体下滑42.8%背后藏着什么信号-有驾

消费者其实很实际——谁的车开着舒服、用着省心、出问题概率低,钱就往哪儿流。问界M9那套增程方案倒是挺合理,城里上下班用电,周末长途自动切油,不用盯着续航焦虑,也不用专门规划充电桩路线。对经常两头跑的人来说,这个设定确实解决了实际痛点。

安全配置这块,C-NCAP测出来的成绩摆在那儿,加上一体化压铸的车身结构,硬指标上说得过去。毕竟掏五十来万,谁也不想在这种地方省钱。

现在这个时间点挺特殊。一边是传统品牌还吃着多年积累的品牌溢价,另一边是自主品牌已经拿出了能摆上台面的产品力。接下来一两年,这个价位段的竞争可能会更激烈。

有个动作值得留意:问界在全国铺了600多个体验和服务网点,充电设施也建了10万多个。这种基础投入,某种程度上透露了他们的准备周期。高端市场不是短期游戏,后续服务跟不跟得上,往往决定了用户会不会二次购买、会不会推荐给身边人。

问界M9能不能真正改变现有格局,现在说还太早。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个市场的天平,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稳了。对买车的人来说,这未必是坏事。选择多了,厂家之间卷起来了,最后得好处的还是掏钱的那一方。

方向盘握了这些年,见过的起落也不少。汽车这行,从来都是产品说话。谁的东西扎实,谁的服务到位,市场迟早会给出反馈。至于那些榜单和数字,看看就行,真正要紧的,还是你自己坐进驾驶位那一刻的判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