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曾几何时风光无限,如今却行情堪忧。过去大家买车,总觉得“洋品牌”稳当,技术先进,面子也足。可新能源大潮一起,局面彻底变了,国产新能源像是家里养的狗翻了天,冲上牌桌亮明身份,还顺手把合资们的饭碗踢翻在地。今天,你随便拉一个想买车的人,问他怎么选。十之七八,肯定把国产新能源放嘴边,什么用车成本低、充电方便、安全智能,理由一套比一套可口。至于合资品牌,除了名字,还剩下多少吸引力?看着曾经炙手可热的合资车沦为“打折促销”常客,真让人感慨时代变迁。
别以为我是在无的放矢,雪佛兰开拓者,就是最鲜活的例子。这车刚上市那年,厂家信心爆棚,“五米大SUV,动力十足,身份象征!”结果呢?一年到头,销量尴尬得让人怀疑统计表坏了——全年才卖了四百多辆,某个月全国只卖出去五台。比很多小众跑车还冷门,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厂家实在顶不住,直接甩出“跳楼价”:原本起步价十九万多,如今清库存裸车价只要十六万多,照理说,这都已经便宜到比同级别中型SUV如途观L、昂科威还要划算,何至于还卖不动?现实细品,理由还真不少。
先说外观,美式SUV的气场没得说,大块头、棱角分明、宽体范儿,五米出头的车长、快两米的车宽,主流水准没问题。然而细看之下,除了Redline和RS高配运动版像点样子,普通版跟隔壁大面包没啥区别,买低配只能用“实用”二字自我安慰。这车空间也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说是七座,但不到2米9的轴距,第三排聊胜于无,家有三孩的还是再考虑一下后备箱。后备箱数据本分:周六全家大小超市剁手,座椅放倒后,1970升的空间够你装阔气。但家里人口不多时,222升实际上和“买大SUV遛朋友”的愿景差距可不止一丝。
说完了外观空间,大杀器还在后头——内饰和科技配置。任何一个习惯了国产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坐进开拓者,几乎瞬间穿越回十年前。中控对称布局老套,十英寸悬浮屏放在整体布局里竟然好像租赁小型轿车。空调出风口倒是设计感不错,可惜无法遮盖整体老气。科技配置也是标准合资套路:低配勉强能过日子,但绝大多数智能功能、L2辅助驾驶、全景影像,都在中高配才给。消费者一琢磨,买便宜的显得寒酸,挑贵的心里又觉得不配花这冤枉钱。于是就出现了“鸡头也做不了,凤尾也嫌腥”的困局,与其说选择困难,不如说厂家不给力。
不过真要看“三大件”,雪佛兰开拓者依旧有底气。配备那台和凯迪拉克XT6同平台的2.0T发动机,结合9AT变速箱和48V轻混,四驱版参数过得去,动力输出平顺且可靠。零百8.4秒,虽然不炸裂,但也不会成为路怒症患者的“暴力美学”。油耗表现在WLTC工况下是7.47L-8.14L,真实日常十升上下,对于这么大块头来说可以打及格分。再加上美系调校传统,底盘厚重,开起来有点安全感,这些可不是谁都能学来的。不过没有多层隔音玻璃的选择让它静谧性输给同平台兄弟昂科旗,“价钱差一截,体验差两个级别”。
说到底,如今买家用SUV的,谁不是“货比三家”甚至“货比十家”?国产新能源,外观新潮,配置堆满,智能化全拉满;合资品牌抱着传统优势,降价求量还卖不动。大空间、强动力、四驱,十六万多的开拓者表面上看“香气扑鼻”,实际碰上用惯了“移动大沙发”“语音助理”的新一代消费者,这点魅力还真被时代拍在了沙滩上。
合资,不是不能选。而是没那么多理由一定选。开拓者们还在坚守,或许某天能等来复苏。但现在的问号留给市场,也留给每个想入手的人:你还会出手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