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宝马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一出来,真是让人捏把汗!这曾经的豪华车“扛把子”,现在日子明显不好过了,钱包瘪得有点快。
全球“缩水”,利润“腰斩”
先看整体账本:上半年宝马集团总共进账677亿欧元,比去年少了8%。更扎心的是净利润,直接从56亿欧元“跳水”到40亿欧元,暴跌近三成!二季度尤其明显,销售额、利润都在往下掉。赚钱能力(税前利润率)也从10.5%掉到了7.7%,这下滑趋势,看着就让人心慌。
核心业务承压,关税“背锅”
关键的汽车业务,利润率更是“膝盖斩”——从去年同期的8.4%暴跌到5.4%。就算把一些特殊账目因素刨掉,调整后也只有6.5%,离目标区间越来越远。为啥跌这么狠?二季度光关税成本就吃掉了11亿欧元!这相当于把宝马辛辛苦苦搞价格优化赚的钱,几乎全给“充公”了,你说冤不冤?
销量“冰火两重天”:欧洲飘红,中国“凉凉”
销量方面,全球上半年卖了120多万辆,基本跟去年持平。但仔细一看,市场分化严重得不像话:
欧洲市场: 真香!二季度销量大涨,宝马品牌份额还提升了。
美洲市场: 小幅增长3.4%,稳中有进。
中国市场: 惨不忍睹!上半年只卖了31.78万辆,同比暴跌15.5%!二季度还在往下掉,跌幅13.7%。妥妥的“全球都还行,就中国拖后腿”。要知道,中国可是宝马大的单一市场啊,这跌幅直接成了全球“吊车尾”。
电动车“亮眼”,但中国“掉链子”
宝马也不是没亮点。电动化车型(纯电+插混)上半年卖了31.89万辆,增长18.5%,纯电车型也卖了22万辆,占比提升到18.3%。i4、iX1、iX这些车型表现不错。
BUT! 到了中国市场,电动车就“哑火”了。上半年宝马品牌在华纯电销量才2.94万辆,同比暴跌43.57%!这数据,跟全球电动化的火热形成巨大反差。要知道,宝马全球销量近三成靠中国,现在这块“大蛋糕”被啃得只剩渣了。
宝马在中国,到底“卡”在哪?
问题根源,还是出在“慢半拍”上:
电动化“跟不上趟”: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卷疯了,但宝马的电动车,在续航、充电速度这些硬指标上没明显优势,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是被小鹏、理想、鸿蒙智行这些本土新势力甩开几条街。消费者精着呢,光靠车标不够看了。
智能化“代差”明显: 现在买车,智能座舱、智驾体验是关键。宝马的燃油车和电动车,在车机流畅度、功能丰富度、用户体验上,跟本土品牌比,感觉像“上个世纪”的。新势力在大空间SUV上卷智驾、卷座舱,直接抢了宝马X5这类传统优势车型的饭碗。
产品结构“僵化”: 宝马在华主力还是30万以上的传统燃油车,可这块市场本身就在萎缩(上半年同比下滑超10%,外资品牌跌更快)。消费者现在要的,不止是豪华标,更是“聪明”的车。宝马“渐进式”改款,哪跟得上新势力“月月新”的节奏?
本土化“反应慢”: 宝马也意识到问题,在南京建了研发中心,新平台Neue Klasse(首款iX3L年底发)也号称要搭载跟国内科技公司(Momenta等)合作的智驾,座舱70%功能本地开发。但新车快也要2026年大规模上市,未来一年多,市场只会更卷。跟华为、字节这些巨头合作,更多是“拿来主义”,真正理解中国用户、快速响应需求的能力,还是不如本土品牌“用脚投票”来得快。
宝马急了!未来能翻盘吗?
宝马现在压力山大,中国市场这块“利润奶牛”要是再瘦下去,全球业绩都悬。Neue Klasse平台、加强中国研发、跟科技巨头合作,这些都是宝马的“救命稻草”。但时间不等人啊!
未来一两年,是宝马转型的生死期。能不能在保持“豪华”金字招牌的同时,把电动化、智能化的短板快速补上,真正做出让中国消费者眼前一亮、愿意掏钱的产品?这直接决定了宝马还能不能继续在中国这个全球大、卷的市场里“混”下去。
老牌巨头转身不易,但市场可不会等你。宝马,这次真得拿出“拼命”的劲头了!不然,这块大蛋糕,真要被新势力们分得差不多了。大家觉得,宝马还能“支棱”起来吗?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