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哪吒汽车2025,大家多少有点说不出的感慨。一个曾经风头正劲的新势力,怎么就沦落到今天被集体围观、甚至被视作“行业警示”的角色?新势力到底能不能乱中出奇,是否有真正的“绝地反击”?这些问题,恐怕不只是哪吒一家车企要面对的。
可咱得细想,到底是什么把哪吒带进了困局?仅仅是市场竞争残酷吗?还是自己的判断出了大问题?有人说是因为“创新不够”,也有人说是“激进扩张踩了雷”。但如果你仔细梳理这几年的变化,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先说说战略决策。从2024年开始,哪吒其实已经彻底感到压力了。领导层连换,本来就容易引发人心浮动。方运舟再度上台后挽起袖子,雷厉风行地“裁员收缩、精简产品、往海外跑、让核心员工跟着干股混收益”。看似是对症下药,可一个大问题一直没解决——方向老是变,战略始终摇摆不定,这摧毁了内部执行力。哪怕你有怀抱“二次创业”的激情,大家一会主攻高端,一会又主打便宜量大,总套路变来变去,人心渐渐也就散了。
那再看看产品线。不停地砍亏损产品,把资源全都集中在低端、走量的车上,这招听起来挺有效率,可问题来了:用低价抢市场你能走多远?靠B端网约车撬销量,品牌一旦被定位为“网约车专供”,后面再想营造高端或有溢价的形象,简直难上加难。你可以、也必须跑B端,毕竟要撑住现金流,但用力过猛便造成两个副作用:一是普通消费者心里落了疙瘩,“这车除了拉活儿没啥亮点”;二是连B端都知道你急于出车,压价更狠,结果利润更薄。
再看海外,哪吒直接把希望寄托在泰国、印尼,想玩本地化生产和大批量出口。但你有没有发现,真正出海成功的都是早布局、敢砸钱、产品吃得开的玩家?哪吒在东南亚和拉美市场,本来就有比亚迪这些“前浪”抢滩,再加上各国市场壁垒(关税、补贴、牌照等),成本直接翻番,品牌认知还没立起来。说句不好听的,咱想在东南亚卷低价,别人也能卷,靠什么突围?
紧接着,最让人头疼的是销量崩盘。2024年销量腰斩,2025年初甚至曝出了“零销量”,这事在新势力里基本算是断粮了。高端产品全军覆没。哪吒S、哪吒GT这些喊口号的车型,技术平台其实已经远远落后,智能化也追不上新一代。年销连2.5万辆都没到,这数据甚至让客服和4S店都无话可说。
还有最闹心的就是用户信任危机。今年连最基本的车机、配件都断供,售后服务体系全线报警。车主买了车不知道敢不敢上路,保险也难买,大家一边怕车坏没人修,一边担心失去残值。把消费者逼到墙角,哪还有回头的余地?这是真正的生死时速。
再讲钱的问题,哪吒的资金困局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边是180多亿的巨额亏损和负债,母公司天天被法院点名,一边是融资迟迟不到位,员工、供应商、经销商成天维权闹事。你去工厂看看,整条生产线能不能转,甚至关系到工资能不能正常发。供应商急了,员工也忍不了,整个链条透着一股要断的气息。
有时候咱都要问了,新势力连续“暴雷”,到底是市场给的教训,还是大家集体“同质化”,“跟风踩大坑”?仔细一琢磨,里面最根本的其实是技术和产品路线。“忽然说砍高端转低价、从国内冲到海外”,其实是被市场逼着打乱仗。哪吒的技术平台本身投入有限(研发占比少得可怜),核心智能及三电全都靠外部,就是堆点外购零件,不可能拉开大差距。万一对手一降价、加点新东西,那就是坐等被越过去。
可话又说回来,哪吒本来不是没有机会。2018年大环境火爆、市面一片蓝海,打一炮成名靠的是价格亲民、设计接地气。这几年一过,赛道越来越挤,比亚迪、小鹏、理想、零跑、深蓝,你追我赶,不但在国内干得热火,海外也打得不可开交。曾经引以为傲的性价比,如今成了“低价无利润”,而中高端却走不通——你说要怎么办?
技术没护城河,品牌没建立,资金没后援。时间拖越久,局势越发被动。哪吒今天爆了所有的问题,其实是新势力车企群像缩影——往大了说,这也是时代的必然。
有人讲,这时候哪吒的翻身还靠啥?可能最后只能靠词典里那几个老词——融资、海外、技术突破。印尼、泰国工厂节奏必须快起来,否则连海外市场门都没摸到,税收利好一旦变化,连赚辛苦钱都难。融资嘛,国资、债转股、挂牌上市,哪个能真正把钱砸进账,老员工谁才敢打鸡血干?技术和产品线更不提了,L3自动驾驶和800V平台要是老想着“外包一切”,还不如直接买台别家的用。真正的出路,始终是自有研发敢不敢投入,风险敢不敢扛到最后一刻。
当然很多人还关心,行业出清、新势力洗牌,会不会让一批像哪吒这样的企业消失?我的想法是,不只是剩下最大、最强、最有钱的,更多是剩下那些真正学会了危机时刻自救、敢于深耕技术和品牌的——也就是说留到最后的,一定是曾经跌过、但也有反思和“重生”能力的那波。如果哪吒能在2025年三季度前,扭转销量、稳住现金流,再加上一点技术突破、品牌重建的动作,未必就没机会。
但如果再拖下去,恐怕会与威马类似,最终走到破产重整,估值归零,品牌消失,一地鸡毛。你说可不可惜?当然可惜。但在风云突变、政策变化和资金枯竭面前,资本市场和供应链真的没时间哭天喊地。
回头看哪吒这几年跌宕起伏,你就明白了:新势力的生存,不仅是盈利速度竞赛、也是战略与技术的耐力赛,靠低价去卷终究是条死路,真正活下来的,是能够熬过漫长冬天、还能在春天发展出来的那一波。希望哪吒自己能明白,陷入烂泥里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靠表面“调整”就能解决的;唯有真正回归初心、持续投入、敢下赌注,才可能等来那个柳暗花明的复活机会。
所以,哪吒的2025,既是全行业的缩影,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泡沫与分化的见证。很多企业都在这个巨浪里浮浮沉沉,最终挺住的也许只有极少数。这场大考,比拼的不是“眼前一招鲜”,而是谁有自省、改变和真正技术积累的耐心。翻身之路险象环生,哪吒能不能绝处逢生?咱们只能继续看下去。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