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新能源车企的销量真是热闹异常。零跑汽车一举拿下66657台,算是给自己立了个相当不错的标杆——毕竟这是它首次突破6万台,且相比去年同期的成绩翻了近一倍。销售人员王姐跟我聊起这数字时还直言,这波增长有点出乎意料,公司产能爬坡很快,客户等待期明显缩短。我当时脑子里就蹦出一个问题:零跑的供应链到底怎样支持这种速度?毕竟研发和交付间,供应链像神经一样灵敏,哪儿卡了点,销量就跟着掉。
说真的,供应链这东西吧,有点像你做一道复杂的家常菜,食材新鲜,工具到位,菜才能出锅香。但如果一个环节断了,比如电子芯片短缺或者线束延迟,只要一个环节掉链子,销量都会被拖慢。这也是我之前提过的新势力瓶颈,虽然说得有点大,但仔细想想,9月这几家车企的表现似乎又证明了他们在磨合供应链里确实越走越顺。零跑、极氪、小鹏、小米这四家,销量都破了4万台以上,体现的确实是供应链逐步稳定和产能释放。虽然极氪只增长了8.5%,但它毕竟是吉利体系下产物,背后供应链和渠道相对成熟,增长曲线没那么陡也能理解。
顺道说下极氪销量中的一点细节——领克品牌贡献的32902台销量占了将近三分之二,不少用户反映极氪品牌车型价格段更高,日常使用和维护成本也更讲究。销售小张跟我说,这种夹层用户相当扎实,消费决策通常更理性也更看重品牌软实力。对比零跑,零跑更多瞄准年轻和首次购车人群,销量翻倍背后还有激烈的价格战和补贴政策的功劳。
峰回路转一下,小鹏的情况也挺有意思。9月份交付41581台,同比增长95%,环比增了10%。这个环比增长尤其说明问题,产能爬坡的持续效应没断。车主小李告诉我,他朋友圈里的小鹏用户明显多了,大家对车机系统和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评价都挺高。这让我又想起去年小鹏的研发节奏,升级频繁但也常常有bug,用户吐槽声多。现在看来,车企在平衡研发节奏与用户体验方面已经越来越拿捏准了,这成了从工坊边缘到正规大厂的必经阶段。
说到小米汽车,40000+台这个数字让我忍不住心算了一下,按照平均售价和成本结构,9月份的出货大概带来了数亿的现金流入,且1-9月已完成年度目标的七成。经销商经理骆总给我的反馈是,随着门店数量破400+,覆盖119城,品牌认可度和线下体验感有了飞跃。小米的做法上,我觉得更像是IT巨头入局后的一种互联网造车路径,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销量节奏控制都更偏数字游戏,但我得补充一句,这里面有多少是真正在地面服务和交付端落地的,具体还要观察(这段先按下不表)。
顺便聊聊蔚来和理想,这俩老牌新能源巨头虽然没达到小鹏或零跑的爆发速度,但9月份分别拿下34749和33951台,仍旧保持了相当的市占。理想这边同比还有点跌幅(3季度同比-39%),但环比增势不错,用户口碑主要集中在增程技术和空间表现。蔚来的用户服务体系更成熟,从现场体验和售后反馈看来,确实高级感和客户粘性更强,我朋友修理工李师傅直接点评:蔚来零部件备件及时,多了,保养也正规,老板很满意。
深蓝、奕派、方程豹这些新兴品牌今年来也挣扎着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深蓝S05的单车型爆款带动销量增长,销售小王特别提到新产品卖得好,团队士气高,接下来产品线还要扩充。相比之下,方程豹靠钛7助攻刚突破两万台,还很年轻,能不能持续增长是个问号。
这让我想到一个小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着方程豹的经销商反馈,客户对新车型实际操控体验有较高要求,但品牌影响力弱,需要加大推广力度。这里可以看到,新势力之间除了销量拼刺刀,心里暗战其实更深:研发速度、营销节奏、供应链稳定,任何一个环节偏差都会直接反映在销量里。
岚图入港IPO计划也为销量增添了不小光环,港股上市后资金肯定宽裕,估计那资金链能推一下新车型或新技术落地。智己和阿维塔的销量虽相对小众,但环比增幅均在80%以上,这波增长完全是靠产能爬坡加市场接受度的发力。
我这里忍不住想和你聊聊:这么多品牌缠斗,一个月硬生生拼出个销量排行榜,是不是对消费者来说也有点信息负荷过载?买车到底要怎么选?单看数字行不通,还得看交付体验和后期用车成本(比如保养贵不贵?电池换不换得起?)。
说到保养成本,这事儿我有个粗略心算。假设某款主流车型百公里能耗20度电,电价按1元算,每公里0.2元电费,年跑3万公里,单电费用6千块左右。而传统燃油车光油钱每年可能得万元上下,远远高于电车,但如果非得换电池,成本直接蹭蹭往上加。车主老张跟我说,换电池真不是小事,几万块的维修不来个分期就别想轻松解决。
这又拉回新势力们的核心痛点:电池技术和质保政策。谁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谁就可能拿到用户心智的首位。
聊着聊着,我突然想到,供应链环节里的芯片慢病不就像养生里的久病床难医吗?一旦成惯,就只能靠创新和投入逐步治愈。估算来看,新势力的产品迭代速度会直接影响芯片和核心物料的消耗节奏,进而影响生产稳定性。大家怎么认为?是不是也该多关注背后供应链的细节,别光盯销量数字?
这波新能源热闹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我更盼着行业别光快跑,还得跑稳。你买车时最看重什么?是牌子、续航还是售后?这些细节,才是买家门口最真实的风景。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