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V超快充,搭载华为智驾,奥迪Q6L e-tron来了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奥迪发布了一款新车,叫奥迪Q6L e-tron。

这车一出来,大家讨论的焦点就有点意思了,因为它不只是一台挂着四个圈的德国豪华电动车,更是一台深度集成了华为智能驾驶技术的车。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奥迪这么一个百年老牌,响当当的豪华品牌,怎么就用上华为了?

800V超快充,搭载华为智驾,奥迪Q6L e-tron来了-有驾

是自己技术跟不上了,向市场低头了?

还是说这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是强强联手?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就是现在造车,尤其是造智能电动车,逻辑已经完全变了。

咱们得先掰扯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是奥迪和华为走在了一起?

在过去,我们评价一辆车好不好,看的主要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大件”。

这是机械工业的巅峰,也是德国汽车工业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他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一百多年,确实是行业的标杆。

但现在进入新能源时代,尤其是在咱们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上,游戏规则变了。

800V超快充,搭载华为智驾,奥迪Q6L e-tron来了-有驾

消费者现在更关心的是电池续航、车里那块大屏幕好不好用,以及智能驾驶靠不靠谱。

这背后,是软件在重新定义汽车,一行行代码的重要性,正在变得和一个个精密齿轮一样,甚至更重要。

奥迪当然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在软件和智能驾驶上也没少投入。

但实事求是地说,在智能驾驶这个领域,特别是要适应中国极其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实现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导航辅助驾驶,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确实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这不是吹牛,华为每年上千亿的研发投入,有相当一部分都用在了这些前沿技术上。

对于奥迪来说,摆在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是自己花上巨额的资金和宝贵的时间,从头开始追赶,而且还不一定能追得上?

还是选择直接和这个领域的顶尖高手合作,一步到位,快速把最好的体验带给消费者?

800V超快充,搭载华为智驾,奥迪Q6L e-tron来了-有驾

精明的德国人显然选择了后者。

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是“认输”,而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商业策略。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咱们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强大到让这些全球顶级的传统巨头不得不正视,甚至需要主动寻求合作。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科技自信。

那么,咱们再来看看奥迪Q6L e-tron身上这套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到底厉害在哪儿。

它可不是那种只能在路况简单的封闭高速上跟跟车、拐几个大弯的初级辅助驾驶。

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这台车在同级别的豪华品牌里,是唯一配备了两颗激光雷达的。

为什么要两颗?

800V超快充,搭载华为智驾,奥迪Q6L e-tron来了-有驾

这就好比人用一只眼睛看东西和用两只眼睛看东西的区别。

两只眼睛可以形成立体视觉,对物体的远近、大小、移动速度能有更准确的判断。

两颗激光雷达也是同理,它们能构建出更精准、更立体的三维环境模型,而且互为备份,一颗受到干扰或出现故障,另一颗还能继续工作,大大提升了感知的可靠性。

这对于应对中国城市里常见的“鬼探头”、车辆突然加塞、外卖电动车穿行等复杂场景,意义非常重大。

有了强大的硬件基础,才能实现它最核心的功能,也就是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全场景辅助驾驶。

过去很多所谓的智能驾驶,其实非常依赖高精度地图,就像一个机器人必须严格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路线走,一旦到了地图没有覆盖或者更新不及时的地方,这套系统基本上就“罢工”了。

而华为这套方案,更多是依靠车辆自身的传感器进行实时感知和决策,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司机用眼睛观察路况来开车一样。

800V超快充,搭载华为智驾,奥迪Q6L e-tron来了-有驾

这意味着理论上,只要是路况清晰的道路,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它都能提供连贯的辅助驾驶体验。

再配合那个尺寸达到88英寸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导航信息、车速、警告等可以直接投射在驾驶员前方的真实道路上,感觉就像在玩科幻游戏,既直观又安全,避免了驾驶员频繁低头看屏幕带来的分心。

说完了智能的“大脑”,我们再来看看这台车的“筋骨”。

如果它只有一套聪明的系统,那它也只是一台高端的电子产品。

但别忘了,它的车标是奥迪。

这台车诞生于奥迪和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豪华纯电平台,这意味着它的底盘架构、三电系统等基础部分,是和保时捷的纯电Macan同宗同源的。

这就保证了它在驾驶感受上,依然是一台原汁原味的德系豪华车。

操控性,是刻在奥迪品牌基因里的东西。

800V超快充,搭载华为智驾,奥迪Q6L e-tron来了-有驾

它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挂结构,这是很多主打运动性能的车型才会使用的配置,再加上空气悬架和精心的底盘调校,目的就是在提供舒适乘坐感受的同时,保留清晰的路感和过弯时充足的支撑性。

它还解决了很多电动车普遍存在的一些痛点。

比如,很多开惯了油车的人,再去开电车,会觉得刹车脚感很奇怪,要么太灵敏,要么感觉不线性。

Q6L e-tron通过技术手段,让它的刹车在进行能量回收的同时,也能模拟出传统油车那种渐进、可控的脚感。

还有一个很多人会忽略但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晕车”。

不少人乘坐电动车,因为其加速过快、减速时能量回收拖拽感强,很容易感到不适。

奥迪在这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精细控制电机的扭矩输出,让车辆的动力响应变得非常平顺,有效减轻了这种顿挫感,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800V超快充,搭载华为智驾,奥迪Q6L e-tron来了-有驾

在安全这个老生常谈但又至关重要的话题上,德国品牌向来不会含糊。

车身结构上,使用了大量的热成型钢,这种钢材强度极高,通常用在潜艇、航空器等领域,用在汽车上,可以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乘员舱的完整。

它的电池包也经过了严苛的碰撞、挤压、浸泡等测试,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

这些在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所做的投入,正是一个豪华品牌价值的体现。

最后,作为一台豪华车,它在设计和享受层面也给足了料。

接近3米的超长轴距,为后排乘客提供了非常宽敞的腿部空间,这非常符合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

内饰设计上,多块屏幕营造出很强的科技感,但整体布局依然保持了奥迪一贯的简约和高级感。

顶级的B&O音响、可发光的前后车标、能自定义显示图案的OLED尾灯,这些细节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尊贵和独特的氛围。

可以说,奥迪Q6L e-tron是一次非常明确的尝试,它试图将奥迪百年积累的造车工艺、品质把控和驾驶乐趣,与来自中国的、最前沿的智能化科技进行深度融合。

它不再是一台单纯的德国车,也不是一台贴牌的科技产品,而是一个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浪潮下诞生的新物种,它的出现,也为其他传统车企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值得观察和思考的范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