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走进一家4S店,销售员告诉你:“这台车,7万块出头,全系标配1.5T动力,名字叫‘博越’——但不是你印象里那个‘国民SUV’。”你会不会愣一下?你会不会怀疑:便宜,是不是就得牺牲点什么?
这正是吉利全新博越想回答的问题。它没走“加价换面子”的老路,反而反其道而行:把价格打下来,把技术标准提上去。起售价7.89万元,全系只用一台1.5T发动机,听起来像是一场豪赌。毕竟,过去多少车企靠“低配拉门槛、高配赚利润”的套路活得好好的?吉利却说:我不玩了。
为什么敢这么干?先看这台1.5T发动机。它不是什么“入门小机头”,而是吉利和沃尔沃联合研发的Drive-E系列衍生款,最大功率133kW(约181马力),峰值扭矩290N·m。什么概念?比老款博越的1.8T还猛一点,油耗却压到了6.29L/100km(WLTC工况)。你没看错,一台紧凑级SUV,高速巡航时仪表盘上的瞬时油耗能稳稳停在5字头。
我在城郊快速路上试驾时特意“挑事”:从80km/h一脚油门拉到120km/h,动力响应几乎是踩下油门的瞬间就来。涡轮迟滞?有,但像被掐住了脖子,还没反应过来,转速已经冲过2000rpm,推背感就贴上后背了。这台7DCT变速箱也学乖了,不再像早年那样“思考人生”,换挡干脆利落,甚至能捕捉到你轻微的油门变化,提前降挡蓄力。
可一台车不能只靠“心脏”说话。全新博越的底盘调校让我意外——它没一味追求“软绵舒适”,而是走了一条中间路线。过减速带时,悬架初段柔和吸收震动,后段支撑到位,不会有“咣当”两下那种廉价感。过弯时车身侧倾控制得体,方向盘指向也算精准,不像某些“城市SUV”开起来像推着一筐鸡蛋。
你说,这不就是台“正常”的好车吗?可问题恰恰在这儿:多少十几万的车,连“正常”都做不到?要么动力肉,要么底盘松,要么车机卡成PPT。而全新博越把“正常”的标准,砸进了8万以内。
它的内饰也没在省钱上手软。中控一块10.25英寸大屏,内置高德地图、酷我音乐、连续对话语音助手,反应速度不拖沓。我试了句“我有点冷,播放周杰伦,把空调调到22度”,系统秒懂,执行流畅。座椅是仿皮材质,但触感接近真皮,坐垫够厚,跑长途不至于腰酸背痛。
空间表现也够用。我身高178cm,前排调好坐姿,后排还能留出两拳多的腿部空间。后备箱常规容积514L,能轻松塞下两个28寸行李箱加一个登机箱。更贴心的是,地板下还藏了隐藏储物格,备胎位置给了非全尺寸备胎——这年头,多少车连备胎都省了,改送补胎液。
但最让我琢磨的,是吉利的定价逻辑。7.89万起,顶配不过10万出头。同价位里,它碾压了大多数“铁皮盒子”;往上走,又让十几万的合资SUV额头冒汗。有人说,这会不会拉低品牌调性?可换个角度看:当一台车能把技术下放做到极致,让普通人用白菜价买到曾经中产才有的体验,这何尝不是一种高级?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高速行驶时,胎噪和风噪在120km/h以上会明显传入车厢;车漆质感虽好,但颜色选择偏保守;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有,但只到L2级,没上高阶智驾。可这些“缺点”,更像是“在合理成本下的取舍”,而非“偷工减料的借口”。
试驾结束,我坐在驾驶座没急着下车。空调吹着,音乐放着,看着这台安静停着的博越,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总说“性价比”,但什么时候,“高价值感”也能成为平民车的标配?
吉利全新博越没回答这个问题,但它在用行动逼近答案。它不炫技,不堆料,不讲“颠覆”,只是踏踏实实把一台SUV该有的样子,重新定义了一遍。而你只需要一张中等配置轿车的钱,就能把它开回家。
这年头,敢把“好车”变得便宜的车企不多了。更少有的是,便宜之后,车还真的没变“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