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9万就能买到宝马X1?这价格一出来,连我这个老司机都愣住了。
没错,就是那款挂着蓝天白云标的宝马X1,如今终端裸车价直接杀到了15.39万元起,顶配也不过27万。要知道,这可是一台挂着“Bimmer”名号的豪华品牌SUV。更让人咂舌的是,即便价格已经“骨折”,它的月销量在5月也才4780辆。这背后,到底是国产新能源太猛,还是宝马自己出了问题?今天我就带大家好好盘一盘这台“价格战”打到地板的入门豪华SUV,看看它到底值不值。
外观:小号“X5”,但细节藏着小心思
第一眼看到新款宝马X1,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这不是小号X5吗?”确实,双肾格栅+天使眼大灯的家族设计语言一个没少,但细看你会发现,它的格栅边框更窄,内部是星幕式镀铬装饰,运动感比老款更足。我特别喜欢它前保险杠两侧的导流槽设计,虽然是装饰件居多,但配上M运动套装的包围,视觉重心更低,有种“蹲着”的力量感。
车身侧面,4616mm的长度不算长,但2802mm的轴距在同级里是个“越级”存在。我身高1米8,坐进后排,腿部空间接近三拳,轻松翘起二郎腿毫无压力。这背后其实是宝马的“空间魔术”——通过优化座椅布局和底盘设计,把轴距优势最大化。不过,后排地板中间的隆起确实高得离谱,坐中间的人基本得“劈叉”,这点我必须吐槽。
尾部设计相对简洁,C字型尾灯辨识度不错,双边排气是装饰,真正的排气藏在下面。整体来看,X1的外观不惊艳,但足够耐看,属于那种“越看越顺眼”的类型。
内饰:豪华感在线,但用料有点“抠门”
坐进驾驶舱,扑面而来的还是那股熟悉的宝马味——向驾驶员倾斜的中控台、机械感十足的电子挡把、全液晶仪表+悬浮大屏。10.7英寸的中控屏和10.25英寸的仪表盘清晰度不错,iDrive系统逻辑清晰,用起来比某些新势力的车机还顺手。
但细看用料,问题就来了。中控台大面积是硬塑料,只有门板和扶手处用了软包。好在部分高配车型用了真皮+翻毛皮拼接座椅,手感细腻,支撑性也不错,长途驾驶不容易累。我试驾的那台sDrive25i M运动套装,座椅加热、哈曼卡顿音响、氛围灯、电动尾门全都有,配置诚意确实足。
最让我惊喜的是360度全景影像和L2级驾驶辅助全系标配。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并线辅助这些功能在市区堵车时特别实用,能有效减轻驾驶疲劳。不过,它的自适应巡航在跟车时偶尔会“点头”,不如一些国产车丝滑,这点有待优化。
动力与操控:宝马的“灵魂”还在吗?
说到宝马,绕不开的就是“驾驶乐趣”。X1现在提供**1.5T三缸(174马力)和2.0T四缸(227马力)**两种动力。我试驾的是2.0T版本,匹配7挡湿式双离合,零百加速7秒出头,日常超车游刃有余。
但必须说实话,这台双离合在低速时偶尔会有轻微顿挫,尤其是冷车状态下。不过一旦速度起来,换挡平顺性就上来了,配合宝马调校的底盘,过弯时的支撑性依然在线。四驱系统在湿滑路面提供了不错的抓地力,虽然不是硬派越野,但应对雨雪天气绰绰有余。
最让我意外的是,新款X1居然推出了2.0T高功率版,335马力! 这已经快赶上M Performance车型了。可惜目前还没试驾到,但光看参数,这台X1已经不是“买标”那么简单了。
安全与配置:7气囊全系标配,诚意拉满
在安全配置上,宝马这次是真的“下血本”了。全系标配7个安全气囊,这在同级别里非常罕见。再加上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开门预警、360影像、L2辅助驾驶等,主被动安全配置拉满。
我特意查了Euro NCAP的碰撞测试,X1拿到了五星。虽然国内测试标准不同,但基础结构和用料是扎实的。不过,它的车身高强度钢占比暂无相关数据,需要进一步确认。
竞品对比:X1 vs 途观L vs 国产新能源
我们拿三款车来对比:
维度 宝马X1 途观L 国产新能源SUV(如深蓝S7)
品牌 豪华品牌,品牌溢价高 合资主流,稳重可靠 新势力,科技感强
价格 15.39万起(终端) 20万起 18万左右
空间 轴距2802mm,后排宽敞 轴距2731mm,够用 轴距普遍超2900mm
动力 2.0T+7DCT,驾驶感好 2.0T+7DCT,平顺 电驱,加速快
配置 全系L2,7气囊 中高配才有L2 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强
使用成本 油耗偏高,保养贵 油耗适中,保养便宜 电费低,保养简单
我的观点很明确:如果你看重品牌、驾驶质感和长期保值率,X1在15万多的价位,性价比确实高。但如果你更在意智能化、用车成本和空间,那国产新能源可能更适合你。
用户真实反馈:有人“真香”,也有人后悔
我采访了两位X1车主:
李先生,32岁,程序员:“我买的是1.5T低配,落地不到18万。每天开它上班,同事都以为我花三四十万买的。配置够用,油耗市区9个,能接受。就是三缸机怠速有点抖,但开了半年习惯了。”
王女士,28岁,设计师:“我后悔买高配了。后备箱太小了,放不下婴儿车。而且宝马4S店保养一次小两千,比想象中贵。要是早知道,可能就选电车了。”
这两个反馈很真实——X1的“面子”和“里子”并不完全匹配。
未来前景:宝马的“价格战”能打多久?
国产新能源的崛起是事实。小米SU7月销2万+,理想、问界等品牌也在蚕食传统豪华市场。宝马降价,是无奈,也是必然。
但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X1的销量下滑,除了外部竞争,产品本身也有问题:三缸机争议、后备箱小、内饰用料一般。如果宝马不加快电动化转型,光靠降价,迟早会被反噬。
我预测:未来两年,宝马会推出更多纯电X1车型,智能化水平也会提升。但能不能打赢这场仗,还得看产品力和定价策略。
总结:值不值?我给你三个建议
如果你预算20万内,又想要一台“有牌面”的豪华SUV,X1 sDrive25i M运动套装版确实值得考虑。不到20万的价格,有品牌、有空间、有配置,性价比没得说。
如果你注重家用、空间和用车成本,那途观L或国产新能源可能是更务实的选择。
试驾!试驾!试驾! 一定要亲自去体验三缸机的抖动、双离合的顿挫、后排中间的隆起。纸面数据骗不了人,但感觉更重要。
最后,我想问各位车友:15万买宝马,你是“真香”还是“踩坑”?你会为了品牌买单,还是更看重实用性和科技感?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是老司机我,一个只说真话的汽车博主。下期我们聊聊:国产电车真的完胜油车了吗?敬请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