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汽车行业,玩儿的已经不仅仅是造车本身了?好像什么东西都得打上“科技”、“未来”、“智能”、“豪华”这些个标签,否则都不好意思往外端。最近阿维塔在德国那边亮了个相,发布了个全新概念车VISION XPECTRA,宣传得那叫一个热闹。各大自媒体刷屏,有人说它是下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也有人摇头说这不过又是一场PPT上的秀。那问题来了,一辆车越做越像“飞船”或者“移动宫殿”到底有啥意义?阿维塔想靠这套“科幻设计语言”能带着中国汽车成点什么气候吗?
我们得承认,阿维塔这次是真的往“豪华感”和“科技感”里使劲了。前脸的造型别提多大胆,用了一种极具科幻感的新面孔,据说是首次用上了“立标”,这一下子逼格就拉满。大灯走的是自家特色的分层式设计,细节给得很到位。车身那块玻璃直接从头拉到尾,禁不住让人想起小时候科幻片里的星际飞船。隐藏式门把手、无B柱、对开门……这些流行元素,该有的全有了。坐进车里还能看到全景棱镜座舱,配上动态羽翼设计,开门氛围顶满不说,还搞起了“灵魂中枢”和“智慧光钥”这种喊名字就让人感觉不按套路出牌的交互装置。
这会儿你得问了,这些玩意儿顶多看着新鲜,买车到底图什么?你想要一台拉风的大玩具,还是一台真正能“省心省力省事”的交通工具?为啥现在的新能源或者说高端品牌都爱往各种高科技和新材料上靠?我看除了秀点存在感,还真有点“秀肌肉”的意思。想一想,这一波车企如果不敢突破点过去的条条框框,怎么说服全球市场——尤其是挑剔的欧洲消费者——中国制造也能玩出“未来感”?车市都快卷到外太空了,敢不敢揭个锅盖直接加速上天也真不稀奇。
那这些先进炫酷的设计,老百姓真会买账吗?我们认不认那套所谓的“科幻设计语言”?我觉得得先想明白一个问题,一辆车的“美”到底应该由谁来定义?你说它漂亮,它就漂亮了吗?中国市场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审美其实也分两派:有的喜欢低调稳重,有的偏好张扬个性。从这个维度看,阿维塔押注极致科幻,大概率是想把年轻的、愿意尝鲜、乐于为个性买单的消费群体吸引过来。只不过,这波设计能走多远,还得市场投票。别看咱们现在看什么都稀奇,新鲜感其实比想象中挥发得还快。
说到底,你弄了快6米长、轴距3米半的大车呼啸而来,科技体验拉满没错,但最终让大家买单的,还得是“日常好用”。咱们说得通俗点,多少人真关心仪表盘是块薰衣草色玻璃,或者座椅是不是啥3D立体充气编织材质?更多人关心的,还是这玩意儿哪天出点小故障得怎么办?保养贵不贵?电池衰减了还能不能放心大胆地跑长途?
不过你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处在一个汽车“智能革命”的奇点。中国车企这一波拼“智能驾驶”、拼“智能座舱”、拼“智能车控”,无非就是要做到:我不是比谁便宜,而是我要比你聪明、比你更懂你。今年看阿维塔,明年看极氪,后年看理想、蔚来……各家手里全是一堆“智能化、自动化”新概念。你不跟进,就要被时代淘汰。
那咱们不妨再问一句,这么多“黑科技”真就是“未来”吗?普通用户是不是用得上?你今天徽章里多了点会发光的灯,仪表盘上新加了个手势交互,明天修理厂那会不会又多了几个修不起的难题?“全量智能化覆盖”,听起来是挺好,“昆仑智慧增程系统”加“太行智控底盘”,名字都起得唬人,但真正买车的人,其实更想知道:这车到底安全不安全,真跑起来是不是比油车更安静、更平顺,冬天能不能保住续航,售后点多不多,是不是三年开下来还像新的一样?
想想看,科技和设计最后要靠什么落地?最核心的还是信任二字。你说十年之前,中国品牌最大挑战是什么?大家不信你品控、不信你能跑、不信你能耐用。现在呢,大家开始信你便宜信你高配了,但信你能不能长期创新、长期稳定地交付美好用车体验,这事儿,恐怕没那么快建立起来。阿维塔一口气说了2030年前要推17款新车,听上去很有野心,但真等到七八年后,哪个用户还记得此刻的豪言壮语不一定。
再退一步想,阿维塔这是在德国首秀,不光是向中国市场冒头,而是奔着国际主场去的。这事儿重要吗?我看还真重要。以前德国那可是世界汽车中心啊,全世界车企向德国学技术、学管理、学审美,现在你阿维塔要在他们地盘上站场子,多少带着点“师傅,咱俩掰掰手腕”的意味。这在二十年前谁敢想?只不过话说回来,国际舞台上拼的不光是设计有多前卫,还得看综合产品力:你技术应用到底成熟不成熟,驾驶体验够不够高级,服务跟得上跟不上,这些比单纯玩灯光、玩交互花样重要多了。
所以,今天看到阿维塔这套VISION XPECTRA,有人激动、有人冷静,但我却更想问一句——当智能汽车的门票越来越贵,谁还能被拉进场馆?是不是以后买一台高端电车要像挑个维密超模一样:“她得漂亮,还得聪明,会聊天,还懂你心思”?大众的需求和精英先锋的需求,其实越来越远了,而任何时代能够真正突破的,只有那种能够让“科技”低下头、为普通人所用的公司。革命未必靠大声吆喝,新科技也不全靠花哨,但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把那些真正痛用户之所痛的细节一点点打磨下来。
倒不是说,车子就该一成不变、搞成大家都认得的黑白配才算合格。只不过,不管你怎么卷设计、卷智能,别忘了,用户要的,永远不是下一个“最好看的车”,而是那个“最好用”的车。那咱们不妨等着看,过几年真到了路上满眼科幻风的时候,是不是咱们心里的豪车标准也跟着变了,还是依旧回头去看那台憨憨实实、扎扎实实陪自己过日子的老家伙。
上述这些,其实想说一句,人容易被“想象中的未来”带着跑。不过踏实往前走路,车才不会被花哨拖了后腿。未来终归是要坐着轮子一点点碾出来的,谁能笑到最后,不看谁最会讲故事,而是看谁讲完故事还能真卖好车,真造好车。至于“VISION XPECTRA”到底能代表什么,咱们时间见。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