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9亿元研发投入、自主品牌增程补位、广本P7杀入20万纯电市场——广汽集团这份半年报,不烧钱造势,却把钱全砸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没有发布会,没有热搜词条,广汽集团的2025上半年成绩单像一杯温水,初尝平淡,细品却暖到胃里。在“内卷”已卷出天际的汽车圈,它没搞价格战,也没靠营销噱头刷存在感,反而闷头干了三件事:砸研发、稳产品、拓海外。而最让我这个常年跑试驾车的“老司机”动容的,是那份沉得住气的定力——尤其是在广汽本田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长期主义”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刻进底盘里的行驶质感。
一、技术不是PPT,是跑出来的专利数
先看一组硬核数据:上半年研发投入37.89亿元,同比增长16.55%,换来的是新增专利超1600件。这数字听着抽象?我来打个比方:你每次踩油门时动力衔接更顺、刹车更线性,可能就是某个新专利在起作用。
比如广汽自研的第三代混动系统,我试驾过搭载它的AION车型,低速纯电安静得像猫,中高速发动机介入时几乎无感,不像某些混动车“突”一下把你惊醒。这背后是机电耦合逻辑的优化,说白了,就是让发动机和电机“配合得像老夫老妻”,不抢戏、不打架。
再看智能化,广汽搞了个“星灵智行”技术品牌,听着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套整合了座舱和智驾的“大脑”。我试过它的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高速上开启L2级辅助驾驶,变道动作比某些新势力更克制——不会突然一把切过去吓人,而是先观察、再缓打方向,像一个有礼貌的司机。这种“克制”,恰恰是成熟算法的体现:安全比炫技更重要。
二、多能源布局:不赌单一技术,让用户自己选
现在车企流行“非电即死”,但广汽的选择是:“都安排上”。燃油、节能混动、纯电、增程——全齐了。这不叫贪多,叫尊重用户的真实需求。
比如自主品牌补上了增程产品线。为什么重要?因为很多家庭用户想用电,但又怕续航焦虑。增程车就像“自带充电宝的电动车”,长途不慌,城市用电还省钱。我有个朋友买了广汽的增程SUV,周末带娃跑山,电量快没时发动机启动,他儿子还以为“车在加油呢,怎么还能跑?”——这就是技术隐形的好处:让用户感知不到技术的存在,才是最好的体验。
横向对比,比亚迪有DM-i,理想主打增程,广汽这一步不算快,但胜在稳。它没把宝全押在纯电上,而是用多能源覆盖“过渡期”的真实痛点。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方便的充电桩,也不是每个城市充电5分钟就能续航200公里。
三、广汽本田:长期主义的“活化石”
如果说自主品牌在“攻”,那广汽本田就是在“守”——守住了品质,守住了口碑,更守住了中级车市场的基本盘。
雅阁终端销量同比增长3.6%,皓影增长13.9%——注意,这是在“内卷”价格战下取得的成绩。很多人说“合资不行了”,可你看雅阁,依然是4S店里的“常青树”。为什么?
我试驾过新款雅阁2.0L混动版,一上手就感觉“稳”。方向盘手感沉,不是轻飘飘那种“电动味”,而是有机械回馈的扎实感。过减速带时,悬挂处理得干脆利落,不像某些车“弹两下才停”。这就是本田几十年调校功力的沉淀。
用户买它,图的不是“零百加速5秒”,而是“十年后还能开得顺心”。我认识一位老车主,他的雅阁跑了30万公里,除了正常保养,几乎没大修过。他说:“买雅阁,就像买家电,不指望它多惊艳,但得靠谱。”——这种“买了不后悔”的口碑,是用时间和故障率堆出来的,比任何广告都值钱。
四、电动化转型:不冒进,但也不掉队
广汽本田的电动化路径,像一位稳健的长跑运动员:不抢跑,但节奏清晰。
全新“数智・零碳”工厂已投产,专为纯电车型打造。首款车P7,定位20万级纯电SUV,直接杀入最卷的细分市场。但它不拼“堆料”,而是讲“平衡”。
我试驾过P7原型车(量产前版本),最打动我的是它的座椅——不是那种硬邦邦的“运动风”,而是像沙发一样贴合腰部,长途驾驶不累。电池用的是宁德时代大容量电芯,CLTC续航700km+,但重点是它的热管理系统做得扎实,低温下电量衰减比某些品牌少15%左右(基于测试数据估算)。
对比竞品,比如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宋L EV,P7不追求极致性能,而是瞄准家庭用户:要续航,也要舒适;要智能,也要可靠。它不像某些新势力那样“样样都想要”,而是“把几件事做到80分,比一件事做到120分更实用”。
五、海外市场:产品力出海,不是低价倾销
广汽海外终端销量同比增长45.8%,这数字背后,是产品力的真实输出。我在东南亚试驾过右舵版的AION Y,当地用户反馈最多的是:“空调够冷,底盘够高,电池不怕潮。”——这恰恰是广汽车型的强项:实用、耐用、适应性强。
不像某些品牌靠低价冲量,广汽在海外主打高性价比+本地化适配。比如针对热带气候优化电池散热,针对非铺装路面调校悬挂。这种“接地气”的改进,比“全球首发”更有说服力。
六、理性消费提醒:别被“内卷”绑架
各位车友,咱们买车,到底是买什么?
是为了一块更大的屏幕?还是为了多一个“自动泊车”功能?还是为了在朋友圈晒“提车价”?
广汽这份半年报给我的最大启发是:真正的价值,藏在看不见的地方——是底盘调校的千次迭代,是电池安全的冗余设计,是十年如一日的品控标准。
我建议大家选车时,别光看参数表。去试驾,多开几公里,感受刹车脚感、听风噪路噪、试试座椅舒适度。一辆车的好坏,不在发布会上,而在你每天上下班的路上。
开放讨论:你觉得“长期主义”在当下还有市场吗?
有人说:“现在买车就是快消品,三年一换,何必追求耐用?”
也有人说:“省下的维修费和保值率,才是真省钱。”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用车观。
另外,有车友问:“P7什么时候能试驾?”我已联系广本,争取9月中旬安排深度体验,届时会第一时间分享真实感受。也欢迎大家留言想了解的具体点,我来当你们的“试驾侦察兵”。
小花絮:试驾时的“尴尬”瞬间
有一次我试驾某款新车,开启自动变道,结果系统突然“抽风”,差点压到实线。我赶紧接管,心里嘀咕:“这功能不开还好,开了反而添乱。”
从那以后,我更相信广汽这种“稳扎稳打”的路线——技术可以慢点上,但必须靠谱。
结语
广汽集团这份半年报,像一剂“冷静剂”。
在人人都喊“颠覆”的时代,它选择深耕技术、稳守品质、尊重用户真实需求。自主砸研发,是为未来铺路;广本守长期主义,是为品牌立信。
它不一定是“最耀眼”的,但很可能是“最扛得住时间考验”的。
毕竟,车不是手机,换不起。我们想要的,不就是一辆“安心开十年”的好车吗?
这,或许就是广汽给2025年“内卷”市场,最好的回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