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件挺让人闹心的事,是关于金华义乌的周女士和她那辆老宝马车的故事。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牵扯到的问题,可能很多有车的朋友,尤其是开着上了年纪的老车的朋友,都可能会遇到。
那就是当你的爱车老了,小毛病不断,到底是花大价钱去“续命”,还是干脆卖了换新的?
周女士就做了个选择,结果现在是进退两难,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坑里。
事情得从今年6月份说起。
周女士有一辆2013年出厂的宝马525Li,到今年已经开了10年,跑了14万多公里。
懂车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年份和里程数的德系豪华车,差不多就到了一个“多事之秋”的阶段,各种小毛病可能会接踵而至。
这辆车在二手车市场的估价,也就五六万块钱。
就在这个时候,周女士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当地的宝马4S店打来的,这家店她已经有整整十年没去过了。
电话里说得特别好听,说是厂家有零件免费召回,还顺带送一次全车免费检测。
这听起来是个好事,免费的检查,不做白不做,还能顺便看看车子到底有哪些毛病。
于是,周女士就把车开到了4S店。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服务顾问拿着两页纸的报告,告诉周女士,她的车子漏油问题很严重,需要马上处理,不然有安全隐患。
光这一项,报价就是一万一千块。
周女士心想,既然都检查了,就问问这两页纸上所有的问题都修好要多少钱。
对方给出的总价是两万一千元。
这个价格让周女士心里打起了鼓,毕竟车子也就值个五六万,一下子要花两万多去修,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太划算。
还好,周女士当时保持了清醒,她没有当场决定,而是拿着4S店的检查报告,去了她平时经常去的一家修理厂。
这一对比,问题就来了。
修理厂的师傅检查后,不仅确认了4S店说的那些问题,还额外发现了5个跟漏水有关的毛病。
关键是,修理厂给出的维修报价,在九千多到一万三之间。
你看,同样是修车,4S店和外面的修理厂,价格差距还是挺明显的,而且修理厂检查得似乎还更仔细一些。
就在周女士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相信谁、该去哪儿修的时候,4S店又打来了电话。
他们表示,可以让店里经验更丰富的老师傅再给车子做一次更详细的检查,而且承诺可以给更长的质保期。
周女士想着再去看看也无妨,就把车又开了过去。
就是这第二次检查之后,发生了一件对周女士的决定起到关键作用的事情。
据周女士回忆,当时4S店的服务顾问给了她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承诺。
对方说:“现在车上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已经找出来了,只要这次修好,我们给你质保两年,保证你这车能像新车一样,再开个五六年都没问题。”
“像新车一样,再开个五六年”,这句话的分量可太重了。
对于一个开着十年老车的车主来说,最大的烦恼不就是三天两头出毛病,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得往修理厂跑吗?
如果花一笔钱,能换来接下来五六年的省心和安稳,这听起来简直太划算了。
虽然最终的维修费用谈到了两万四千元,几乎是车子残值的一半了,但冲着这个承诺,周女士一咬牙,一狠心,付了钱。
她觉得,这是在为未来五六年的用车体验投资。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她沉重一击。
6月11号车修好开回家,仅仅过了三天,车子就出现了剧烈的抖动。
这已经让周女士心里有点不舒服了,但她可能想着毕竟是老车,有点小插曲也正常。
可没想到,更大的问题还在后头。
不到两个月,到了8月10号,这辆刚花了重金维修的宝马车在路上直接发动机高温抛锚,最后只能靠拖车拖回了那家4S店。
这一次,4S店检查后给出的结论更是让周女士无法接受。
他们又开出了一份新的维修报价单,金额高达两万六千元,而且说这次出现的问题,比如电子水泵故障等等,都是全新的问题,跟6月份那次两万四的维修项目没有任何关系。
这下周女士彻底火了,之前信誓旦旦的“再开五六年没问题”的承诺还在耳边,怎么两个月不到就出了这么大的故障?
当周女士拿出手机录下视频质问当时做承诺的员工时,对方的解释却显得苍白无力,说什么“电子的东西我们也没法预测,当时检测不出来”。
事情到这里,周女士觉得不对劲了,她开始自己去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她发现在6月份第一次进店检查时,4S店的后台电脑系统里,就已经记录了“电子水泵存在故障码”的信息。
电子水泵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出问题直接导致的就是发动机高温,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可当时,4S店的服务顾问对此只字未提。
后来4S店的何经理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确实有这个故障码记录,但解释说是服务顾问“没有看到”。
一个如此重要的故障信息,一句“没看到”就能解释过去吗?
这究竟是疏忽大意,还是有意隐瞒,想把这个大修项目留到下一次再收费呢?
更让周女士气愤的是,这次新报价单里,还有一项将近4500元的前后刹车盘更换项目。
报告里写着刹车盘的磨损厚度已经非常接近极限值了,只差0.1毫米。
0.1毫米是什么概念?
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这意味着,在6月份做全车详细检查的时候,这个刹车盘就已经处于即将需要更换的状态了。
作为一个专业的4S店,难道在当时就看不出来吗?
为什么不提前告知车主,让车主对未来的维修成本有一个全面的预估?
如果当时周女士知道,修完漏油,马上又得花近万元换刹车、修水泵,她还会不会做出花两万四去大修的决定呢?
这显然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现在,双方的矛盾已经激化。
4S店方面承认了在电子水泵问题上的失误,表示愿意承担这部分的维修费用,但对于其他问题,比如刹车盘,他们坚称6月份检查时还没到磨损极限,所以没告知是合理的。
而在双方还在协商的过程中,4S店还单方面强行收回了之前提供给周女士的代步车,这无疑是给周女士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周女士的诉求很明确:第一,这次新查出来的、跟上次维修有关联的故障,4S店必须免费修好;第二,退还一部分上次支付的不合理的维修费;第三,必须为此事给她一个正式的道歉。
这件事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汽车维修纠纷了。
它暴露出了汽车后市场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信息不对称,商家利用专业知识优势对消费者进行诱导和隐瞒;口头承诺的效力问题,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话,一旦出了问题,往往难以追责;以及消费者在面对强势的品牌方时,维权的艰难。
周女士为了一个美好的承诺,花了不菲的代价,结果却换来了更大的麻烦和糟心,这种“骑虎难下”的处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