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降价,技术升级快,二手车贬值明显

朋友那辆乳白色纯电动车停在小区地库里,跟我聊天时也在旁边低调地散发着“新车气场”。刚买时,他还特意喊我去试驾,说车机智能、加速凌厉、全景天幕下雨都亮堂。但这才不过大半年,他第一句话就有点丧。今年朋友圈里比春笋还多的新能源车上市消息,让他又开始纠结。如果说去年的我对新能源还浅尝辄止,如今却成了被无数证据推着思考的“二次入局者”。

朋友掰着手指算账:买的时候28万,促销各种优惠加一起差不多6万,原本觉得捡了大便宜。现在看看最新的行业消息,他那台搭载液态锂电池的高配纯电车,续航不算短,有安装家用充电桩也方便。但丰田刚刚宣布两三年后要量产续航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宁德时代也拿出凝聚态新技术。严重的信息过载,让人刚享受新车不久又被推到淘汰的边缘。有车企高管说得吐血:“2025年新车,技术寿命可能只有18个月。”我没敢跟他说,五年前豪掷百万买特斯拉的邻居,现在至多是个“老车主”,在新款Plaid车主面前连话都不多说。

技术进步当然是好事,前提是你不是那个高价买单者。看着主流电池技术一路狂飙,同样眼看你的资产残值像被泄气一样瘪下去。 不夸张——新能源车的二手市场,基本是个靠“自我安慰”度日的战场:两年后,你花30万买的车,二手能卖到15万已经上天保佑。技术不断推新,上一代车直接跌成“旧文玩”,悄悄成了厂家研发“路上的陪练员”。谁说不是呢?有时候,科技造福的速度赶你去“交学费”,而不是等你享受成果。

市场淘汰赛才更现实。新能源厂家的出圈速度明显比出局更快,你看破产的威马,陷入危机的高合,他们的车主每天都在微信群里互诉无门。“售后去哪修啊?”“配件还供应吗?”“维权不是理赔,是许愿。”极星那些背靠吉利还能不温不火,哪吒S品牌危机销量直接跳水,极石01的车载厨房也只能在朋友圈自娱自乐。不是开玩笑,去年还有人在试驾群里认真讨论“绝版车有无收藏空间”,结果等到最后,多数变成废铁收购价。车企像菜市场的摊位,年年新鲜,但年年有跑路。“困在旧技术里的买家”,就是最新一批苦主。

你以为买新能源是省钱,其实是省心不易。厂家标榜的CLTC续航580公里,我朋友冬天开暖风剩一半。一度电涨到1.5元,服务区排队充电一小时起,谁敢说“不焦虑”?而电池更换这样的大修,简直就是送命题:比亚迪秦电池换一次5万元,“省出来的油钱终归要还上去”。不仅如此,维修还不是传统修理工能操作的,得是懂高压电系统的专业技工,人才缺口导致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更绝的是保险。新能源的保费基本比燃油贵一截。一年不出险,次年保费也在4000以上。你要是本地小剐小蹭多一点,第二年不少保险公司就直接“关门谢客”,感觉开的是共享单车,不是高端新车。谁还敢谈“用车无忧”?一边算,一边忧心忡忡,实在让人“省钱省到内伤”。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悲剧角色。你如果日常通勤就是50公里以内,家门口充电桩遍地都是,那真能省下些银子。早晚高峰堵车,静音+电控加速带来的舒适体验,确实比燃油有点优势。可但凡你要跨省、去偏远地带,续航焦虑像猫在沙发上抓心挠肺。不敢远行,电动车变成“大号共享滑板车”。混动和油车这时有了存在感,正如老话说:“不是我技术落后,是你需求太前卫。”

还有一点黑色幽默:买车这事,和买手机极像。技术更迭是日常,买了今天新品就是明日二手。厂商支持周期短到你怀疑人生,售后和保险像“抽签”,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最后一个找售后的人”。干我们这一行,天天见到新车做实验旧车做案例,久而久之,心里总有种“早买早享受,晚买等赔本”的情绪。

新能源车降价,技术升级快,二手车贬值明显-有驾

所以,如果不是刚需,真没必要在技术过渡期去赶当“先锋队”。等固态电池量产,等L3自动驾驶普及,等市场优胜劣汰完了,买到的是靠谱产品,不只是升级版代餐罐头。等一等,花出去的钱或许更值得,还可能被时代温柔对待。

当然,科技发展总不能让所有人都free ride(搭顺风车),做“实验品”也是时代赋予大家的共业。买或不买,也许只是买入不同的焦虑。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最完美的节点,多少还是得看你的用车场景,你的经济承受力,还有,一点胆量。

新能源车降价,技术升级快,二手车贬值明显-有驾
新能源车降价,技术升级快,二手车贬值明显-有驾

你会选择等待,还是立刻下单做第一个“勇敢的吃螃蟹的人”?或者说,假如你身边有亲人问你“今年新能源能买吗”,你会怎么回答?欢迎留言一起交流,让现场多点脑洞,让未来少点后悔。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