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只要一聊到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大家伙儿最常说的一个字就是“卷”。
没错,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新车跟下饺子似的往外冒,价格也是一家比一家低,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就在大家伙儿都觉得这车市就是个“价格战”的肉搏场时,吉利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却让我们看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
就拿前不久刚上市的吉利银河A7来说,这台车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我们有机会看清楚,吉利这家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这盘大棋上,究竟是怎么布局的。
咱们先来看看这台银河A7。
今年8月8号,这车一公布价格,很多人都惊了,限时价8.18万元起步。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可是一台插电混动轿车,它的目标对手,是市场上卖得非常火的比亚迪秦L。
一般来说,敢于对标市场标杆的车型,定价都会比较谨慎,但吉利这次显得底气十足。
而且,这车给出的东西还真不少。
吉利官方说,这车要在五个方面实现“颠覆”,分别是油耗、空间、舒适、安全和智能。
咱们用大白话翻译一下这五个“颠覆”。
油耗上,它宣称在电池没电、当油车开的情况下,一百公里也就耗2升油,这比很多小摩托车都省油了,而且满油满电据说能跑2100多公里,基本上你从黑龙江开到上海,中途都不用加油充电。
空间上,它的轴距做到了2米845,这在同级别的家用车里算是相当宽敞了,后排坐三个人也不会觉得挤。
舒适性方面,它请了世界顶级的跑车品牌路特斯的团队来调校底盘,就好比请了个特级厨师来给你做家常菜,味道肯定差不了。
安全上,它用了个叫“神盾电池”的技术,还搞了个“动力冗余”,说白了就是给你上了好几道保险,发动机、电机互为备用,防止车在半路突然没劲儿了。
最后这个“智能”,是这次最值得说道说道的地方。
银河A7是第一款搭载吉利“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方案的车型。
这个听起来有点武侠小说味道的名字背后,其实是吉利正在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
正是这场变革,才让银河A7这样一台配置看起来相当不错的车,能卖出如此有竞争力的价格。
这背后,就是“一个吉利”战略正在加速成形。
那么,这个“一个吉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可以这么理解。
以前的吉利,旗下有很多品牌,比如吉利自己、领克、极氪,还有现在的银河等等。
这些品牌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几个兄弟,虽然是一家人,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各过各的,自己开伙仓,自己研发技术。
就拿智能驾驶这块来说,极氪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吉利研究院有自己的团队,吉利投资的一家叫迈驰科技的公司也在搞。
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很多资源其实是重复建设了,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在行业内,这叫“内耗”。
在市场高速增长的时候,这种“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或许还有用,可以快速抢占地盘。
但现在市场竞争这么白热化,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吉利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于是,他们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把力量集中起来,攥成一个拳头打出去。
这个“拳头”的核心,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内部整合。
不久前,吉利宣布,把旗下最主要的三个智能驾驶团队,也就是极氪、吉利研究院和迈驰科技的相关人员,总共将近3000名工程师,全部合并到一个新成立的公司里,名字就叫“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
这就好比,这个大家庭决定不让兄弟们再单开小灶了,而是倾尽家里的资源,建了一个规模巨大、设备先进的“中央厨房”。
这个“中央厨房”的任务,就是专门负责研发全家都能用的、最高水平的菜品,也就是那一整套“千里浩瀚”智驾系统。
这套系统还被分成了从H1到H9五个不同的等级,可以根据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型需求,灵活搭配。
比如银河A7用的H3方案,就是一道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家常套餐”,而未来更高端的车型,则可以享用H7甚至H9级别的“豪华大餐”。
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集中了近3000名顶尖高手,大家一起攻关,研发效率和技术水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大大降低了成本。
一套核心技术研发出来,可以给无数款车型使用,研发成本被摊薄了,单台车上搭载这套技术的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省下来的钱,就可以变成实实在在的优惠,让利给消费者,或者用来加强车辆的其他性能。
所以,我们看到的银河A7之所以能做到“料足价又平”,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享受到了吉利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带来的红利。
这场智驾大整合,只是“一个吉利”战略的冰山一角。
从研发、采购到生产制造,吉利都在努力打通内部壁垒,实现资源协同。
吉利汽车集团的CEO淦家阅说,吉利的高阶智驾要下“一盘棋”,聚焦“一个智驾”。
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正在让吉利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数据最有说服力。
短短几年时间,吉利的新能源渗透率,也就是卖出去的车里新能源车占的比例,从2021年的6.2%猛增到了现在的60.8%,翻了将近十倍。
旗下的银河品牌,只用了两年时间,累计销量就突破了100万辆,创造了中国新能源品牌销量破百万的最快纪录。
这些成绩的背后,靠的正是这种从全局出发,进行全方位竞争的打法。
现在,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较量了。
不是说你电池续航长就一定能赢,也不是说你屏幕大就一定卖得好。
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的是一辆车的综合体验。
吉利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从油耗、空间、舒适、安全、智能这五个消费者最关心的方面同时发力。
这背后,每一个维度的突破,都离不开整个吉利集团的技术积累和资源支持。
从智能驾驶的“千里浩瀚”,到智能座舱的Flyme Auto系统,再到AI加持的动力系统和底盘,吉利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技术生态。
可以说,吉利正在从一个单纯的汽车制造商,向一个科技出行公司转型。
他们整合内部资源,把力量攥成一个拳头,不仅是为了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更是为了在未来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变革中,牢牢占据有利位置。
这种敢于自我革命、着眼长远的战略格局,或许正是中国汽车品牌能够不断向上突破,与世界级对手同台竞技的关键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