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星纪元ET没有直接改名,但一个更深层的变化正在发生。这款曾被奇瑞寄予厚望的中大型SUV,正在经历一场从品牌到渠道的全面重组,新的星途ET7在工信部申报亮相,预计将在即将举行的广州车展首秀,并在2026年前后正式上市。
表面上看是"改名换运",实质上却是奇瑞对高端化战略的一次无奈但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星纪元ET为什么会沦落到需要重新包装的地步?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市场真相?
从星纪元ET到星途ET7的品牌重组战略
星纪元ET的故事说起来有点心酸。这款车在2024年刚推出时,奇瑞给它制造了不少话题。起售价17.28万元的增程版,看起来对标理想L7的30多万价位,配置看起来也不错,纯电续航能到265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615公里,还搭载了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这在20万出头的价位上确实难得一见。可销量这个东西,再好的配置也掩盖不了。
从实际销售数据来看,今年的表现一塌糊涂。2025年前三个月,星纪元ET一月卖了603台,二月跌到407台,三月又掉到398台,累计也就勉强破千。到了10月,情况仍然没有改善,仅仅卖了501台。这个数据放在那儿,就连业内人都有点尴尬。理想L6一个月要卖一万多台,问界M7虽然今年有点衰落,也还有六千多台的月销,唐DM-i虽然便宜,也能保持五六千台的水平,而星纪元ET却只有几百台的量级,这差距大到让人无语。
奇瑞管理层心里当然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星纪元这个品牌本身就是个问题。虽然定位是"科技豪华",但消费者的认知里,奇瑞就是奇瑞,星纪元再高端也难以改变大多数人对奇瑞品牌的固有印象。更要命的是渠道问题,星纪元在全国只有200多家门店,而星途品牌有209家4S店,这个数字看起来差不多,但星途的品牌基础更强,消费者熟悉度更高,已经积累了一批家庭用户基础。
所以到了2025年下半年,奇瑞动起了脑筋,既然星纪元这块牌子打不响,那就把星纪元ET这款车转移到星途品牌底下,取个新名字叫星途ET7,借助星途品牌的影响力重新出发。这不是简单的改名,而是一次战略调整,是要把星纪元的"科技极客"标签换成星途的"家庭实用"调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像是一个走不出来的演员,换个舞台重新开始演戏,希望新的舞台能给他不一样的机会。
"ET7"命名背后的技术升级方向
很多人看到"ET7"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对标蔚来ET7、理想L7这些已经成名的车型。确实,中大型SUV市场里,用数字命名早就成了行业潜规则。蔚来的ET7是旗舰轿车,理想的L9是全尺寸SUV,小鹏的G9是中大型SUV,这些数字背后代表着车型尺寸和价格档位的某种对应关系。星途用"ET"加"7"的组合,看起来就是在跟这些竞争对手叫板,虽然蔚来ET7是轿车而星途ET7是SUV,但更直接的竞争对手其实是理想的L7和L8。
这两款车在理想的销售版图里可不是小角色。截至今年10月,理想的整体形势有点吃紧,月销量从之前的四五万台下滑到三万多台,这背后有新产品冲击、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原因。但L7和L8这对组合在理想整体销量里的占比还保持在43左右,这说明这两款车仍然是理想家族的顶梁柱。也正因为这样,星途ET7如果能从这个细分市场里抢走哪怕一部分销量,都能成为一次成功的"狙击"。
星途ET7底气在哪儿呢?首先是技术路线。这款车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选择,是一条更包容的路线。增程版搭载的是奇瑞自研的1.5T增程器,热效率达到44.5,这意味着油耗更低,更经济。纯电版用的是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加800V平台,十分钟可以充四百公里续航,这是理想L系列完全没有的配置,因为理想从来不做纯电版,只做增程和插混。从需求端来看,如果你是个对电动车还有些心理障碍的家庭,增程版可以无焦虑出行;如果你是个城市上班族,对电动车充电便利感到满意,纯电版低成本高续航也能满足你。这就是"全都要"的策略。
从智驾角度,星途ET7搭载的是猎鹰智驾700系统,这套系统在2024年广州车展首次亮相后,就被星纪元ET纳入装备库。虽然不如华为的ADS系统那么激进,不敢在复杂城市路况下撒开手脚,但"城市NOA加代客泊车"这样的功能组合,对家庭用户来说已经是够用的。再加上3000毫米的轴距比理想L7还长50毫米,后排腿部空间更宽敞,零重力座椅支持120度躺平加按摩功能,这些都是直指"二胎家庭"这个刚需人群的设计。
从价格角度,这才是星途ET7最有竞争力的地方。虽然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ET7的价格,但根据星纪元ET的定价思路推测,增程版很可能会压到16.98万到23.98万这个区间,这就意味着比理想L7的30多万便宜将近七万块钱。同样是中大型SUV,同样是主打家庭用户,为什么要多花七八万块钱去买"奶爸神车"的名号呢?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这个选择题其实没有那么难。
市场竞争格局中的"实际地位"
现在摆在面前的现实是,中大型SUV这个市场已经硝烟弥漫。理想L6成为了理想的真正销量主力,一个月能卖一万多台,远超L7和L8,这说明家庭用户的购买力和需求端早就在向更经济的选择倾斜。问界M7虽然曾经风光过,但今年的表现明显不如去年,月销从去年的两万多台滑落到现在的六七千台水平,华为的光环不再那么耀眼。比亚迪唐DM-i虽然便宜,虽然销量稳定,但豪华感和科技感总是差点意思。这个市场就像是一个大蛋糕,每个玩家都想切下一块,但蛋糕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每一个新进入者都意味着有人要缩小自己的份额。
星纪元ET为什么会沦落到需要改名的地步?说白了,品牌认知度就是一道很难跨越的坎。很多消费者压根不知道星纪元是奇瑞的高端品牌,他们听到星纪元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又一个新品牌,没听过,不可信"。这种心理障碍不是靠配置堆砌就能解决的,也不是降价就能破除的。相比之下,星途品牌虽然也不是一线大牌,但已经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存在感,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接受度相对高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奇瑞要把星纪元ET改组成星途ET7,因为借力使力比从头开始要省力得多。
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需要正视,星途ET7虽然还没上市,但等它真正进入市场的时候,能否打开销售局面还是个大问号。奇瑞的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确实不错,1.5T增程器的热效率44.5在行业里是先进水平,这意味着成本可以压得更低,价格可以定得更有竞争力。但价格竞争力和销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低价会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但那些对品牌有执念的消费者,宁可多花钱也要买理想,这是消费心理的现实。
从市场份额的角度看,如果星途ET7能月销五千台以上,那就足以撼动理想L系列的地位,迫使理想不得不在价格或配置上做出让步。要是真的卖到一万台以上,那就是直接"截胡"理想L7的潜在客户群体。但这是乐观的假设,现实中的风险同样存在。奇瑞高端化战略已经失败了一次,这一次星途ET7能否扭转局面,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不只是堆配置和降价格。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星纪元改星途这个消息出来以后,网上的讨论分成了好几派,有人觉得这是明智的战术调整,有人觉得这就是失败者的自救,还有人对星途ET7的前景一点不看好。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最常见的问题。
首先是"改名就能救活这款车吗"这个问题。不少网友的观点是,如果星纪元ET本身就卖不动,改个名字就能翻身,那车企们早就都这么干了。这个逻辑看起来有理,但其实有偏差。改名本身并不是灵丹妙药,但改名背后的品牌依托确实能产生实际效果。星纪元作为一个新品牌,消费者没有心理认知,店铺少到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但星途不一样,这个品牌已经有了市场基础,消费者相对熟悉,店铺虽然也不算特别多,但分布会更广。所以这不仅仅是改个名字,本质上是把一款车从一个弱品牌平台转移到一个相对强势的品牌平台,这有实实在在的区别。
其次是关于"ET7能否打过理想L7"的问题。很多理想粉丝坚定地认为,理想L7是"奶爸神车",这个品牌调性是改名改不了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理想确实在"家庭SUV"这个细分市场上建立了强大的心智占位,想要打破这种认知确实需要时间。但认为星途ET7完全没有机会也不对。消费者不是傻子,同样的预算,能买到更大的空间、更长的续航、更低的价格,为什么非要执着于品牌调性呢?特别是对那些首次购买这个价位SUV的消费者来说,理想不一定就是非你不可的选择。
还有人担心"增程和纯电都做,会不会像理想一样被吐槽"。这个疑虑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理想之前因为只专注增程而被一些电车党吐槽过"落后"。但现在是2025年,增程技术早就脱离了"落后"的帽子,反而成了解决续航焦虑的一条靠谱路线。比纯电充电快,比插混油耗低,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位置。星途ET7的策略是"全都要",增程版给无焦虑,纯电版给低成本,这两条腿走路总比单腿站立要稳得多。
结语:中大型SUV市场的"乱局"与"新局"
2025年的中大型SUV市场,已经从单纯的"品牌之争"演变成了"需求之争"和"渠道之争"的混合体。理想用"奶爸定位"先发制人,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心智,但这也意味着品牌天花板相对固定。问界虽然有华为的光环加持,但今年的销量下滑说明光环本身不能保证持续的竞争力。比亚迪唐虽然便宜,但豪华感的缺失让它始终无法完全进入中大型SUV的"主流消费圈"。
星途ET7的出现,打乱了这个本来就很拥挤的市场格局。这款车汇集了多个优势,价格有竞争力,配置有诚意,技术有新意,渠道有保障。但能否真的在市场上掀起波澜,还得看上市后的实际表现。2026年在即,当星途ET7真的和这些竞争对手在销售店铺里"见面"的时候,消费者的选择会说明一切。
如果星途ET7能在上市后的几个月内月销破五千台,那就证明市场对这款车是认可的,理想和问界多多少少都会感到压力。如果最终月销能突破一万台,那就意味着这一次的"品牌重组"是成功的,也说明消费者在选择中大型SUV时,价格和配置的权重已经开始超过品牌心智的权重。反之,如果销量仍然惨淡,那就说明一款车的成败,绝不仅仅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好坏,品牌、渠道、消费者心理等多个维度的综合实力才是决定因素。
最后一个灵魂拷问留给各位:如果预算在25万左右,你会为了一个"理想"的名号多花七八万块钱,还是会选择配置更全面、价格更经济的星途ET7呢?这个选择,或许能反映出整个市场的真实走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