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平均33岁,提车等1年?小米YU7热销后,雷军:急用车可以看看小鹏和理想

订单墙上那数字,仿佛是一记记耳光

订单量的数据夸张得很。
3分钟就达到20万,18小时就到24万了。
数字屏上的红字每跳动一下,感觉都像是在打传统车企的脸。
雷军直播的时候,手指都微微发抖,这一细节还被人截图做成了“不敢信三连”的表情包。
在北京通州的展厅,刚毕业的程序员小陈蹲在展示车旁边直叹气,说:“我就去厕所刷了个牙的工夫,回来就排到明年6月了?”这车子到底有啥吸引力呢?你看看发布会PPT里的配置清单就明白了。
它把激光雷达全系标配,这一招太厉害了,直接把行业里的那些潜规则都给打破了。
上海的车主张小姐说得很实在:“激光雷达平时也用不上,但就跟买包得配防尘袋一样,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33岁新中产,集体“上头”了


数据组的同事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北京朝阳区订车用户的淘宝地址,全都是SKP、国贸三期这些地方。
这帮平均33岁的轻熟客群,用信用卡刷首付的时候,顺便就下单了车载香薰和露营套装。
最让人惊讶的是,后台数据显示,52%的YU7车主都用苹果手机。
不得不说,雷总这本事真行,硬是把果粉都转化成了车粉。
杭州的咖啡馆老板老吴专门算过账,他说:“买ModelY省下来的7万块钱,够我买1000杯美式了。”
他摸了摸展示车里的Nappa真皮座椅,转头就在APP上勾选了带通风加热的顶配版。
这帮人精明着呢,都知道免税政策年底可能会调整,所以都赶着6月底锁单。
车间里两班倒,忙得不可开交


顺义工厂的保安老李最近晚上总被机器轰鸣声吵醒。
听说总装线现在分AB班,那些年轻工人就像接力赛一样倒班干活,车间里方便面箱子堆得比车顶还高。
生产线主任老王私下吐槽:“雷总前天来视察,十几个高管围着生产线转,地上掉根螺丝都得捡起来称重。”
二期厂房建得挺快,6月竣工的时候,工地上还拉了个横幅,写着“献礼雷总生日”。
不过明白人都清楚,就算产能提升到3万辆/月,前面那24万张订单也得消化大半年。
闲鱼上有黄牛挂出“春节前提车号”,标价2万,眨眼间就被人买走了。
竞品门店那些损招,真够缺德的


小鹏的销售这两天总在小米展厅附近晃悠,见人就递宣传单,说:“哥,G7明天发布,现在订车送充电桩哦。”
还有个新势力品牌更过分,直接在广告牌上写“YU7转单补贴8000”。
雷军在直播里还笑着打圆场说:“都是兄弟企业,车圈不能只搞勾心斗角的事儿。”
不过,上海陆家嘴展厅里还真有人当场改变主意。
做外贸的林先生掰着指头一算,说:“等一年?我客户的货船都比这快。”
他出门就拐进隔壁特斯拉店,40分钟后就开着临牌ModelY走了。
留下小米销售苦笑着收拾试驾协议,说:“这月第17个跑单的了。”
就像雷军把玩着YU7车模时说的:“耐心等来的好东西,总比急急忙忙的将就强。”
说不定那些甘愿等一年的年轻人,付款码背后藏着的就是这份自信。
就是不知道等明年提车的时候,这些最早尝鲜的人,会不会在车载大屏上刷到小米YV7的上市新闻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