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西米露在博洛尼亚)在意大利拍到了有趣的一幕:一辆小米 SU7 Ultra 汽车从法拉利的工厂里面开了出来。这位博主说,他确认过了,这辆车是法拉利自己花钱买的。法拉利买它不是为了开,而是要用它来测试,帮自己开发下一代纯电动的汽车平台(就是未来电动车的基础技术架构)。
另外,还有位博主(@劈你落山)最近在法拉利工厂门口也拍到了这辆车,不过当时车身上裹着伪装。他和现场的资深汽车爱好者(老法师)聊了聊,再加上车身上的标记,大家认出这其实是一辆纯电动车!根据参观过法拉利工厂的内部人士透露,法拉利打算在今年年底就正式向大家公布他们的第一款纯电动车型。
一个刚造车没几年的中国科技公司,它的车居然被顶级跑车品牌法拉利弄到自家核心工厂里去研究了。这是简单的巧合或者偶遇吗?还是会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商业信号和产业变化的苗头?
这对小米来说是极大的认可和提升。
法拉利作为世界顶级的跑车品牌,对用来测试和研发的车要求非常高。
过去很多年,只有保时捷的 Taycan 电动车有过这种待遇。现在小米的 SU7 Ultra 也被法拉利买去当研发参考,这相当于得到了行业内最顶尖专家的认可,是小米造车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
小米 SU7 Ultra 之前在著名的纽博格林北环赛道跑出了非常快的圈速,已经展示了它的性能。法拉利这个举动,等于进一步确认了小米在造车核心技术(比如电池、电机、控制系统、底盘调校)上的能力是过硬的。
更重要的是,这打破了以往中国汽车主要学习国外的局面,变成了一家中国科技公司造的车,被意大利顶级跑车品牌用来研究他们自己的下一代技术。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转变。
从法拉利的角度看,买小米的车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选择。
他们计划在明年(2025年)春天推出自己的第一款纯电动车,时间很紧,开发全新的高性能电动车平台很复杂、很费时间,直接买一辆市面上已经证明跑得极快(纽北成绩就是证明)、技术又比较先进的量产车(SU7 Ultra 就是现成的)回来研究、测试,甚至拆解学习,是最快、最省事、风险也相对小的办法。
法拉利很可能是看中了 SU7 Ultra 上的一些具体技术,比如能让充电速度更快的高电压系统、管理电池和电机温度的高效方案、独特的底盘调校、高性能的电机和控制系统,或者车身减轻重量的方法。
他们想研究这些,看看能不能用到自己未来的车上,或者获得启发。
还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被拍到的测试车上装了假的排气管。这说明法拉利即使在纯电时代,也非常看重保持自己品牌的传统特色和感官刺激——比如引擎的轰鸣声和排气管的视觉冲击力。
从这一点来揣测,他们可能在研究如何在安静的电动车上,通过设计(哪怕只是做个样子的假排气管)或者声音模拟技术,来保留那份属于法拉利的驾驶激情和品牌感觉。
SU7 Ultra 成了他们研究这个问题的一个现成工具。
买这辆车或许只是双方展开商业接触的第一步。
如果法拉利研究后觉得小米的技术确实好,未来双方可能有更深入的合作,比如交流某些技术,甚至法拉利向小米购买特定的高性能部件,或者一起开发某些技术。
之前有报道说法拉利推迟了第二款纯电动车的计划,理由是觉得高端电动车需求可能不太旺。但法拉利买小米车这件事,让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需求疲软”的说法。
法拉利推迟第二款车,更多是针对他们自己定位的那个极其高端、限量、利润特别丰厚的小众市场的节奏判断。
那个市场确实因为车价极高、客户群很小、加上电动车在超跑用途下的一些实际顾虑(比如续航、充电),需求增长可能没那么快。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高性能电动车”都不行了。
法拉利买小米车本身恰恰说明,他们在核心的高性能电动车技术研发上,一点都没放松,反而在加速推进,特别是为了确保第一款纯电车型成功推出。
若如此,则可以看出他们的策略其实很实际:先集中力量把第一款车做好,站稳脚跟,积累经验,之后再考虑推出相对更大众化的第二款车(当然法拉利的“大众化”也很有限)。
同时,小米 SU7 Ultra 的热销和口碑,已经证明了在“高性能运动轿车”这个细分市场(价格比法拉利低很多,但性能依然很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不小。
那么,这又从另一面侧证了电动车市场内部也在分化,不同价位、不同定位的车,面临的需求情况不一样。
事情似乎只是一个很小的商业操作,但透过事件本身,透过这么一个体量巨大的汽车巨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大的趋势: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的整体能力正在被全球顶尖企业关注和认可。
小米 SU7 Ultra 的成功,靠的是很多中国顶尖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比如电池、电机电控等)。
法拉利直接买整辆车去测试,意味着他们不仅仅是对中国的电池感兴趣,而是开始关注并认可中国企业在电动车整体技术方案上的能力。
这显示中国供应链和技术在全球汽车业的影响力在提升。
在汽车越来越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不同背景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可能会更多。
从商业本身来看,这件事对小米汽车未来的发展也是有较为长远的好处的。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大大提升了品牌形象和技术可信度。
“法拉利的选择”会成为小米在全球市场,特别是想进入高端市场时,一个非常有力的宣传点,能增强消费者和行业对其技术的信任,帮助开拓国际市场。
其次,这为小米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技术输出。
既然法拉利这样的顶级品牌都认可并研究小米的技术,未来小米有没有可能向其他汽车公司提供高性能电动车平台的技术授权,或者联合开发,或者供应关键的核心部件(比如电机、控制系统)?
这可能成为小米汽车除了卖车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另外,得到法拉利这种级别的间接认可,也会让小米在和自己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谈判时更有话语权,有利于整合更好的资源。
而法拉利的做法,也体现了一个百年品牌在面对变革时,愿意拥抱先进技术的开放和务实态度。这是一个观察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如何变化、技术如何流动的好例子。
你对这种“技术反向输出”的模式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潜力怎么看?是否认为这将成为中国电动车企业的新增长引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