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之光EV床车版,侧滑门,四座,带厨卫!

五菱这次玩真的! 不到10万块的电动“小别墅”来了,侧滑门一开,里面竟然有床有厨房,还能秒变一室一厅!

五菱之光EV床车版,侧滑门,四座,带厨卫!-有驾

最近工信部新车名单里冒出来个神奇小家伙五菱之光EV宿营车。 这车长不到3米7,高不到2米,升顶之后里面能站人,车顶有张双人床,后备箱带着洗菜盆和操作台,侧滑门一开还能挂个遮阳帘。

它不像那些笨重的房车,倒像个能随时变身的生活魔方。 早上通勤、午休小憩、下班摆摊、周末露营,一辆车全搞定。

五菱之光EV床车版,侧滑门,四座,带厨卫!-有驾

五菱这次把K-Car玩出了新花样。 方盒子造型本来就像个移动小集装箱,前脸封闭式设计配上镀铬条,大眼睛灯组还挺精神。 最妙的是车顶那个升顶结构,停车时往上推高135毫米,瞬间多出个带窗户的小阁楼。

侧滑门绝对是这车的灵魂设计。 窄巷子里开门不碍事,露营时整个侧面都能敞开,配合自带的伸缩侧边帐,三秒钟撑出个凉棚。 轮毂盖走了复古路线,白色小圆盘像老式收音机的旋钮。

五菱之光EV床车版,侧滑门,四座,带厨卫!-有驾

米白色内饰让这个小空间显得格外亮堂。 前排地板是通的,主副驾换位置不用开车门。 中控台没搞复杂大屏,简单液晶仪表加实用按键,一切以顺手为准。

2+2座椅布局看着普通,后排暗藏玄机。 一体式座椅能整体放平,和后厢连成储物平台。 后备箱两边立着边柜,一侧嵌着不锈钢洗菜盆,上方搁板能放调料瓶。 木纹地板有种居家感,光脚踩上去也不凉。

五菱之光EV床车版,侧滑门,四座,带厨卫!-有驾

升顶后的床铺是最大亮点。 两侧开窗带防蚊网,躺平看星空毫无压力。 床下净高1米2,成年人能弯腰走动。 晚上睡觉时,楼下座椅区还能堆行李。

动力方面用的30千瓦电机,配磷酸铁锂电池。 这数据跑高速肯定吃力,城市里代步绰绰有余。 低续航版201公里,长续航305公里,周边游完全够用。 电池组支持3.3千瓦外放电,接电饭煲煮饭、插笔记本办公都行。

五菱之光EV床车版,侧滑门,四座,带厨卫!-有驾

这车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 驾驶区头顶挖了储物格,门板塞进雨伞槽,边柜侧面挂折叠桌。 厨房模块能选配卡式炉或电磁炉,洗菜盆下水直通外部水箱。

侧滑门轨道上预留了插座,露营灯可以直接插在门边。 后窗贴了隐私膜,从外面看不见车内情况。 轮拱罩被改成了小书架,正好卡进两本杂志的厚度。

五菱之光EV床车版,侧滑门,四座,带厨卫!-有驾

五菱给这款车起了个新名字叫vala kcar,翻译过来是“快乐的小车”。 ,它不像传统房车追求豪华配置,反而更像大学宿舍里的多功能家具。 所有设计都围绕“够用就好”的原则。

车顶床垫是记忆棉材质,折叠后只有枕头大小。 边柜里的水槽配了可伸缩龙头,用时拉出来,不用时藏进柜体。 升顶机构用手摇柄操作,机械结构比电动更可靠。

五菱之光EV床车版,侧滑门,四座,带厨卫!-有驾

这车甚至考虑了城市青年摆摊的需求。 侧滑门全开时,后备箱操作台正好变成陈列架。 晚上打开顶棚的LED灯条,就是个现成的夜市摊位。 城管来了三分钟收摊走人,比传统摊车灵活十倍。

安全配置也没含糊。 电池组有防撞框架,床铺两侧带防护网。 充电口做成了防水款式,雨天露营照样能补电。 底盘比普通版加高15毫米,非铺装路面通过性更好。

五菱之光EV床车版,侧滑门,四座,带厨卫!-有驾

车内保留了多个锚点,可以用弹力绳固定物品。 后视镜背面黏着手机支架凹槽,前挡风玻璃内侧能卡入遮阳帘。 这些细节证明设计师真正研究过用户场景。

价格成为最大悬念。 普通版五菱之光EV定价5万左右,加装升顶和露营套件后,预计落地价不超过8万元。 这个价位能买到的其他露营车,要么是二手油改货,要么是简陋帐篷车。

对比同级产品,长安Lumin和奇瑞QQ冰淇淋只有代步功能,比亚迪海鸥空间局促。 五菱这款宿营车实际上开创了微型电动露营车的新品类。

用户画像非常清晰:城市独居青年、周末露营爱好者、创意行业从业者。 这辆车能满足他们“在路上办公,在自然中生活”的混合需求。 后疫情时代,这种微型移动空间正成为新刚需。

使用成本低到惊人。 家用充电桩谷电每公里不到3分钱,保养一次200元。 保险按家用车标准计算,每年比燃油房车省下近万元。 节假日上高速还免通行费。

这车甚至能缓解大城市停车难问题。 普通车位停两辆宿营车绰绰有余,车身高度下得了地库。 晚上找不到停车场时,合规停靠点就能过夜。

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改装热潮。 有用户给边柜加装咖啡机,有人在车顶安装太阳能板。 五菱官方表示会推出选配套件,包括车顶行李架、侧边帐拓展帘、便携马桶等。

实际体验中,这车最实用的是快速模式切换。 上班时是普通微型车,午休升顶变卧室,下班摆摊成商铺,周末出游当房车。 每个功能都不极致,组合起来威力巨大。

市场反馈验证了产品定位。 预售平台显示,25-35岁用户占比超过六成,女性消费者比例意外达到47%。 很多人把它作为家庭第二辆车,专门用于短途出行。

充电便利性超出预期。 支持直流快充,半小时补电80%。 普通插座也能慢充,露营基地插空调电源就行。 电池组低温性能经过优化,零下十度电量衰减控制在15%以内。

这车悄悄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 3.6米长度里塞进15个功能模块,每处设计都经过精密计算。 比如侧滑门导轨兼作晾衣杆,后保险杠内藏抽拉桌板。

五菱的设计团队透露,他们走访了上百个露营基地,发现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豪华房车,而是能快速部署的休息站。 于是删减了卫浴系统,强化了睡眠和餐饮功能。

实际使用中,用户开发出许多新玩法。 有人把车开到音乐节现场当更衣室,有人用作短视频拍摄基地,还有教师当成移动书房。 这辆车像智能手机,功能由使用者定义。

售后服务网络成为隐藏优势。 五菱在全国有2800家服务站,宿营车零部件与普通版通用率达70%。 偏远地区也能找到维修点,这点让进口露营车望尘莫及。

这辆车证明了中国制造的进化方向。 从满足基本出行,到提供生活方式解决方案。 每个细节都体现着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理解,比如驾驶座背后的平板电脑支架,副驾脚下的宠物绳扣。

消费者用订单投票。 开放预订首日,官网访问量激增导致服务器宕机。 经销商反映咨询者最关心三个问题:能不能上新能源牌照,要不要办营运证,小区车位是否够高。

这款车甚至影响了城市规划。 某些新区开始建设带充电桩的露营车位,商场预留微型车专属停车区。 一种新的城市尺度正在形成,以微型移动空间为计量单位。

使用场景持续扩展。 早高峰它是通勤车,中午变成午休舱,下午作为移动办公室,傍晚化身咖啡车,深夜成为观星台。 这种高频率的场景切换,传统车辆无法实现。

五菱之光EV宿营车像乐高积木,基础框架简单,通过组合能产生无限可能。 它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在特定场景下做到极致实用。 这种产品哲学,正是当前消费市场最稀缺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