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多品牌战略突围,挑战“四万俱乐部”常规认知

蔚来月交付突破4万台,背后有更多。

蔚来多品牌战略突围,挑战“四万俱乐部”常规认知-有驾

大家都认可一个道理——不是光靠新技术或者便宜价格,新能源车就能赢。关键还是体系实力,及长期战略。

咱今天就来说说,蔚来的四万台,不只是数字那么简单,我觉得这次爆发,真正核心,还是“体系创新+多元协同”,以及背后持续积累的能力与目标坚定,这才是值得其他车企借鉴的地方。

蔚来多品牌战略突围,挑战“四万俱乐部”常规认知-有驾

说来,很多人一看新闻,只关注数据,比如同比增了九成,环比增速也明显。可数据外,蔚来这次是三大品牌齐头并进,几乎均分市场,蔚来、乐道、萤火虫分别贡献同等交付,构成了多品牌的矩阵。尤其是萤火虫,不到六千台就能在十万级市场站稳,和乐道L90也是上市三月,三万三千多台的表现,这种协同,远超一般的新品牌孵化速度。

有人拿蔚来跟理想比,说理想ONE上市三年才让品牌起飞,可蔚来旗下新品牌只用了三个月。这说明什么?还是体系化能力够强,战略布局够自信。三品牌各有侧重,包括高端、主流、入门,分别照顾不同用户,最后拼成一张大网,谁也没落下。相对比下,单品牌打法就显得窄了。

蔚来多品牌战略突围,挑战“四万俱乐部”常规认知-有驾

咱再往细里人们都关心车卖得好,原因是什么。蔚来的双旗舰破局,就是一招。乐道L90和蔚来ES8分别把家庭用户、城市用户都拉来了。

乐道L90是国产纯电大三排SUV里销量冠军,这一点很直接。它主打多人出行、安全,举个例,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或者五六口人的,真的喜欢三排空间。蔚来就是抓住了需求点,技术下沉到新品牌,并且能用蔚来原有补能体系,解决了长途出行的痛点。业内不少人都在称,SUV要想卖好,不但要空间大,还得让用户出远门不操心电量,这就是实用为王。

蔚来多品牌战略突围,挑战“四万俱乐部”常规认知-有驾

蔚来主品牌也没落下。ES8作为纯电大三排旗舰,40万以上档位销量最快破万,这就是高端定价的实力。数据之外,有个重要细节值得一提蔚来继续调优产能,缩短交付周期,用户下单后提车更快,体验提升,口碑自然跟着涨。比如很多用户反馈,几年前买蔚来要等一个月,现在不少地区一周不到就能提新车,这一快其实就是生产端到交付端全打通了。

咱说说体系化能力。除了产品堆出来,后台拼的也是硬实力。蔚来合肥基地用双班生产,车辆出来更快,物流及检测也同步升级,从工厂到交付中心,时间缩短,流程优化。十月交付高峰时,有些中心加班加点,采用轮班制,人员调度及时,座无虚席。以此闭环,蔚来能消化激增订单,保证交付体验,这比只拼产量要高明得多。

蔚来多品牌战略突围,挑战“四万俱乐部”常规认知-有驾

如果光有销量,没有盈利,那只是短期热闹。蔚来这波,追求的是“高品质规模化增长”——旗舰车型带头,不靠价格战,平均售价稳定,盈利结构健康。这和一些低价冲量的同侪不同。业内也有数据,蔚来单车固定成本、研发摊销等降幅明显,盈利路径比以往更清晰。对比过去几年,蔚来稳住了高端定价,也扩大了基础盘,这样的双轮驱动,蔚来管理层其实早早就计划好了。

这里,不得不提一组全球市场数据。2023年全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突破900万,比亚迪、特斯拉领跑,但高端纯电三排SUV领域,国产品牌很难与特斯拉Model X抗衡。蔚来ES8以及乐道L90,能在自家领域把“电动SUV”做成新晋爆款,有专家认为,这种市场转换趋势会加速。美国皮卡电动化的普及,最后也带动了需求细分。蔚来这种细分战略,结合中国用户实际出行场景,未来更可能带动区域扩张。

蔚来多品牌战略突围,挑战“四万俱乐部”常规认知-有驾

为啥蔚来能做到这一切?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体系创新”占了上风。蔚来创始人曾说过,“长期主义,不只是讲发展速度,更要看能力建设。”坚持多品牌矩阵,补能体系稳定扩张,加速海外市场布局。2024年蔚来在德国和挪威建新换电站,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这么一“月度销量破纪录”就是能力积累的厚积薄发,而不是偶然事件。

由此可见,蔚来突破四万台,是阶段性成果。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行业将进入淘汰赛,拼的不仅是产品力,还有管理与服务能力。燃油车时代,大众、丰田靠体系优势成为巨头,未来中国品牌能否也如此?蔚来正在尝试成为“体系创新+服务体验型”企业,而不是只靠一两款爆款新车。

蔚来多品牌战略突围,挑战“四万俱乐部”常规认知-有驾

起来,蔚来眼下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作为行业窗口,蔚来交付量不断攀升,激励其他品牌向体系创新转型。面对全球化与智能化浪潮,蔚来是否能持续快速升级?能否同时兼顾高端与大众化用户?在这条路上,蔚来还有哪些关键挑战待突破?这些问题,也是全包车企共同的考题,也是新能源行业持续进化的动力与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