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15万多买个21年的特斯拉Model 3,还是3.3秒加速的P版,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行为艺术的气息。
你第一眼看到这个新闻,是什么感觉?捡漏了?抄底了?不不不,我看到的是三个大字——“不装了”。谁不装了?是市场不装了,是二手车贩子不装了,更是第一批用34万真金白银投票的“信仰者”们,被迫不装了。这哪是二手车报价,这是对过去几年电动车狂热的一记响亮耳光,清脆,且富有节奏感。
让我们先进入一个玄学场景。三年前,你花34万买下这台毛豆3P,你买到的是什么?是一台车吗?是,但又不全是。你买到的是马斯克画的饼,是硅谷吹来的风,是朋友圈里若有若无的科技品味,是一种“我来自未来,而你们还在用诺基亚”的优越感。3.3秒的加速,就是你的法宝,红绿灯起步那一瞬间的推背感,就是你的“道”,秒杀旁边油车的道。这是一种信仰,你懂吗?为了维护这种信仰,你甚至可以忍受它比拖拉机还硬的悬挂,忍受那块大屏幕偶尔的抽风,忍受被割韭菜时还要帮着数钱的“格局”。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然后呢?三年过去了,你回头一看,坏了菜了。你当年引以为傲的“信仰充值凭证”,现在市场报价15万8。三年,18万,平均每年亏6万,每天早上醒来一睁眼,两张红票子就没了。这哪是折旧,这简直是跳崖!当年跟你一起买车,但选择了凯美瑞的隔壁老王,现在车价还坚挺着呢,开出去还能冒充网约车赚点外快。而你的“未来座驾”,已经变成了一件“电子期货”,而且是已经交割完毕、价值回归现实的期货。
这就是当下车圈的竞争法则,一种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以前大家还讲点武德,你降八千,我送保养,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呢?现在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新势力们为了活下去,直接把价格打到骨折,新车都快卖成白菜价了。特斯拉自己也是个卷王,新款一刀一刀往下砍。这种神仙打架,最后遭殃的是谁?就是这些早期的“电子期货”持有者。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二手车市场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
我作为一个也开过早期特斯拉的人,对此感触颇深。当时朋友们都问我,这车内饰这么毛坯,连个仪表盘都没有,你怎么受得了?我怎么回答?我说这是“极简主义”,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未来。讲真,我到现在都觉得车里没仪表盘这事儿有点反人类,就像吃饭不用筷子非要用叉子去夹米饭一样,不是不行,就是别扭。但当时,在那种“品牌玄学”的光环下,你必须说服自己,甚至催眠自己,这一切都是合理的,都是高级的。
现在,15万的价格把所有玄学都打回了原形。它告诉你,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故事,这玩意儿的本质就是一台装了四个轮子和一个大电池的iPad。电池会衰减,系统会过时,而那些所谓的自动驾驶,讲个不好听的,它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信不信,一个不讲武德、走位风骚的老头乐,能让最顶级的自动驾驶系统CPU直接干烧了。因为算法是有逻辑的,但大爷没有,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回到这辆15万的毛豆3P。它到底是什么?它是一个时代的眼泪,是一个“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的典中典案例。对于第一任车主来说,他用18万买了一个为期三年的“未来科技体验权”以及朋友圈的点赞。对于现在想接盘的人来说,你用15万买到了什么?你买到的是一个去掉了玄学光环,回归了工具属性的纯粹大玩具。3.3秒的加速还在,那种能把副驾女友的奶茶甩到后座的推背感还在。它依然很快,快得不像话,快得有点不务正业。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魔幻,但车圈现在比这魔幻多了。车企老板们一个个都跟修仙小说主角附体一样,要么顿悟了,要么走火入魔了,要么就准备拉着所有人一起渡劫飞升,要么就成盒。三体人看了都得过来递根烟,问问地球人是不是有什么想不开的。
所以这台15万的二手高性能毛豆3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当一个东西从“信仰”的神坛上走下来,变成一个可以用“性价比”来衡量的商品时,它就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魔力。会买特斯拉新车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不在乎这些。而会考虑这台二手车的人,他是在用买一台比亚迪的钱,去圆一个三年前的梦。
这个梦里,没有韭菜,没有玄学,只有最纯粹的、暴力的、能让太阳都一个趔趄的加速感。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如果你问出“值不值”这个问题,那就说明你还没懂。真正会买的人,根本不会问。他们只会觉得,终于轮到自己交信仰税了,而且,还是骨折价。这便宜不占,天理难容。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