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最近有个消息挺让人感慨的——三菱汽车正式停掉了在华的发动机合资业务,彻底离开这个它跑了40年的市场。想当年,这牌子靠着发动机技术多风光啊,如今说走就走,真是世事难料。
上世纪70年代那会儿,中国汽车工业还在慢慢爬,三菱带着一身过硬的发动机技术进来了,简直是给当时的国产车企雪中送炭。1997年沈阳航天三菱一成立,更是成了行业里的"香饽饽"。比亚迪、奇瑞这些现在的大厂,早年都用过它家的发动机,最火的时候一年能造上百万台,说是"国产汽车的动力粮仓"一点不夸张。
后来2012年广汽三菱成立,算是把三菱的在华业务推到了巅峰。欧蓝德、劲炫ASX这些车,凭着硬朗的样子和靠谱的性能,圈了不少粉。2018年那会儿,一年就能卖10万辆,在SUV市场里绝对是"顶流"级别的。谁能想到,才短短几年,就物是人非了。
转折点大概是2019年。那年还卖了13.3万辆,看着还行,可接下来就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掉:7.5万、6.6万、3.36万……到2023年3月,广汽三菱的生产线干脆停了,10月直接说不干整车业务了。这速度,连业内老人都觉得突然。
要说为啥会落到这步田地,原因其实挺显眼的。
首先是电动化转型太慢了。人家比亚迪、特斯拉在新能源赛道都跑飞了,三菱才慢悠悠推出个阿图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换了标的埃安V,没什么自己的真东西。续航、智能配置这些,跟国内的车比差太远,自然没人买账。
再就是产品更新太"佛系"。整整6年啊,没见过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新车,老车型改来改去还是那副老样子。现在的消费者多挑啊,尤其是年轻人,新车都看不过来,谁还盯着老掉牙的车看?
更麻烦的是,早年"刹车油管事件"留下的阴影一直没散,大家对它的质量总有点嘀咕。加上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内部总不消停,今天你争我斗,明天战略摇摆,精力都耗在这上面了,哪还有心思好好做中国市场?
说到底,三菱的退出其实给所有外资车企提了个醒: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就不是能躺着赚钱的地方了。电动化、智能化一天一个样,消费者的口味变得比翻书还快。不管你以前多牛,跟不上趟,照样被市场淘汰。
有人说中国市场太"卷",可换个角度看,不就是因为这种"卷",才逼得整个行业进步这么快吗?看看特斯拉、比亚迪这些牌子,哪个不是靠着快速迭代、精准踩中市场需求才站稳脚跟的?
40年的起起落落,三菱就这么退出了中国市场。这事儿像面镜子,照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中国车市,要么往前冲,要么被甩开,没有中间路可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