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

#美女#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如果你最近关注汽车新闻,可能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海外,小米汽车被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数字化车企第三名,数字化能力甚至超越了宝马、奔驰。而在国内,它却因安全事故、功能争议和二手市场遇冷而深陷舆论漩涡。同一个品牌,为何在海外和国内的评价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就在不久前,成都一辆小米SU7发生事故后起火,车门无法打开,造成人员伤亡。几乎同时,武汉又有一辆SU7发生事故,左前轮车轴断裂。这些事件加剧了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而在这些事故发生后的72小时内,小米官方始终保持沉默,这样的处理方式让许多消费者感到心寒。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小米SU7 Ultra那个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装配置。宣传时说是“双风道高效导流”,实际交付后车主发现,这所谓的风道根本没有什么气流通过,几乎成了昂贵的装饰品。超过300名车主组建了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小米汽车的营销策略也引发争议。2月份发布会上,雷军高调宣传SU7 Ultra拥有1548匹最大马力。但交付后,小米通过OTA更新限制了车辆马力输出,车主只有在大约900马力下行驶,必须要在特定赛道达成圈速要求才能解锁全部马力。这就好比买了一部号称1548万像素的手机,到手后被告知要先通过摄影考试才能解锁全部像素。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市场反应迅速而直接。小米汽车交付量在2025年4月环比下降了3.4%,中断了持续上涨的势头。二手车商对小米汽车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北京花乡市场的二手车商表示小米汽车如同“烫手山芋”。有车商反馈:“上路超60万元的SU7 Ultra,行驶7个月,44万元还卖不掉。”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海外,小米汽车却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原因在于评价体系的不同。海外权威机构更看重企业在数字化、自动驾驶等软件方面的创新能力。欧美消费者在特斯拉的教育下,早已接受汽车作为智能终端的定位,他们关注的是企业在数字化层面的突破潜力。而国内消费者更务实——车辆首先必须是安全可靠的出行工具,其次才是智能体验的载体。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小米汽车的舆论困境,本质上也是互联网思维与汽车产业逻辑的冲突。有行业专家指出,小米在手机行业的成功经验,导致其对汽车行业的复杂度预估不足,在“安全”与“成本”之间,一度重视成本而忽视安全。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面对危机,小米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就“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争议,小米发布了致歉声明,承认“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为相关用户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和2万积分补偿。雷军在内部活动中也强调:“我们要在汽车安全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但部分车主对补偿措施并不满意,认为2万积分与4.2万元选装价格差距较大。事实上,信任一旦受损,修复需要时间与持续努力。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从辉煌的销量黑马到舆论焦点,小米汽车的遭遇给所有跨界造车的企业上了一课:汽车行业不同于手机行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再炫目的科技功能,再先进的数字化能力,如果失去了对安全的坚守,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都将是空中楼阁。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小米汽车的案例告诉我们,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真正的颠覆不仅来自技术创新,更源于对产品本质的敬畏。

小米汽车的冰火两重天:海外封神,国内为何深陷舆论漩涡?-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