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气温回升之后开始使用冷空调,没有用多久就发现车里有难闻的气味;掀开脚垫发现原车地垫已经发霉,还有水泡痕迹。但是车辆没有涉水驾驶的经历,水是从哪流进车里来的呢?
(图片仅作参考)
这是本周读者提问里值得解读的话题,因为一些老旧车辆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正确答案:
蒸发箱排水管堵塞概率较大,可能造成冷凝水流入车内。
在没有涉水驾驶、天窗排水管没有堵塞或车辆没有天窗的前提下,车内理论上是不该出现水的;多大的雨也不会让车内进水;而汽车自身能够产生水的部分只有冷空调的蒸发箱,近期又是诸多区域的车辆开始使用冷空调的阶段,所以排查故障的方向则是看向空调系统。
汽车在打开冷空调怠速停车的时候,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会看到底盘下方出现一滩水;这些水不是泄露的冷却液或其他油液,而是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冷凝水。家用空调也是会出现冷凝水的,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所以家用空调也会有一根冷凝水排水管。
知识点1·获得冷风的原理
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也就是气态的水;空气温度越高则水蒸气含量越高,反之则越低,所以冬天才会感觉到干燥而夏天会感觉到湿热。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又会凝结为液态水,这是水的冷凝现象,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冷凝水蒸气的温度需要有10~15℃的温差,当然也取决于不同的环境湿度和压力。
汽车的空调蒸发箱里有一个叫做“蒸发器”的部件,其作用是为高温空气降温。
冷空调是用压缩机驱动制冷剂(俗称雪种)为蒸发器持续降温,制冷剂多为四氟乙烷(R-134a),其沸点仅仅为零下26℃,在温度非常低的环境中就会沸腾。于是用压缩机把四氟乙烷推送到冷凝器、干燥器和膨胀阀之后使其变成更低温的液态,随后进入温度较高的蒸发器,这就会让四氟乙烷吸收蒸发器的热量而再次沸腾;过程中被吸收热量的蒸发器则会被动降温。
此时用鼓风机把高温空气吹到蒸发器上,空气中的热能就会被蒸发器吸收;于是空气降温成为“冷风,”同时蒸发器再次升温,等待下一次被四氟乙烷吸收热能而降温,周而复始实现持续的制冷。
知识点2·蒸发器外的蒸发箱
通过第一节能了解空调系统制冷的原理,实际所有制冷器、包括冰箱都是一个原理;第二节则要讲解冷凝水的来源,鼓风机把热空气吹到蒸发器上实现降温的同时,也会让热空气中含量较高的水蒸气被冷凝——空气温度可以达到40℃左右,而蒸发器的温度可以低至接近零度的范围,两者的温差远远超过15℃的水蒸气露点,所以只要使用冷空调则必然会持续产生冷凝水。
只是能产生多少呢?
假设环境温度在3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50%左右的话,空调一小时的冷凝水是可以超过1公斤的;对应的“量”也就是1升以上,一般的小瓶饮料容量是0.25升,也就是说空调怠速一小时则能够在原地产生四小瓶的水。
所以安装蒸发器的蒸发箱必须有排水管,否则冷凝水则必然没过蒸发器,早晚会倒灌到车辆里。
蒸发器是设计有排水管的,蒸发器的排水管理论上不会堵;但不排除车辆可能在非铺装道路行驶,导致路面杂物堵塞排水管的可能性。也有一些车辆设计不合理,蒸发器里进入杂质并积少成多,久而久之也会造成排水管堵塞。所以夏季出现车内进水的情况并不是很罕见,原因则多为蒸发箱排水管堵塞。
解决方法自然是检查再清理。
关于蒸发器还有一个知识点需要讲解,那就是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的蒸发器很容易滋生细菌。
大量的细菌周而复始则会在蒸发器里形成怪异的气味。
开冷风的时候由于会降低气味分子的活性,人们往往闻不到气味;但是如果开自然风则会让气味分子活性变强,开暖风则会更强,这就是有一些车辆用自然风的时候会有酸臭气味的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只要打开暖风并调整到最高气温和最大风量,打开车门,怠速半小时到一小时即可。这是清理蒸发器成本最低的方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