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中控为何偏爱大平板?

近年来,新能源车中控台上的“大平板”越来越常见,尺寸也越来越大。从特斯拉的17英寸竖屏,到蔚来、理想的多联屏,再到小鹏的旋转屏,仿佛一场“屏幕尺寸竞赛”正在上演。那么,为什么新能源车中控要立一个大平板呢?这种设计究竟是出于哪些考虑?

从历史角度看,中控屏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22年,雪佛兰就推出了可以调节收音机的中控屏。1986年,别克将触控屏引入汽车,集成了约100项虚拟控制开关。而丰田则在1987年推出了彩色触控中控大屏,搭载彩色CD导航系统。然而,真正将中控屏做成“大平板”的,是特斯拉的Model S,其17英寸竖屏集成了空调、导航、娱乐等功能,开创了“移动智能终端”的先河。

新能源车中控为何偏爱大平板?-有驾

从技术角度看,新能源车的高度电子化特性催生了集成化需求。电池管理、自动驾驶参数、OTA升级等功能都需要通过屏幕实时交互,传统物理按键难以承载如此复杂的信息传递。大屏设计不仅节省车内空间,更通过统一交互界面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提升操作效率。

从市场策略角度看,大屏成为品牌差异化的核心符号。在外观设计趋同的背景下,车企通过屏幕尺寸、形态和交互方式建立辨识度,满足年轻用户对科技感的追求。例如,理想L9的四联屏、极氪007的滑动触控条等,都成为了品牌科技感的代表。

新能源车中控为何偏爱大平板?-有驾

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大屏重构了人车交互逻辑。触控操作符合智能手机使用习惯,语音控制则弥补了驾驶场景下的安全短板。这种“触控+语音”的混合交互模式,既满足了用户对科技感的追求,又通过功能分层平衡了操作安全性。

然而,大屏设计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观点认为,过大的屏幕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导致安全隐患。例如,Euro NCAP研究发现,驾驶员操作触控屏的平均视线偏离时间比实体按键多1.5秒。J.D. Power报告也指出,信息娱乐系统已成为新车投诉率高的部件,其中43%的抱怨集中在触控屏操作繁琐上。

新能源车中控为何偏爱大平板?-有驾

为了解决这些争议,一些车企开始探索“去大屏化”改革。例如,大众表示,从2026年起全系车型将恢复音量、空调等核心功能的实体按键,方向盘触控板回归机械结构。同时,也有一些车企通过技术创新消解部分争议,例如京东方的曲率渐变中控屏、华为鸿蒙座舱的分布式技术等。

总的来说,新能源车中控“大平板”的设计,是技术迭代、用户需求与商业策略的多重博弈结果。它既带来了便利和科技感,也引发了安全和操作的争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屏设计将更加注重安全性、易用性和个性化,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舒适的驾驶体验。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