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为何难赢年轻人?15-25万市场真实困局解析

15万以上的比亚迪汉,销量像被谁按了暂停键。后台的数据一冷静下来,比亚迪高层估计都得多喝两杯咖啡压压惊。你说汉这车,上市初那阵多神气?新能源一哥的名头,朋友圈晒照倍有面子。可现在,想让年轻人买单,真没那么简单。15-25万这个价位,像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谁踩着都觉得硌脚。你要气场?要情绪价值?要智能?全都得有,少一样都不行。

你有没有试过大热天去4S店,看一群95后、00后围着小米SU7拍照打卡?同样的展厅,汉的展车旁边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嗡嗡响。小米那边,一群人在聊“氛围感”,有人还拉着销售问:“智驾体验到底怎么样?”轮到比亚迪汉,销售小哥声音小得跟悄悄话似的:“我们智驾也有,但可能没那么花哨。”说完自己都心虚。体验完智驾,再摸摸内饰,年轻人脸上写着四个字:不来电。你说汉冤不冤?说实话,也挺想替它喊句冤。

比亚迪汉为何难赢年轻人?15-25万市场真实困局解析-有驾

想当年比亚迪冲进新能源赛道,海豚、秦、海鸥这些打天下,谁不服?15万以下的市场,销量高得让人羡慕。可一到汉,怎么就卡了壳?降价那一波,全网热搜都刷屏了,结果呢?大家围观归围观,真下单的没几个。有个老哥在论坛留言:“降得再多,我还是想要新鲜感。”这话说得直白又扎心。现在买车,谁还不是奔着体验和身份标签去的?你要让人觉得开汉很酷,得有点新鲜内容。

比亚迪汉为何难赢年轻人?15-25万市场真实困局解析-有驾

再说续航。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安全是安全,亮点也有。可一到实际路况,掉电快、极端天气表现一般这些小毛病怎么就甩不掉?极氪、小米都敢标700公里,大家在B站上看评测,一对比,汉的优势瞬间被冲淡。聊起续航,年轻车主一句话:“我不怕虚标,我就怕体验拉胯。”论坛里的调侃,直接点题:“刀片再硬,体验不跟上也白搭。”

外观我也得唠两句。汉的设计没毛病,放在三年前,稳重气派。可现在的审美早就变天了。小米、极氪、智己这些新面孔一个比一个会玩,极简科技风谁不喜欢?你让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买汉,估计还得靠爸妈推一把。别怪他们挑剔,这年头,车就是社交货币。能不能撑场面,比参数还重要。

比亚迪汉为何难赢年轻人?15-25万市场真实困局解析-有驾

你要说汉就没救了?那也太小瞧比亚迪。生产链、技术底子还是硬的,15万以下市场依然横着走。可要想在中高端市场翻身,光靠降价没戏。你得学会讲故事,得让消费者觉得“买汉是一种态度”。这活儿,小米玩得溜,极氪的品牌故事也能讲到年轻人心里去。比亚迪汉,目前还停留在“我很实在,你来不来”的阶段,缺了点情感温度。

比亚迪汉为何难赢年轻人?15-25万市场真实困局解析-有驾

有段时间我琢磨,比亚迪是不是还没反应过来,市场早就变天了。以前技术说了算,现在谁会整氛围,谁会搞公关,谁能把产品和生活方式绑一起,谁就能抢到蛋糕。你看小米SU7一路横冲直撞,靠的可不是智驾第一,而是一波又一波的粉丝效应和社交话题。年轻人要的是参与感,买车跟买衣服差不多,谁新鲜谁潮流就买谁。汉的稳重,成了它的绊脚石。

说到智驾,这块真不能再拖。现在谁还满足于普通的自适应巡航?理想、极氪的NOA都能自己上下匝道、识别红绿灯,汉的智驾只能说“有是有,别太指望”。连销售自己都笑:“我们是够用型。”你看,连自家人都不自信了。现在的消费者,试驾一圈就能分出高下。你要么像小米那样,靠情绪价值拉票;要么就技术碾压。汉这两头都没站稳。

比亚迪汉为何难赢年轻人?15-25万市场真实困局解析-有驾

有朋友问我,比亚迪汉是不是就此沉了?我倒觉得没那么快。市场风向变得快,今天爆红的小米,明天也可能被新玩家抢风头。比亚迪家底厚,只要舍得折腾,照样有机会。关键是,得赶紧动起来。别还在研究怎么降价,得琢磨怎么让年轻人觉得“开汉是一种潮流”。要不然,下次朋友圈晒车,汉的照片又要被埋没在一堆“新势力”里。

每次聊到这,总有人问我,你自己会买吗?我还真纠结过。要是只看性价比,汉无敌;要是要点新鲜和话题感,还是会犹豫。贴吧、论坛、知乎上都能刷到类似的讨论,大家挑来挑去,就是舍不得自己的“仪式感”。你说,现在买车,谁还不是想找点存在感?只要比亚迪能抓住这根线,汉的翻身不是梦。

写到这里,手边的咖啡都快凉了。你觉得比亚迪汉还有救吗?评论区唠唠,别光看热闹,咱们一起聊聊,下一辆“爆款”会不会就是你看不上的那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