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买蔚来,跑太多被取消终身权益?河南车主怒问凭什么

17万公里,365天,河南高先生把一辆蔚来ES8当成了家,还是移动的。要不是蔚来后台突然来了一记“飞踹”,谁也没想到,终身权益说收就收——一条消息,60万块买来的“无忧生活”直接变成了“限时抢购”。那天晚上,高先生盯着手机,手上还攥着换电卡,脑子里乱成一锅粥。想当年提车时的兴奋劲,转眼变成了满脸问号。

说实话,谁能想到权益还能按里程计?当初蔚来打出的“终身免费换电、终身质保”,听着像天上掉馅饼。高先生信了,家里人还劝他别冲动。可谁能劝得住一个认死理的人?60万,买个新鲜,买个“全村第一个”。新能源那会儿还带着点冒险味。想象一下,那时候的高先生,估计跟朋友吹牛都能把蔚来画成银河战舰。

60万买蔚来,跑太多被取消终身权益?河南车主怒问凭什么-有驾

五年过去,剧情突然拐弯。后台系统冷冷甩来一句“超出普通用户范围”,终身权益直接打包带走。高先生懵了,家人懵了,朋友圈也炸了。有人调侃他是“新能源铁人”,有人私下猜测是不是开滴滴。可高先生坚决不认,谁说自驾游不能跑全国?难不成喜欢开远点也犯法?合约里真没写公里数,60万买的不是梦,是“无限可能”。

蔚来倒是有自己的算盘。免费换电、终身质保,这些福利本就不是给运营车设计的。后台一看数据,眼珠子都快掉出来。17万公里,别说私人车主,连出租车都得服气。可合约没写死,谁也说不清,嘴上说“用户企业”,心里却盘算着成本。这下好了,数据成了锤子,用户成了钉子。爱怎么敲都行。

60万买蔚来,跑太多被取消终身权益?河南车主怒问凭什么-有驾

其实这场闹剧,不只是蔚来独有。特斯拉那边也有过类似“操作”,有个哥们儿一年跑十几万公里,结果官方“温馨提示”送上门。新能源行业的“终身权益”,有点像健身房年卡,头两天你是VIP,去得多了老板都怕你。用户要薅羊毛,厂家怕被薅秃。合同精神?碰上利益就成了橡皮泥。

再说回高先生,夜里高速服务区刷着蔚来App,心里不痛快。想想当初,车钥匙拿到手,朋友圈集体点赞。现在权益一夜蒸发,朋友们冷嘲热讽。“你这算是全国自驾游冠军了吧?”“终身权益?终身没你命长。”网友的嘴,开起地图炮来比飓风还猛。SEO关键词“蔚来终身权益”“新能源车权益收回”“汽车权益纠纷”,这几天在搜索热榜上没下过线,谁都想凑个热闹。

60万买蔚来,跑太多被取消终身权益?河南车主怒问凭什么-有驾

其实仔细想想,蔚来和高先生这对“塑料兄弟”,本质就是一场合同的博弈。车主信了终身,厂家玩起了弹性条款。利益面前,什么“用户第一”都成了背景板。合同里没写的,厂家就靠后台大数据来补刀。你跑得多,系统自动怀疑你搞营运。你说没跑,厂家说数据不会骗人。成年人世界的“信任”,全靠后台。

这种戏码,体育圈也见过。李娜退役后,商业合约一夜变脸。范志毅的“终身荣誉会员”,健身房一句“合理使用”就能打发。套路面前,谁还不是个“数据傀儡”?承诺听着动人,兑现的时候全靠厂家心情。这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可能就是“终身”二字。新能源车主们,别光盯着广告,合同才是硬道理。

60万买蔚来,跑太多被取消终身权益?河南车主怒问凭什么-有驾

说到底,谁更冤?高先生觉得花了真金白银,权益就得实打实。蔚来说,合同精神不能当烧烤炉,想怎么烤就怎么烤。你要说谁对谁错,反正都不想当冤大头。成年人世界,连“终身”都能限时。

再深挖一下,新能源行业的“终身权益”到底能玩多久?现在车企们都学乖了,营销时候画大饼,兑现时候找补丁。谁知道下一个收回权益的,是不是你家隔壁老王?当下,汽车市场越来越卷,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比啥都金贵。你要是蔚来,敢不敢把话说死?你要是高先生,换了你,能忍吗?

讲真,这事儿热搜上的一天,评论区就炸了一天。有人喊着“支持蔚来”,有人替高先生打抱不平。谁站队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年人买东西,别光看广告,合同条款一字一句得读清楚。别等权益飞了,再拍大腿。放心吧,这事儿还没完,谁知道下一个“终身变限时”的主角会是谁。你们身边有类似的经历没?不妨留言聊聊,谁还没被“永远有效”坑过几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