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能源车企成绩单出炉:比亚迪狂揽155亿利润,蔚来却亏掉120亿,这差距比得让人直拍大腿!
翻开各大新能源车企上半年财报,数字摆出来简直像在坐过山车。比亚迪营收3712.81亿元,净利润155.1亿元,相当于每天睁开眼就进账8000多万,这赚钱速度让同行望尘莫及。赛力斯靠着问界系列杀出重围,半年挣了29.41亿元,理想汽车稳扎稳打拿下17.43亿元,就连还在起步阶段的零跑都实现了3303万元盈利。可转头看看蔚来,120.32亿元的亏损窟窿就像个无底洞,把前些年融的钱砸进去还不够填。
要说这新能源汽车江湖,比亚迪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从电池代工转型造车,硬是靠着全产业链布局杀出一条血路。去年卖了302万辆新能源车,今年光上半年就贡献了155亿利润,比其他十家新势力加起来还多。人家生产线上的机器人24小时连轴转,电池工厂扩到全球各地,连芯片都开始自己搞研发,这种全方位布局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赛力斯这匹黑马倒是让人眼前一亮。去年还深陷亏损泥潭,今年靠着问界M7、M9两款爆款车型翻身,半年利润逼近30亿大关。余承东当初放话要让问界成为高端SUV标杆,现在看来还真不是吹牛。华为的技术加持加上赛力斯的制造功底,组合拳打得确实漂亮。有业内人士透露,问界M9的单车利润比传统豪华品牌还高,这才是真正的闷声发大财。
理想汽车走的是精准打击路线,增程式电动技术解决了续航焦虑,30万-50万价格区间卡位精准。虽然上半年利润只有17.43亿,但人家毛利率常年保持在20%以上,每卖一辆车净赚四五万,这生意经算得门儿清。零跑汽车更是个励志典型,从低端市场起步慢慢往上爬,242亿营收里藏着3303万利润,虽然钱不多但好歹证明了自己能活下来。
最让人唏嘘的还是蔚来。当年李斌喊出"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的口号,换电站建了一座又一座,结果11年过去了还在亏钱。上半年310亿营收换来120亿亏损,平均每卖辆车要倒贴40多万。有人说蔚来是在为未来投资,可看看账上趴着的债务,再瞅瞅不断下滑的股价,投资人心里怕是都在打鼓。更别说那些换电站每年的维护成本,简直就是烧钱的碎钞机。
小鹏汽车的日子也不好过,340亿营收背后是11亿亏损。虽说G6、G9车型口碑不错,但销量始终上不去,智能化研发投入又像个无底洞。小米汽车更是个新兵蛋子,398亿营收就敢亏8个亿,雷军说要亏五年,可资本市场没那么多耐心等着。这些新势力们都在赌明天,可谁也不知道明天的太阳能不能照到自己头上。
看看特斯拉是怎么玩的?上海超级工厂一年生产百万辆车,全球布局供应链降低成本,软件订阅服务赚长期钱。再瞧瞧比亚迪,电池自产自销,芯片自己设计,连汽车座椅都自己做。这些活下来的巨头哪个不是把成本控制玩明白了?反观某些品牌,还在搞华而不实的配置堆砌,生产线效率提不上去,供应链成本降不下来,这样的企业拿什么跟别人竞争?
新能源汽车赛道从来就不是温柔乡,这里比的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比亚迪能笑傲江湖靠的是二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赛力斯翻身仗打得好是因为找对了合作伙伴,理想汽车稳扎稳打是因为算清了经济账。那些还在亏损的企业真该好好想想,是继续烧钱赌明天,还是踏踏实实练内功?市场不会永远给机会,消费者最终只会为靠谱的产品买单。
有行业分析师算过笔账,按照当前的资金消耗速度,多数新势力撑不过三年寒冬。现在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突破50%,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迟早会被淘汰。看看那些倒闭的造车新势力,哪个不是曾经风光无限?现在的赢家都是把产品做好、把成本控住、把用户服务到位的实在人。
这场新能源车市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有人已经跑到终点线,有人还在起点徘徊。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那些真正沉下心来做技术、做产品、做服务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经典语句:
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的革新
真正的企业竞争力,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成本控制里
用户不会为情怀买单,但会为靠谱的产品掏腰包
技术创新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研发投入和产出
市场竞争就像马拉松,耐力和策略比爆发力更重要
(数据来源:各车企官方财报公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数据、乘联会月度销量报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