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销量下滑15%背后:L9改款要等到2026年,老车主为何坐不住了?

“理想现在像是进了一个没人排队的游乐场,想玩哪个项目直接上。现在呢?每个项目前都排长队,还得跟人抢位置。”当增程技术遭遇瓶颈、旗舰车型L9彻底改款推迟至2026年,理想汽车正面临销量下滑15%-20%、年度目标完成率仅70%的严峻现实。老车主调侃“防晕功能下一步是不是得配坐便”,背后是对技术“飞跃”而非“小步挪”的渴望。面对特斯拉降价、蔚来推子品牌、小鹏拼智驾的围剿,理想在“稳字诀”与用户日益焦虑的等待中如何破局?或许正如对话中所言:“用户要的不只是功能,是惊喜——一次能让人喊‘哇’的重新定义。”当市场不会等待,理想的“憋大招”与用户的“等不及”之间,正上演一场关于信任与创新的极限拉扯。

主持人:我们这一期要深入探讨的理想汽车市场表现,最近不少朋友都在聊,怎么感觉理想好像没那么火了?你作为老用户,最近用车的时候,有没有察觉到什么变化?

嘉宾: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感觉。实话讲,身边朋友讨论理想的热度确实降了点。不是车不好,而是外面声音变多了。我上周去充电站,隔壁车位是特斯拉,再旁边是小鹏G9,感觉以前那种‘理想一家独大’的氛围没了。

主持人:对,这其实不是错觉。你刚说的‘热度降了’,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去年理想销量明显下滑,主要就是增程车型表现不如预期。我估算了一下,大概下滑了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有一定影响,但也没到崩盘的地步。

嘉宾:嗯,下滑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听起来像是摔了一跤,但还没伤到筋骨。不过你想想,理想一直靠增程这根支柱撑着,现在这根柱子有点晃,大家心里自然就打鼓了。老车主都在问:下一步到底在哪?

主持人:是,而且更直观的是目标没达成。我记得去年初,销售经理还在会上强调,今年要冲二十万辆。结果呢?实际完成大概十四万辆,完成率只有七成左右,等于目标直接掉了四成。你作为用户,听到这个数据,会不会觉得有点意外?

嘉宾:不意外,反而觉得挺真实。你想想,目标定二十万,说明内部还是乐观的。可现实是,市场早就被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品牌瓜分得七零八落,哪还有空地让你随便踩?这不像当年理想one切换到L系列那会儿,几乎没对手,想升级就升级,多轻松。

主持人:打个比方,那时候理想像是进了一个没人排队的游乐场,想玩哪个项目直接上。现在呢?每个项目前都排长队,还得跟人抢位置。市场竞争格局完全变了。你刚说的‘七零八落’,我听着就特别形象。

嘉宾:是啊,而且理想自己的节奏也没跟上。你刚说销量压力大,可他们连L9的彻底改款都推迟到了二零二六年。你想想,一款旗舰车型,等两年才大动,用户能不急吗?

主持人:等一下,你刚说‘彻底改款’推迟到二零二六年,这时间点太关键了。我听到这儿第一反应是:为啥拖这么久?是不是技术卡住了?还是产品线排太满了?

嘉宾:你是不是想说,理想是不是没东西可出了?其实我也想过这问题。根据我看到的情况,明年新款安排已经满了,根本没档期去做大创新。换句话说,不是不想改,是实在腾不出手。增程技术到了一定的瓶颈,没办法再往上突破,你再怎么挤,也榨不出新东西了。

主持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像你手机系统想升级,结果发现内存满了,连个新APP都装不了。理想现在可能就卡在这儿——技术上没突破,产品上又排不开,只能慢慢熬。但问题是,用户可不陪你熬啊。

嘉宾:没错,尤其是老车主,大多还在等更猛的改款,梦想能有个爆炸的更新。我朋友就天天念叨:啥时候能把那套老旧的动力系统换掉?不然开起来总觉得是旧瓶装新酒。

主持人:哈哈,旧瓶装新酒,这说法太到位了。说白了,用户要的不是换个壳,而是真正能打的升级。比如我一直听说的‘防晕功能’,这算不算一个典型痛点?

嘉宾:必须提一下,防晕功能简直是朋友圈里的热门梗。有人开玩笑说,下一步是不是得给车配个坐便?虽然是调侃,但你懂的,大家对新技术的期待,总是比实际需求高得多。理想现在的问题是,用户想要的是‘飞跃’,但他们给的可能是‘小步挪’。

主持人:所以呢,这就回到一个核心问题:理想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靠一次大更新,直接把市场掀翻?现在看,外部竞争太强,内部节奏又慢,技术还有瓶颈,三座大山压着,想翻盘不容易。

嘉宾:但话说回来,理想也不是没机会。你想想,他们对Mega的发展其实还挺重视的。虽然现在声音不大,但我感觉他们可能在憋个大招。比如搞个Mega 2.0,超长续航、超大空间,再来点智能识别功能,让用户觉得这车像有第六感一样,能自学、能预判。

主持人:有意思,你刚说‘智能识别’像车的第六感,这比喻我喜欢。换句话说,未来的竞争,可能不再是拼谁的发动机强,而是拼谁更懂你。但问题是,理想有没有这个能力?毕竟现在连L9都得等到二零二六年。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顾虑。技术储备和产品节奏之间,肯定有取舍。理想可能是在有限预算里拼命做平衡。但你也得承认,他们一直走的是稳字诀,不搞冒进。这种风格,短期看是慢,长期看,说不定反而能活到最后。

主持人:那问题来了,如果理想继续这么稳,用户会不会等不及?毕竟市场不会等你。特斯拉在降价,蔚来在推子品牌,小鹏在拼智驾,大家都在动。理想要是只靠‘等L9改款’吊着,会不会把人气慢慢耗光?

嘉宾:你刚说的‘吊着人气’,我特别有共鸣。就像约会前的紧张空气,金九银十那种感觉,大家越等越期待,可要是拖太久,热情就变成焦虑了。L9这波改款要是真到二零二六年,我怕不少人早就转投别家了。

主持人:所以呢,理想现在其实处在两难:一边是技术瓶颈和产品节奏的现实限制,另一边是用户越来越高的期待。想突围,光靠稳可能不够,得有点猛料才行。

嘉宾:没错,而且你别忘了,用户要的不只是功能,是惊喜。当年理想one到L系列,就是靠惊喜杀出来的。现在他们需要的,可能不是一次升级,而是一次‘重新定义’。比如把智能技术和用户体验彻底融合,让车真的像会学会思考。

主持人:简单讲,理想需要的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次能让人喊‘哇’的爆发。可问题是,这样的爆发,能靠一个二零二六年的改款实现吗?还是说,他们得提前放出点信号,先稳住人心?

嘉宾:我倾向于他们得先稳住。比如先推个超豪华版Mega,或者在智能识别上搞点小动作,让用户觉得:看,他们还在创新。不然,光靠‘等’,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主持人:嗯,我同意。归根到底,理想现在面临的,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信任问题。老车主在等,潜在用户在看,大家都在观察:你到底是在憋大招,还是真的没招了?

嘉宾:对,而且这种等待是有成本的。你想想,两年时间,足够特斯拉出三款新车,蔚来打两次价格战。理想要是只靠一个‘等’字,恐怕很难守住现在的地位。

主持人:所以呢,我们聊了这么多,从销量下滑,到产品节奏,再到用户期待,其实核心就一点:理想需要在稳和快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不能再靠过去的成功模式吃老本了。

嘉宾:是,我改一下说法——他们得重新证明自己。不是证明车能卖,而是证明自己还能引领。毕竟,市场那么大,竞争那么激烈,用户的心,可不会永远悬在那里。

主持人:一句话,理想的未来,确实挺扑朔迷离。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人又焦虑又期待。你说是吧?

嘉宾:绝对是。就像雾里看花,看不清,但又忍不住想往前走几步。我作为用户,心里其实也在问:我等的那款理想,到底长什么样?

主持人:为本期内容撰写一个升华性的结尾,将讨论的具体问题,引向一个更普世的价值或人生思考,并向听众提出一个相关的开放性问题。表明本期节目结束了,跟听众友善告别。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对一辆车的期待,其实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投射?我们等的不只是一个改款,而是一种更好的可能。那么你呢?当你在等待某个改变的时候,你是选择继续相信,还是转身离开?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理想销量下滑15%背后:L9改款要等到2026年,老车主为何坐不住了?-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