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轮换打卡的电动车,真是越来越像穿梭在一场不知名的比赛里。你看,去年我随手算了下,市区每公里的电耗大概在18度(体感估算),光是修11块钱一度的电费,日常通勤一个月下来,省下的油钱大概能买台二手摩托。
昨天中午跑到修理店门口时,听一段对话:这车续航咋样啊?有时候跑长途还得找充电桩。那修车师傅笑了:你别看价格低,它续航还可以,最低也在310公里左右吧,够市区跑,偶尔周末短途没问题。
我翻了下笔记,车子空间得看时长跟空间利用率。五菱缤果PLUS,空间利用率高得让我想起我家那只超爱的迷你金毛:看似小巧,骨架里藏着的空间远超想象。实际体验中它最打动我的,是那推门的力度和座椅的舒适感——毕竟,我得靠这车上下班一整天,不能折腾了。
对比:同样是10万价位,吉利星愿的优势在后排储物空间。真是储物能手,每次我留意到邻居买菜后霎那间变成宅家储物狂魔。试想,70升的前备厢,+20升扶手箱,跟它一比,我那辆老破车连个小包都塞不下。这种实用一看就是为家用设计的,省得每天跟家人争哪块空间。
不过说实话,早先我一直觉得配置丰富就一定好。后来发现,硬指标背后也藏着坑。极狐T1的科技感真让人惊喜,特别是那块15.6英寸的中控屏,反应快,界面也顺眼。但我猜,厂家的用料和长时间的耐用度,哪个才是能扛得住日常的?是不是有点虚实并存?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有一张照片,是我好友的极狐T1里,后排放了一堆泡沫垫和换洗衣物。会不会,因为这些实验让我觉得,它的空间是真的大?或者,我只是被那所谓的多储物空间蒙蔽了。
再看MG4,动感的外观续写了我小时候追动画片的梦想。它配备了98升的下沉储物箱,能塞进去好多零碎的东西。最让我好奇,它的半固态电池未来到底靠谱吗?比起传统磷酸铁锂,哪里更好?我没有详细了解,只是猜测,可能冬天续航更稳,电池寿命也会长点——这猜测有点飘。
而比亚迪海鸥,说实话最吸引我的是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这段先按下不表),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我们开车,能完全靠视觉去完成?或者,说到自动驾驶离我们还远吗?我经常想,这样聪明的系统,靠不靠谱?遇到突发情况会不会坑到人。
我在心里大算了下,百公里成本:充电在20元以内(电费估算),油车差不多得30+。每次想,这快充省时间,心算50分钟充电能到150公里,算下来,日常通勤成本比打车还便宜,真是省到我笑。
试车和看参数还是不同。有一次朋友说:这车适合走街串巷,省心又实用。但我也想问:是不是所有的实用都是以妥协换来的?比如海鸥的后备箱,930升,对于大件行李稍显局促——究竟,我是不是只把它当做城市小跑车,而不是长途旅行伴侣?
这个价位的车不再是将就的选择,偏好不同,结果也不同。我要是偏智能或者空间,有一堆方案可以挑;想偏动力或操控,别的车型又出现,真是百花齐放了。
对我自己而言,也在不断调试:是选择空间大点的星愿,还是技术智能点的极狐?还是问问自己:我真在乎续航,还是更关心开车时的心情?
这些小车或许都不能拯救世界,但似乎都在试图理解我平凡的出行需求——那里,有个超市角落的细节,一个暗藏的alarmpup(这段我还没想完),或者后排座椅倒下时那数不清的储物空间。
选择的路上,最难的,是找到那台刚刚好的车。你会不会也有那样的困惑?其实某天早上,车门关上的瞬间,就觉得:嗯,的确不差。只是下一秒,心里又在泡着疑问:我还想要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