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轮胎融化,刹车盘裂开,赛道电耗飙到158.8

轮胎还能融化?你们搞科研还是搞汽车?我第一次看到这事儿的时候,懵了三秒,差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某个“电子游戏选手大挑战”的赛场上。小米Su7 Ultra轮胎融化了,刹车还裂开了,电耗158.8?这事儿传出来,像在朋友圈丢了个大炸弹。

大家都见过轮胎磨坏、扎钉子的,甚至爆胎,可轮胎融化这词儿真的很少听说。什么样的驾驶方式能把轮胎搞成这样?是不是车主想玩点花样?还真不是随便压马路的行为,据说是拿着车在赛道上玩命跑,直接拉到了200公里每小时刹停的节奏。

我就纳闷了,平时我们买车,最多跑个高速,顶天120、130,哪有200的当家?你这是把家用车直接拧到赛车的档次,把小米Su7 Ultra当兰博基尼开了。赛道车型得配专业轮胎和刹车系统,家用电动轿车去赛道飚,难道是给厂家做极限测试的?

有个说法,说耐力赛模式动力已经够猛了,800多匹马力,手里要是没点实力不敢踩到底。但更有意思的是,这车竟然还开得挺稳。动力线性,没那么暴躁,反倒像是给新手练手用的。可你真要玩极限,切成排位赛模式,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马力再一加,电控一调,车尾就开始乱晃,“暴躁小米”就上线了。

但绕了一圈,再看看现场反应,把问题归结到一件事上:你拿家用车在赛道拼了命跑,连续几圈都是满状态强行刹停;轮胎是半热熔状态,这种轮胎专门设计给专业赛事的,人家就是要粘地要变形,结果速度太高温度太大,直接给“融化”了。刹车盘裂开也不是小事,碳陶瓷材料高温下会有裂纹,更别提刹车都开始“冒烟”。电池电量刷得快,百公里电耗158.8,一般路况谁耗得那么多?这就是玩命冲刺的代价。

我就想问,大家开车到底是玩车还是在测试极限?有多少人买这车,是冲着每周能在赛道刷一圈?厂家宣传的时候,一个“解锁1500匹马力”,就给人造了个梦想。但你真的去赛道逞能,后果很明显,轮胎能融化,刹车能裂,电能能被喝光。问题来了,这算车做得不好,还是车自己被玩坏了?答案其实没那么简单。

仔细想想,以前的家用车,谁会琢磨这个问题?有几个买大众、丰田的时候,关心刹车能不能硬顶200时速刹停?小米Su7 Ultra这种车,偏偏要在技术和“超跑体验”之间疯狂横跳,一边包着“理性价比”的外壳,一边用超能力去赛场冲刺。这种设定,是给家用买家看的,还是哄车迷开心的?

我觉得,这事最搞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汽车宣传越来越“离谱”。以前我们买手机,不喜欢强调手机能砸核桃。现在买车,有点风吹草动都要上赛道,轮胎融化了也是“特色”,刹车盘裂了不是毛病,是技术极限。宣传越来越往极端走,把所有产品线的事儿都拽到“极限挑战区”。那问题也就来了,一旦从实验室赛道拉到马路上,谁会天天飙啊?多少人愿意天天拿着旗舰车跑1分10秒?

小米Su7轮胎融化,刹车盘裂开,赛道电耗飙到158.8-有驾

绝大多数人想买这车,图的是省心、舒适,想的是充电快、空间大、动力稳,怎么用都不怕出事。结果厂家搞了个“1500马力全解锁”、“耐力赛模式注入”,一通狂飙,大家一看新闻以为自己买小米Su7也要上天了。这种“悬浮感”,到底是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还是厂家自己给自己打鸡血,拼命冲高端,拼劲十足,结果轮胎都玩坏了。

有人说,小米这是玩票,也是为自己“立人设”。你看,技术网上不怕试,营销敢把所有参数拿去拉高对比,发现轮胎没扛住、电耗疯狂飙升、刹车盘都玩裂了,一转身赶紧说明“这是极限测试,大家平时不会遇到”。你又怎么知道消费者不会较真?

这里我问一个问题,厂家这么鼓励你上赛道,是不是希望你看见这个“极限”之后,觉得自己多花十万买的是“神车”?实际上权衡下来,80%的人从来不会用到所谓排位赛模式,最多是在朋友圈晒一晒“我车能飙1500匹,谁能比我猛”。结果车子真拼命开,掉了一地轮胎粉,刹到马路边还得修。

你还得考虑一点儿事儿——这些极限测试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你是测试产品边界,还是拿它当广告噱头?如果是前者,没毛病,专业车辆本来就要在极限下试;要是后者,那消费者小心点,广告说得再神,自己开车还是得悠着点。极端玩法,极端风险。这不但是小米的问题,整个新能源圈都在拼命往运动极限里卷:你看我马力大,你看我刹车狠,你看我速度快,最后谁也没想到轮胎没吭几圈就融化了。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赛轮半热熔胎的“正常表现”吗?轮胎本来就设计给高温状态,做极致抓地力的时候自然要变软,要冒烟。但这里另一个问题就冒出来了,这样的性能对普罗大众有啥用?赛道玩乐归赛道,日常通勤还是就得用能抗造的普通轮胎。你拿专业装备和家用配置混合打包,最后玩坏了谁背锅?厂家是不是还得接着做技术升级,还是嘴一撇“这是用户自己玩的极限,厂商不背锅”?

小米Su7轮胎融化,刹车盘裂开,赛道电耗飙到158.8-有驾

厂家每次测极限,都要声明“大家别当真”,结果新闻一出,谁都想知道到底能有多强。“百公里电耗158.8”对普通人来说连听都没听说过,这数据除了用在赛道你还能用在哪?反过来炒热一下赛道圈,就能给产品带来关注度。这事到了市场,未必能转化为实际销量。说到底,消费者买车,真的想要这个吗?

小米Su7轮胎融化,刹车盘裂开,赛道电耗飙到158.8-有驾

我觉得,这事儿里最值得琢磨的是,汽车产品到底能不能在极限测试里变得更实用。极限测试有极限用法,家用车有家用需求,怎么才能真正分清,用什么场合就能有对应的安全和耐用?如果老盯着那点数据,就像有些运动员拼命打比赛,粉丝看得起劲,结果身体都快垮了。车也是一样,车的极限给专业圈子看,老百姓就该接着数空间、电耗、稳定性能。

最后问问大家,你买车到底想要什么?你是想在马路上天天刷圈,炸轮胎、裂刹车?还是周末和家人出去吃顿饭,充电顺利、车里安静,有个大屏幕追剧?现在的汽车市场,营销噱头满天飞,极限性能被无限拔高,但多年以后,谁还记得有个小米Su7轮胎融化了?大家还是在意那点实用、安全、稳定。厂商还是得多花点脑子,别让极限测试变成舆论炸弹,也别让家用车玩起专业极限的“花活”,最后又说“别太认真”。

轮胎融化、刹车裂了、电耗飙升,这些都归根到底是想让你看到车子的“底线”。实际上你在这个底线和日常之间,真的隔着千山万水。多点理性,别嗨过头了,别让营销变成吓人的故事,让产品最终还落在大家真正的需求上,也许才是真的不离谱。

小米Su7轮胎融化,刹车盘裂开,赛道电耗飙到158.8-有驾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