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置办座驾啊,那真跟选“赛博伴侣”似的。
满眼都是参数,配置表比考研还费劲,生怕一脚踩空,几年积蓄打了水漂。
可诸位有没有咂摸出点味儿来,这车啊,是越来越“赛博朋克”了,焦虑值也跟着蹭蹭往上涨?
就拿红旗H5 PHEV打个样,广告文案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什么“像把玩掌机一般丝滑”,什么“专属AI老妈子”。
听着挺勾人,可它真能摆平咱开车那点糟心事儿吗?
先掰扯掰扯这“智联魔盒”。
三屏联动,声控车辕,手势耍把式,活脱脱是好莱坞大片的桥段。
可说句实在的,真开起来,谁没事儿对着中控屏幕演哑剧?
开车这事儿,稳当才是硬道理吧?
声控倒也便捷,可你试试在鼎沸闹市,或者操着一口塑料普通话,看它能不能领会你的“圣旨”。
而且,眼下不少车机系统都犯一个毛病,那就是过度依赖云端。
断网就抓瞎,导航失灵,音乐哑火,还不如揣个离线地图靠谱。
当然,红旗H5 PHEV的“智联”也并非一无是处。
譬如那个“习惯养成”功能,能投你所好,推送歌单,嘘寒问暖。
这听着挺熨帖,可换个角度想想,这不就是大数据“精准收割”的戏码吗?
它摸透了你的喜好,就卯足劲儿地喂给你,让你欲罢不能。
这到底是“智能”,还是“圈养”?
再说说这“车家互联”。
炎夏远程控温,寒冬提前暖座,听着是挺巴适。
可你有没有寻思过,这需要你把家里的智能玩意儿都接入车机系统。
这意味着你的私房信息,包括门牌号码、生活习性等等,都要暴露在互联网的聚光灯下。
这靠谱吗?
万一被黑客光顾,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那“驾驶员倦意侦测”,听着暖心,可实测效果咋样呢?
是真能嗅到你的疲惫值,还是仅仅靠套路化的驾驶行为来臆断?
如果是后者,那它八成会误判,甚至给你添堵。
说白了,智能汽车的走向是没错的。
可眼下的症结在于,不少车企都在一味追捧“智能化”,却怠慢了汽车的本分——安全、皮实、舒坦。
智能汽车该让驾驶更省心、更靠谱,而不是更繁琐、更添堵。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症结归咎于科技跃迁时,是否忽略了资本的嗜血本性?
车企玩命吆喝“智能化”,一方面是为了博人眼球,拉动销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圈占用户数据,为未来的商业变现铺路。
区区一个数字,就足以让人脊背发凉。
眼下,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在铆足劲儿地搞智能汽车。
可又有几个人真正掂量过,智能汽车的伦理边界?
假若有一天,所有的汽车都变成“无人驾驶”,那咱们又该何去何从?
与坊间认知相悖的是,智能汽车的迭代速度远超咱们的预期。
咱得好好掂量掂量,如何在享受智能汽车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守住自己的信息安全底线。
这不光是车企的义务,也是咱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或许,咱们该缓一缓脚步,重新审视一下“智能”的真谛。
归根结底,科技的进步,归宿应该是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沦为科技的附庸。
就跟那些越来越臃肿的手机一样,功能多如牛毛,可真常用的也就那么几个。
车也一样,安全耐用才是硬道理,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用不用得上,还得盘算盘算。
不然,砸锅卖铁,换来的可能不是便捷,而是无尽的糟心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