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要求去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部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

最近汽车圈炸出个大新闻,特斯拉在2025年11月15日通过华尔街日报传递消息,说要让供应商在美国工厂生产的车上不要再用中国零件了。已经替换了一部分,预计一两年内全部改完。通用汽车几天前也宣布,到2027年要彻底摆脱中国零部件。早在两年前,特斯拉就开始加大北美采购力度,想规避关税的风险。上海工厂原本是成本最优的,Model 3 和Y 在那生产效率也不错,但现在美国市场要断绝中国供应链,供应商得赶紧找越南或墨西哥的替代品。

供应商们都愁坏了,中国在电池材料和电路板这块占了大头,全球八成锂电池原料都来自那边。特斯拉和配套供应商已经换了一些铝合金零件,用韩国的货替代,但电池那块就难搞了。宁德时代是特斯拉的主要供货商,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超过60GWh,差不多四成都给特斯拉。要是把它们剔除掉,不光产能会出现空转,还可能影响特斯拉的续航能力。这边三星和松下的电池能量密度相对低点,要适配还得打几个月的测试。新供应商要想加入,还得搭建生产线,配合特斯拉“零库存”的运营模式。

特斯拉要求去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部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这个局面跟贸易战脱不了关系。特朗普时期,关税一升,中国的进口税率直飙到57%,让特斯拉挺难扛过去。马斯克旗下的公司又跟美国政府的太空合同绑得那么紧,底下也只能站队。疫情之后,供应链搅和得更厉害,特斯拉就开始想办法分散风险,加快布局。墨西哥的装配线成了个避风港,零件都从中国运过去,到那儿拼装,再贴上“墨西哥制造”的标签,悄悄跑进美国市场。不过,物流成本涨了20%,等于变相涨价了。供应商协会主席还直言,精密模具找不到完全衔接的,毕竟现在中国的网太密了,联系得太紧。

特斯拉要求去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部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响应速度挺快的。比如宁德时代,2024年海外营收已经占到35%,他们还在推钠离子电池,减少对传统电池的依赖。旭升集团的铝件业务占到四成,之前Model Y停产时订单就出现萎缩,现在他们正把产能转向欧洲车企,以保证订单。拓普集团底盘件占比三成,通过发展机器人业务来做缓冲。世运电路为Dojo超算提供电路板,用AI服务器来抵抗冲击。三花智控加入Optimus机器人项目,执行器的单价大约在5000元,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内车企方面,比亚迪预计2024年的销量会超过特斯拉的119万,小鹏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国内充电桩的目标是到2025年达成500万个,整个产业链正逐步稳固。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交付量预计到2025年第二季度会下降13.5%,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也会减少9.9%。他们的替代策略计划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改进电池技术,第二步调整底盘,第三步优化电路。这些措施总共需要投入几十亿,技术风险也挺大。而且,越南的工厂基础设施差,推进速度缓慢。一些经销商反映,因为零部件短缺,可能会导致交付延误,2026年的销售目标变得不太确定。美国地区的车价上涨了10%,消费者的负担也加重。在股东看来,这样的变动不太让人高兴,股价也变得摇摇欲坠。加上军工订单的压力,马斯克被迫表态,但商业运作的效率明显有所下降。

特斯拉要求去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部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这刀虽表面上看是针对中国供应商,其实自己也遭殃,成本优势没了,美国车的竞争实力也在下降。通用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跌到冰点,特斯拉搞这种操作,全球市场的份额可能会因此缩水。中国本土企业纷纷走向海外,欧洲和日韩的订单排得满满当当。产业链的重组不是零和游戏,得权衡效率和风险。两年内全部换新,执行上难度可不小,还得根据市场反应灵活调整节奏。保护主义只会护住自己,输赢见此时,输多输少全靠策略。

特斯拉要求去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部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中国推进新能源车下乡,基础设施也跟着建起来,零配件的需求特别火爆。上汽集团把电池的成本压到6.8万,比平均水平还低了1.4万。产业集群的作用很明显,虽然特斯拉调整阵痛比较大,但中国的企业正逐步升级成方案提供者。政府出手支援关键材料,企业也在海外找合作伙伴,抗压能力大大增强。特斯拉的管理考验来袭,马斯克的决策或许会拉开竞争差距,而美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则在慢慢减弱。

特斯拉要求去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部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供应商在评估库存,紧急找新货源。精密件短期有些紧缺,生产上的瓶颈也越发明显。整体行业开始向区域化转变,全球化的趋势在减弱。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本地化率达到95%,出口比较稳定,可是美国工厂的切换问题拖了后腿,影响整体表现。比亚迪等中国企业的销量领先,理想、小鹏也在抢占市场份额。充电基础设施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出现逆转,受政策影响,内部决策上也出现不少矛盾,难以达成统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