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卖车的朋友闲聊,他们又提起比亚迪DM-i和长城、吉利那些多档DHT到底谁更香。市场上吵得火热,电视上、朋友圈都能听见DM-i太落后、多档DHT才是未来。其实我觉着,这事别光听风就是浪,得从技术细节扒一扒,才知道哪个更能真正在日常用车里省心、省钱、省力。
先说说DM-i。它本质是个以电为主的混动,1.5L的骁云发动机热效率号称超43%,但这个发动机更像个发电机,驱动车轮主要靠电机。换句话说,市区开车大多靠电机,发动机安静地待着,高速才会介入直驱。记得我上个月跟表弟开车出城,他开的是一辆唐DM-i,说高速上超车稍微有点肉,尤其爬山路线,动力衔接没那么顺畅。朋友常说它高速软脚虾,我刚开始也觉得挺夸张,但后来体验的确有那么回事。
相比之下,多档DHT更像油电双修选手。它的发动机通过两或者三档的变速箱直接传动,速度低至20km/h发动机就能加入,低速靠电,高速靠油,动力叠加时爆发力比DM-i强了不少。摩卡DHT-PHEV的零百加速比同级的DM-i快了1到2秒这个区间。记得有次在4S店试驾,导购特意让我感受了一下从零加速后的那种连续爆发,确实刺激。可惜这个动力套路,多档变速箱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调校不好的话顿挫感又跑出来,大家用车体验就尴尬了。
说到油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这部分更有意思。DM-i赖以为生的就是超高热效率加上以电为主的策略,市区跑起来油耗轻松跑到4L/100km以下。但是一旦跑高速,尤其是电量亏光了,油耗反而会飙升,因为电机负载大,且发动机单档直驱模式下转速不够经济。举个栗子,唐DM-i亏电高速跑的时候,油耗跑到7.5L/100km;反观摩卡DHT亏电状态下油耗只有5.4L左右,省了近30%。其实得看你平时怎么开——别总盯着省油不放。
成本和可靠性方面,这俩对比更明显。DM-i系统简单,双电机+单档变速箱,故障点少,维修花费也比较友好。反倒多档DHT就复杂,零部件多,调校要求高,一旦坏了,养车成本瞬间蹭蹭涨。销售说过,现在15万以下的主打DM-i,毕竟穷精致的年轻人多;20万以上往多档DHT倾斜,追求性能和操控的用户更多。我当时差点脱口那是不是买车就像?风险控制得清楚,不过这比喻有点大,还是得具体看用车细节。
其实选混动技术,就跟选伴侣一样,有没有最合适的,只看合不合拍。你经常在市区跑,充电方便,也不追求爆发力,DM-i的静音、省油就很香。但如果你开车上高速多,喜欢猛踩油门那种快感,多档DHT天然优势更明显。你会不会好奇,这两套系统如果换成电池更大,或许省油差距还会缩小?(这段先按下不表)
问个小题外话,大家真的在意谁家的混动电池更耐用吗?我估摸着,有一半用户一年也就跑个1万公里,电池老化不明显;维修工人说他们遇到纯电车电池问题的多,但混动车反而没那么频繁,毕竟发动机做了冗余。这估算可能样本少,大家体感有差别。
说到这里别忘了我刚才翻了下相册,那年拍过一次维修车间,技师说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多档变速箱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调校好了才算真服人。你知道,这就像买电器,功能多也挺爽,但坏了价格真是顶天立地。
我自我反省一下,开头把DM-i说得好像万能选手,其实也有软肋,特别是高速和长坡,动力响应不够灵敏。多档DHT虽然好,但价格和维护真的不是普通家庭轻松承担的。综合看,其实最关键看你的通勤路况、充电能力和预算多少。或者你更偏好哪种驾驶感受。
我想问问你们,面对这么多技术路线,是选单一功夫做极致还是多面手稍显复杂更靠谱?你们的车库里,哪种混动技术用得更顺手?你有没有碰到那种平时吐槽顿挫,关键时刻动力又给力的车型?咱就别光说概念了,真实用车体验更说话。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