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刚停,路灯下,老王站在保险公司的玻璃柜台前,手里捏着车钥匙,还带着点新车塑料包装的味道。柜台里的人,一本正经地念了一串数字,然后报了个价格:“13万的车,保一年,6500。”
老王脱口而出——“哥们,这不是抢钱吗?”
说真的,我要是没事去串门,看到朋友吃着泡面、手边却丢着新电动车保险单,差点怀疑他车里藏了什么惊天秘密。你也许会问,就这辆小车,保费凭什么搞得像养个豪车?不算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已不是个例,甚至可以说是行业现象。
有人两万块买车,保险报价3700;三万块的车,各种补贴后只花了小一万,保险却敢收你3700——车主嘴上不服,钱包更不服。粗算下来,等于花三千买个手机,然后保修要花一千。或者家里老电视终于换成彩电,维修还得用黄金价。不吐槽都对不起自己的智商。
实话说,保险公司也在哭穷。你以为收了钱全进了他们兜?其实人家“苦不堪言”——去年,保险行业保了三千多万台新能源车,总保费收入1409亿元;一算账,全行业亏了57个小目标。这好像卖西瓜的小贩天天在喊:“瓜都赔本卖了,老板快关门吧。”但背后绝对没那么简单。
算盘拨拨,发现答案几乎写在车身上:新能源车跟以前的不一样,处处都“+高科技”。整车塞满摄像头、雷达、各种传感器,每次磕碰都像在“肢解大脑”。维修师傅摇头:这玩意儿,只换不修。集成大灯坏了,得整个换。保险公司做个赔付清单,被各种智能设备“按着脑袋”要价,平均维修成本比燃油车高出37%。
出险概率更高,赔付金额更高;趋势里各种数据,像一群“不听话的小孩”——新能源车出险率24.8%,燃油车才18%。你看,那些网约车司机混进家用车群,玩起“假扮家养宠物”,保费不变,风险却飙升,保险公司被坑得“心肝脾肺肾都疼”。
行业自省,保险公司也不是真的不懂定价逻辑。只不过新能源车技术更新太快——1.5年换一批,去年的维修经验今年就“过时如诺基亚”。保险公司还在用五年前的历史数据掰手指算账,哪知道现在车已经能“自动找厕所上”了。
不过事情有点转机。最近几家大保险公司小范围“报喜”——说是新能源车险终于不亏钱了。比如平安、太保都称(老板嘴里巴拉几句,难得一次)“新能源车险已经实现盈利”,人保财险也跟风,说自己已经上岸了。也许这次不是假笑。
数据怎么证明?新能源车险赔付率从109%掉到107%,部分大公司甚至综合成本率低于100%。这下保险公司终于能开窗通风了——压力一小,保费自然有空间降,消费者也能舒服地掏钱。
为啥会有这种变化?一是数据终于够用了,保险公司摸清了新能源车出事的套路,定价更精准。二是技术在进步,逐步用上UBI(基于驾驶行为定价),你开得稳,保费就低,逼得老王上班路上都像遛狗那样小心翼翼。三呢,修车链条也越来越顺,车企、保险、维修机构勾肩搭背,把理赔成本压低。
未来会怎么样?
普遍预测,新能源车险保费到2030年能飙到四千八百亿,行业总保费比例四成。这么大块蛋糕,保险公司早已嘴角抽搐。行业竞争激烈,新产品、新服务不请自来,各类价格和保障方案雨后春笋,消费体验逐步回归正常。不光是你我受益,监管部门也下场了——今年头,国家四部门联合指导意见,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平台,“车险好投保”,解决投保难。
现在保险公司不是好为难你,而是求着你买保险。以前他们是掌柜,百般挑剔,现在得做“陪笑小生”。谁家价格便宜、保障全,谁就能多分一口蛋糕。保费模式从“收割韭菜”变成“蛋糕争夺战”。你可以挑、可以比,甚至有市场选择权。行业只要不升维打击,你钱包终归能喘息。
最后回到最开始:省下来的油钱,是不是都给了保险公司?
现实点说,过去几年的确如此。但从今年开始,情况透出了几丝人性温度。钱不是保险公司的“独门贡品”,逐步回到合理区间,相信没多久之内,买新能源车不用再担心“保险吃掉所有油钱”。
当然,便宜归便宜,平安出行比任何保费都值钱——老王保险续上了,但下次去办车险前,希望他花点心思做好功课,不要一激动又让自己钱包“瘦身”。
你们觉得,新能源车保费还有砍头空间吗?或者,什么才是“合理的保险价”?
这问题比算保费复杂得多,但如果你是老王,会同意现在的答案吗?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