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陪朋友去番禺看车,吉利销售指着标价7.8万的第5代帝豪说了句让我愣住的话:您先坐后排感受下,2755mm的轴距,我们实测比凯美瑞还能翘二郎腿
深踩油门那一脚,转速表指针窜到4000转,身体被猛地摁进座椅——这是181匹马力爆发的瞬间。松开油门滑行时我瞟了眼码表,从起步到破百用了不到8秒。副驾的朋友侧过头问:“你确定这是帝豰?”我也有点懵,印象里这车不该是温吞慢热的性格吗。
回到展厅我才搞明白,这代车换了套1.5T发动机配7速双离合,动力参数直接跳了一个台阶。对比老款那台1.5L自吸,功率多出来45个千瓦,相当于凭空加了台小摩托的输出。变速箱换挡响应在0.2秒左右,起码试驾那20分钟,我脚踝没感觉到明显的顿挫。
车身尺寸的变化更夸张。4米8的车长,2米75的轴距,后排膝部空间预留了79毫米。我让身高1米83的朋友坐后排试了试,他翘着腿玩手机,膝盖离前排座椅还空出一拳。这尺寸放在五六年前,差不多就是标准B级车的水平了。
侧面看过去,贯穿的腰线配上18寸双色轮毂,视觉重心压得挺低。0.27的风阻系数在同级别里算不错,高速巡航时风噪控制应该会有些帮助。后备厢常规容积680升,座椅放倒后装点大件行李没什么问题。
车机用的魅族那套系统,14.6寸的屏幕划起来挺跟手。界面能自己调整卡片布局,语音识别支持连续指令,说“打开空调顺便放首歌”,两个动作能一次执行。不过我更在意的是屏幕下方那排物理按键——空调温度、除雾、音量,手指一摸就能找到对应位置,开车时不用分心去戳屏幕。
座舱用料倒是花了些心思。软包覆盖面积有10平米多,黑棕双色搭配看着不会太单调。换装的水晶电子挡把,手感冰凉,内部镶着品牌徽标。前排配了50瓦无线快充,15分钟能充到一半电量,充电区底部有防滑胶垫,急刹车时手机不会滑出去。
灯光系统全系用LED光源,前大灯照射距离能到170米左右,差不多两个足球场的长度。尾灯穿透力据说超过300米,雨天跑高速的时候,后车能早点注意到你。三段式日行灯支持流水转向,夜里辨识度还可以。
底盘用的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组合,这个价位基本都是这个配置。过减速带时滤震挺细腻,不会把车里人颠得难受。转向助力低速轻盈高速沉稳,长途开下来手腕不会太累。离地间隙148毫米,比老款略低了几毫米,为造型做了点妥协,但通过性还是够用的。
L2级辅助驾驶该有的功能基本配齐了。ACC自适应巡航支持全速域跟车,车道保持纠偏力度能调三档,主动刹车能识别行人和车辆。360全景影像拼接误差控制得不错,窄路会车时能自动触发透明底盘效果,看清车底障碍物。
前脸用了12根竖向镀铬格栅,盾形LOGO跟三段式进气口组成“X”型前脸。车尾那个小鸭尾扰流板能降低些高速行驶时的尾部升力,隐藏式排气装饰兼顾了家用和运动感。全车9处镀铬饰条分布在窗线、侧裙这些位置,精致度比老款提升了些。
前排头部空间970毫米,在同级别里算比较宽裕的。驾驶座支持6向电动调节,副仪表台采用双层设计,上层放手机充电,下层储物格能塞进500毫升水瓶和纸巾盒。后排座椅坐垫加长了25毫米,对大腿的支撑更到位。
预售价在7到10万这个区间。这个定位卡得挺巧——往下比,长安逸达、艾瑞泽8这些对手在尺寸和动力上似乎差了点意思;往上看,轩逸、朗逸这些合资车在智能座舱和加速性能上又被拉开了距离。吉利大概是想靠着帝豪这400万用户的基础,在A级家轿市场再往上够一够。
见过太多新车上市时数据好看,实际开起来各种问题的案例。这代帝豪的改变,从账面参数看确实下了功夫——尺寸加长、动力升级、配置跟上。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还得看后续车主的反馈和长期表现。
如果预算正好在这个范围,去店里坐坐、开开,感受下实际体验跟宣传是不是能对上号。毕竟买车是个挺私人的决定,别人说再多,也比不上自己上手试过之后的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