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

这事儿吧,最近挺火的,叫什么V2G,电车能反向卖电给电网,听上去巨性感,躺着就把钱赚了。什么天津广州搞试点,宝马在德国吹牛逼说一年能赚大几千。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听完我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车企这是不务正业到一定境界了。

以前是琢磨怎么从我兜里掏钱,现在是开始画大饼,教我怎么用它的产品去赚钱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我不但要你的钱,我还要你的人,不,是你的车给我24小时打工”的资本家看了都要落泪的精神。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这帮人,真的开窍了。

所谓V2G,全称“Vehicle-to-Grid”,说白了就是把你那台几百公斤重的、停在车库里吃灰的“赛博铁疙瘩”,变成一个电网的共享充电宝。不,共享充电宝都说小了,这简直是把你的车变成了电网的“移动预备役部队”。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逻辑很简单,小学生都能听懂。晚上电便宜,大家睡觉狗都嫌,电厂发的电用不完,电网急得直挠头,这时候赶紧让你充电,美其名曰“谷电”,一度电三四毛,跟白捡一样。

白天用电高峰,CBD的写字楼空调开得比南极还冷,家家户户的空气炸锅比炼丹炉还热,电网这个老法师蓝条快空了,马上要顶不住了,这时候,诶,轮到你的爱车登场了。把昨天晚上储存的“廉价法力”再高价卖回给电网,一度电给你一块,算上补贴给你四块。

一来一回,一度电净赚三块六。有博主说放了半小时电,赚了120块。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就问你心不心动?

这比什么下班开滴滴、周末送外卖可刺激多了。人家是出卖劳动力,你是直接出卖你家车的“肾动力”,你的车在停车场帮你赚钱,你坐在办公室里摸鱼,堪称当代赛博资本家。这已经不是“躺赚”了,这是你躺着,让你车给你“跪赚”。

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辛辛苦苦搞个智子锁死人类科技,结果人类自己琢磨出了怎么压榨汽车。

那么问题来了,电网又不傻,凭什么花这个冤枉钱?

讲真,电网不但不傻,而且精明得像个修炼千年的道诡异仙。夏天用电高峰,对于电网来说,那不叫高峰,那叫“渡劫”。每年夏天渡一次,渡不过去就大面积拉闸,大家一起回到点蜡烛的年代。为了扛过去,得让火电厂往死里烧煤,水电站把水放干,跟打世界大战一样。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可到了半夜,用电量一落千丈,发出来的电又没地方去,跟练了一身金钟罩铁布衫结果发现对手是个法师一样,憋屈。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现在好了,全中国几千万辆电动车,每一个都是嗷嗷待哺的“压缩毛巾”,晚上把这些多余的电像水一样吸进去,白天再把电挤出来。这哪是V2G啊,这简直是给电网这个虚胖子搞了个全国性的“体外循环系统”。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这几千万辆车要是都动起来,提供的电力比几个三峡大坝还猛,直接把电网从ICU抬进了VIP房。所以电网给你那点钱,那叫钱吗?那叫“辛苦费”,叫“安抚费”,是让你心甘情愿变成它电网帝国一块砖的“精神损失费”。

电车反向卖电,真能躺着赚钱?搞懂这3个“结界”前,千万别碰-有驾

这波,是双赢,电网赢两次。

听着是不是特别美好?别急,魔鬼都在细节里,坑都给你挖好了。

第一个坑,你的车,它配吗?想玩V2G,车上得有个叫“双向充电机”的玩意儿,就是既能充电又能放电。但这个东西比普通充电机要贵个一两千块。很多车企,尤其是那些抠搜到极致的品牌,本着“非必要不增加”的原则,直接给你阉了。

我作为一个被各种“选配”坑过的中年人,对这套路简直不要太熟。销售跟你吹得天花乱坠,什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结果等你交了钱才发现,最关键的硬件,对不起,选配。你想卖电?可以啊,先加钱换个高配版。

你的车,出厂的时候就已经被定义了,是“打工人”还是“消费者”,命运早已注定。

第二个坑,就算你的车是天选之子,自带放电功能,你也找不到地方放。支持V2G的充电桩,现在比大熊猫还稀有。你为了卖那几十块钱的电,开着车全城找桩,油门踩得比特斯拉股票还跌宕起伏,最后算算账,电费是赚了,但时间成本和精神内耗,亏到姥姥家了。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便利店的关东煮最近涨价了,一个海带结都要三块,真离谱。

这充电桩还死贵,普通桩的好几倍,运营商又不是傻子,大规模铺设?等下辈子吧。所以这事儿现阶段,就是个大型行为艺术,一场少数人的狂欢。

第三个坑,也是最骚的,协议。就算你车也行,桩也找到了,插上去,嘿,不认。车企和电网之间,车企和桩企之间,都各有各的小算盘,跟战国七雄一样,谁都想搞自己的标准,谁都想建自己的“秦国”。

你的车是比亚迪的,想用特斯拉的桩卖电?对不起,八字不合。你的车是蔚来的,想接国家电网的桩?得先拜码头,三方坐下来喝顿大酒,签个战略合作协议。简直是想钱想疯了!

普通用户夹在中间,就像夹心饼干,被他们来回碾压。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这是赤裸裸的商业壁垒。每个品牌都想给你一把钥匙,但只能开自家的门,想去隔壁串门?没门。这哪是充电,这是修仙小说里的“宗门结界”。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像个揭露阴谋的堂吉诃德,对着几个充电桩一顿输出。可能有点魔怔了。

至于电池损耗,反而不用太担心。有研究说十年下来也就少几公里续航,那点损耗跟赚的钱比,毛毛雨啦。但能过,就是能过。

那这事儿还有戏吗?

有,但得靠国家这个“雷电法王”下场。现在十几个省市都出政策了,给车企补贴,给桩企塞钱,意思很明确:你们别内耗了,赶紧给老子把标准统一了,把桩铺起来。

以我们国家“大力出奇迹”的基建能力,当年充电桩不也是从无到有,几年就铺满了?V2G这事儿,本质上也是个基建问题。只要上面想搞,没有什么搞不成的。

但讲真,这事儿对咱们用户,好像……也还行?

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电车卖电这事,是个好事,但不是现在。它就像一张中奖五百万的彩票,奖是真的,但中奖的那个人大概率不是你。

什么时候这事儿成了?不是看政策文件,也不是看车企发布会。

这事儿最后能不能成,不看发改委,得看广场舞大妈和老头乐大爷们乐不乐意。当大爷大妈们发现用自己老头乐给孙子的电车充电,还能顺便赚包烟钱的时候,这事儿,才算真的成了。因为只有那个时候,它才真正脱离了“表演”,进入了“生活”。

在那之前,你就当个乐子看,别太当真。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所有主动送上门的便宜,背后都标好了价格。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