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近12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汽车停摆退市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有点想不通。

有一个汽车品牌,叫极星,可能很多人听着都觉得陌生。

但要说起它的家底,那可是相当硬气,它背后站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沃尔沃和咱们中国的吉利汽车。

按理说,有这两位实力雄厚的“家长”撑腰,这孩子怎么也得是个优等生吧?

亏损近12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汽车停摆退市-有驾

可现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如今在中国市场几乎快要活不下去了,甚至面临着从美国股市退市的风险。

今年上半年,它在国内总共才卖了69辆车,到了6月份,销量更是惨到只有6辆。

很多人就纳闷了,这么好的出身,这么强的背景,怎么就把一手好牌打成这样了呢?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极星,英文名叫Polestar,意思是北极星,它最早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汽车品牌,而是沃尔沃旗下一个专门做高性能改装的部门。

简单来说,就像奔驰有AMG,宝马有M部门一样,极星就是沃尔沃的性能象征,在车迷圈里是有一定名气的。

后来,全世界都开始搞新能源汽车,沃尔沃也想跟上潮流,但又觉得自己家大业大,直接转型风险太大,就想找个“试验田”先试试水。

亏损近12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汽车停摆退市-有驾

于是,在2017年,沃尔沃就把极星这个名字拿了出来,让它独立成一个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还拉上了自己的大股东吉利集团一起投资。

这么一来,极星的身份就变得很特殊了:总部在瑞典,研发团队在欧洲,生产制造却放在了中国。

这个布局听起来特别国际化,既有欧洲的设计和技术,又有中国成熟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可以说是集两家之长,天生就比别的初创品牌起点高出一大截。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王子”的路走得是磕磕绊绊。

它犯的第一个,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搞清楚自己到底要卖给谁。

一个新品牌刚出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大家记住你,知道你是个什么定位。

可极星的操作,让所有人都看迷糊了。

亏损近12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汽车停摆退市-有驾

它的第一款车叫极星1,是一台混合动力的豪华跑车,外观设计确实没得说,非常漂亮。

但价格一公布,所有人都傻眼了,在中国卖145万人民币。

当时,新能源车里的老大特斯拉,最贵的车型也才130多万,你一个刚出道的无名小卒,凭什么比人家还贵?

不仅如此,它还学奢侈品搞限量,全球每年就生产500辆,把架子端得高高的。

结果可想而知,市场根本不买账,大家觉得花这么多钱买一个没人认识的牌子,实在是不划算。

这款车最终卖得怎么样,极星自己也没好意思公布过,没过几年就悄悄停产了。

第一次尝试走高端路线失败后,极星好像突然想通了,决定要亲民一点,去跟市场上最火的特斯拉Model 3抢饭碗。

亏损近12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汽车停摆退市-有驾

于是,第二款车极星2诞生了,这是一台纯电轿车,价格也降到了三四十万的区间。

本以为这下总该对路了吧?

可没想到,质量问题又来了。

新车刚上市没多久,就有很多车主反映,车子开在路上会突然失去动力,停在路中间,这可是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为这个问题,极星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召回。

一次召回对新品牌的形象打击已经很大了,可极星2在后来的几年里,又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反复召回了好几次。

有车主开玩笑说,这车去修理厂的次数比系统升级还频繁。

亏损近12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汽车停摆退市-有驾

根据行业统计,极星2的召回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了三倍多。

这么一来,口碑彻底坏了,销量自然上不去。

特斯拉Model 3一年能卖几十万辆,而极星2辛辛苦苦卖了三年,全球销量加起来还不到10万辆,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

两次失败之后,极星就彻底乱了阵脚。

跑车不行,轿车也不行,那就试试SUV吧。

于是,后来又推出了售价高达70万的极星3和30多万的极星4。

可市场反应依然不温不火。

亏损近12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汽车停摆退市-有驾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在最新的规划里,极星又说要重新去做轿跑和百万级的超跑了。

这么来来回回地折腾,一会高端一会亲民,一会轿车一会SUV,把消费者搞得一头雾水,也把自己本就不多的品牌影响力给消耗得一干二净。

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根本不知道极星这个牌子是干嘛的,品牌形象建立得非常失败。

除了产品定位混乱,极星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咱们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有多激烈,新品牌、新车型层出不穷,价格战打得飞起。

极星的车定价本来就偏高,产品又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自然很难有竞争力。

更关键的是,它在中国的团队基本上没有话语权,所有事情都得听瑞典总部的。

有内部员工就抱怨,中国的市场变化那么快,他们发现一个机会报上去,要等有时差的瑞典团队上班了再开会讨论,等决策下来,市场机会早就没了。

这种僵化又缓慢的决策方式,完全适应不了中国的节奏。

而且,极星中国的负责人换得特别勤,八年时间换了七个,平均一年多就换一个,导致公司根本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策略。

反观咱们的比亚迪,决策效率就非常高,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这也是它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海外市场,极星的日子也不好过。

因为它是在中国生产的,出口到美国就要被征收很高的关税,这让它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没办法,它只能又花大价钱去美国建工厂。

亏损近12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汽车停摆退市-有驾

这样一来,它在全球建了六座工厂,可去年的全球总销量还不到5万辆,平均下来一个工厂一年就生产几千辆车,工厂的利用率极低,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压力。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亏损自然是天文数字。

从2020年到2024年,极星累计亏损超过51亿美元,光是去年一年就亏了20亿。

算下来,它每卖出去一辆车,不仅不赚钱,还得倒贴将近30万人民币。

到去年年底,它的总负债已经远远超过了总资产,早就资不抵债了。

眼看着这个“儿子”越来越不争气,连沃尔沃都渐渐失去了信心,在今年年初把手里大部分的极星股份都转给了吉利。

现在,吉利成了极星最大的股东。

吉利之所以还愿意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主要是还想保留一个能打入欧美市场的品牌。

前不久,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又给极星投了2亿美元,但这更像是无奈之下的“续命钱”。

一个品牌如果失去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光靠“输血”是活不久的。

极星的经历也给所有汽车品牌提了个醒,不管你的出身有多好,背景有多硬,如果不去真正了解市场,不去倾听消费者的声音,造出不靠谱的产品,制定混乱的战略,最终都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